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特色小镇:产业为核 特色为本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4-26





  自2016年起,在地方政府和开发商的积极参与下,特色小镇建设风生水起。目前,全国特色小镇总计划数量已超过1500个,叠加此前住建部公布的403个特色小镇,今后全国将会出现近2000个特色小镇。在各地如火如荼建设特色小镇的同时,一些地方对特色小镇定位不准、同质化无特色等问题凸显。如何让特色小镇实现高质量、健康发展?


  4月21日,多位业内专家共聚由瞭望智库、发展《财经国家周刊》和工信部工业文化中心联合主办的2018年中国特色小镇发展高峰论坛,共话特色小镇高质量发展之路。受访专家一致认为,不能把特色小镇当成筐,什么都往里装。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坚持产业先导模式,产业的发展前景和独特个性直接决定了特色小镇的成败。


  产业前景和个性决定小镇成败


  从国家发改委起初的设想来看,应先有产业再有小镇,通过产业聚集来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再吸引人口,进入良性循环模式,从而让特色小镇成为经济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在乡村振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然而,部分特色小镇在建设过程中“走了样”。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肖金成曾表示,一些地方政府寄希望于通过小镇来吸引产业,即先建小镇,再吸引导入产业,但产业能否来是未知数。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徐林曾说,一些地方政府把特色小镇作为融资平台来打造,希望利用特色小镇扩大当地的固定资产规模,推动当地GDP的增长,甚至还出台了特别考核。


  对此,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主任罗民表示,一方面,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坚持产业先导模式,产业的发展前景和独特个性直接决定了小镇的成败;另一方面,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中,要注重塑造文化灵魂,树立文化标识,为特色小镇建设注入工业文化灵魂。


  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陈怀洲也认为,只有把产业发展好了,特色小镇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南京大学城市科学研究院院长张鸿雁表示,建设特色小镇可从产业特色、创新特色、空间特色等方面考虑,规划必须找准核心、识别身份、协调利益、适度超前、实效检验、明确抓手。做好特色小镇,核心是以产业为主,要完成它的唯一性定位,有完整产业链,以做科学研究的态度来做特色小镇的规划和建设。


  特色小镇助力乡村振兴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这既切中了当前乡村发展的要害,也指明了未来乡村的发展方向。乡村振兴的理念恰与特色小镇发展目标高度契合,特色小镇可以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国开金融副总裁左坤表示,特色小镇和乡村建设本质上是一体的,特色小镇归根到底是服从和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市民下乡、社会资本、商业模式、团队培育是乡村振兴的四大基石。


  左坤表示,市民下乡有三重价值:一是短期的经济价值,市民的投资消费在短期内有助于快速解决乡村建设的大额成本问题;二是中期的民生价值,市民下乡将产生巨大的生产和生活服务需求,能够解决农民持续就业问题;三是长期的社会价值,市民阶层的注入将改变乡村老幼相守、知识分子缺乏的社会架构。


  左坤建议,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把市民下乡作为一个重要的、支撑性的子战略进行深入研究,做好顶层设计,通过先行试点的方式积累经验,逐步有序推进。(栾国鍌)


  原标题:发展特色小镇:产业为核 特色为本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