线上博览会如何在疫情下突围?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卢羡婷 孙一    时间:2021-09-13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会展行业经历了大洗礼,不少会展企业采取多种方式自救,其中线上会展受到全行业推崇。此间举行的第18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中国—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正是采取“实体展+云上东博会”的形式办展。“云上东博会”打破空间限制,保证国内外政商界的关注度和参与度,开辟多领域合作的“云上南宁渠道”,为会展行业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有益探索。

  疫情下的突围

  中国和东盟建立对话关系30年来,双方全方位合作不断深化,成为亚太区域最具活力的合作。东博会自2004年举办以来,立足中国—东盟合作面向全球开放,正创造超越11国的广阔市场和巨大商机。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阴霾笼罩下,东博会首次采用“实体展+线上展”的方式,突破地域限制拓展商机。

  打开“云上东博会”可看到中国商品馆、东盟国家馆和“一带一路”国际馆等众多线上场馆。老挝的茶叶、马来西亚的燕窝……各场馆通过3D虚拟展厅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各国文化及参展商品。

  “通过线上平台下单,就可以把泰国的水果带到中国市场。”经营农业科技公司的覃庆献说,今年泰国榴莲深受消费者青睐,网络销售量增加了不少。

  中国—东盟博览会秘书处秘书长王雷表示,“云上东博会”启动后,全年在线、常态化运营,真正实现了“365天永不落幕的东博会”。今年东博会继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完善“云展示”“云会议”“云洽谈”等功能,丰富直播推介会、“一对一”视频配对活动等。

  线上展会的挑战

  展会线下转线上,意味着咨询、营销等环节的思维转变,当前仍面临诸多挑战。

  ——线上展会转化率不高。王雷认为,会展业是接触型经济,线下展转为线上展,尽管流量不少,但实际转化率有待提高。线上展主要以零售业为主,对于以B2B为主的展商和采购商而言,实际达成协议的不多。

  ——新型采购模式接受度仍需培养。本届东博会首次举办“优选好物节”,邀请国内知名电商主播逛展,并组织直播带货专场,但国内外对在线卖货方式的接受程度大不相同。一些传统客商表示更习惯于在实体展厅中选择产品,与展商进行面对面沟通洽谈。此外,一些国家的网络基础设施建设、网络传输速度、翻译能力等会影响客户采购效率。

  ——复合型展会人才需求量大。记者在东博会展厅采访时发现,不少外国参展商具备中文、英文等多语种能力,在与各国客商交流沟通时具有明显优势。线上展会同样需要参展商具有灵活的语言表达能力、跨文化沟通能力,以及充分的外贸理论和实践知识,未来会展业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将越来越大。

  更迫切的转型

  当前,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VR、AR等先进技术的加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促进了各行各业跨界融合发展,也迫使会展业快速转型。

  去年以来,“云上东博会”积极打造数字展览平台、数字会务平台、数字营销平台等。

  线上线下展会相结合,打造智能获客生态闭环。广东鸿威国际会展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照云认为,线上展览离不开线下展览实体支撑,集团通过自主研发的数字孪生精准获客平台,提高企业“云”拓客能力,帮助企业低成本接入数字贸易赛道,用沉浸式方式看工厂、看产品等。

  当前广西正加快推动建设国际会展企业总部基地,充分激活以会展项目为主力、配套服务为支撑、商业流通为延伸的现代会展产业集聚效应。

  中国贸促会原副会长王锦珍建议成立中国—东盟会展联盟,加强会展信息交流合作,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和手段,开展多种形式的高效信息交流,建立信息交流机制,同时开展会展专业人员培训。

  (新华社南宁9月12日电)


  转自:新华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