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工作和兴趣,每到一地,当地的博物馆必成为笔者的“打卡”之地。进入博物馆,彰显各地文化底蕴的特色展览自然不可错过,最近几年,随着各地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文创商店也成为笔者的必逛之处。一家家博物馆走下来,笔者得以领略很多博物馆文创的魅力:在南京博物院买过“长毋相忘”的银带钩送给爱人;在苏州博物馆品尝过秘色莲花曲奇饼干,味道至今难以忘怀;在北京新文化运动纪念馆购得的鲁迅漫画像书签,陪伴阅读一部部经典,让人爱不释手。它们在满足笔者消费需求的同时,让笔者在“吃喝玩乐”之中,体味其中蕴藏的文化,并把文化“带回家”。不得不说,每次体验都会为其中创意与文化的结合点个大大的“赞”,并在亲朋好友之间卖力地宣传“此物你值得拥有”。
然而,能让人产生此种“妙不可言”感受的仅仅是屈指可数的几家博物馆。笔者发现,虽然依托博物馆馆藏文化资源开发各类文创产品已经成为各地博物馆的共识,博物馆文创产品开发也经过多年的发展,从表面来看蓬勃发展、生机盎然,但是,事实上,各地博物馆文创产品水平参差不齐,很多博物馆文创产品品种单一,设计雷同,缺乏创意,没有体现博物馆自身的资源特色,比如书签、U盘、手机链、杯子、靠枕等几乎每家博物馆都有,然而深入了解,却发现其既没有诠释出自身的文化内涵,也没有挖掘出文化背后的衍生产业链,仅仅是为有而有,为展而展,完全“钩”不起人的消费欲望。其次,文化创意产品研发出来后,经营意识低下,也缺乏后续的市场反馈以及升级设计的机制,使得有些创意产品销量不尽如人意。此外,很多博物馆在创意产品研发之初,因为资金短缺,只能与社会企业共同研发,导致了文化创意产品知识产权归属的问题。
什么样的文创产品是成功的文创产品?毋庸质疑,博物馆自身文化的延伸,有品位、有创意的设计,优秀的制造,畅通的营销渠道以及健康的反馈机制,这些元素必不可少,比如苏州博物馆的秘色莲花曲奇饼干,就是根据其镇馆之宝五代秘色莲花瓷衍生而来,其产品造型设计、用料选择等环节都让研究设计团队费尽心思,一经上市便备受消费者青睐。因此博物馆研发人员还需在文物资源的基础积累方面多下功夫,挖掘自身的文化的资源,把这些资源的特色以及其背后的故事、今天的意义阐释出来,做好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同时与专业设计、营销团队进行对话探讨,让文创产品有文化有创意又能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另外一方面,也应该看到,虽然国家层面出台了《关于推动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推动文博单位以多种形式开展文化创意产品开发,但是博物馆仍然面临着缺少足够资金投入和相关扶持政策、文化创意产品研发管理与激励机制滞后等问题,亟须相关政府部门继续完善扶持政策,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博物馆文创产业发展。
博物馆是集收藏、研究、展示和教育于一体的公众文化机构,其核心任务是保存历史记忆,研究、阐释和传播文化价值,发挥社会教育功能,而文创产业的发展,对于其是“锦上添花,美上加美”。笔者认为,博物馆文创产业的发展,不妨放慢心态,去除功利心,不媚俗,不迁就市场,扎扎实实,步步推进,做出真正“文化+创意”的产品,而不是不顾自身资源,一味跟风,简单模仿就推出,结果只能是“有则有矣”却“聊胜于无”。
原标题:博物馆文创同质化怎么“破”
转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