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新不断 博物馆文创花式“整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8-22





  暑假期间,多地博物馆再现“一票难求”的盛况,特色博物馆文创也随之火爆“出圈”。近日,甘肃省博物馆的麻辣烫毛绒文创产品登上社交媒体热门话题榜,在线上线下掀起了抢购热潮。随着上海博物馆“金字塔之巅:古埃及文明大展”开幕,为展览开发的各种文创产品也迅速“出圈”,多件爆款产品断货。


  专家表示,当前,博物馆文创的竞争日益激烈,大众的需求也日趋多元化、分众化,要深入挖掘这些文化资源,提炼文化内涵,提高阐释能力,并进行创新表达。


  文创商品成引流利器


  继上半年甘肃天水麻辣烫走红之后,甘肃麻辣烫毛绒玩具再次火出圈。近期,甘肃博物馆推出的“甘肃特产”系列文创产品的麻辣烫毛绒玩具深受欢迎。毛绒西兰花、毛绒娃娃菜、毛绒丸子……配合在毛绒锅里现场颠锅的“仪式感”,吸引众多游客到甘肃省博物馆打卡。


  在爆款文创产品的加持下,今年以来,甘肃省博物馆的人气十足。数据显示,甘肃省博物馆2024年上半年共接待观众110.03万人次,与2023年上半年接待75.62万人次相比增长45.5%,创历史新高。


  近期,上海博物馆也凭借埃及文创走红,埃及猫钥匙扣、黑白猫靠垫、埃及展帆布包等商品在网购平台一度断货。据悉,此次古埃及文明展聚焦近百件重点展品进行多重文创开发,围绕经典埃及文化元素推出上千款文创产品。“首发的近600款文创产品不仅涵盖服饰、3C数码、生活家居、潮玩摆件、文具等多个品类,还包括现场定制类产品,例如备受欢迎的将名字转为埃及象形文字的莎草纸绘图等。”上海博物馆副馆长李峰介绍,此次文创开发不仅要求团队熟悉年轻人的喜好需求,也要把价格打下来。


  玲珑别致的仿唐葡萄花鸟纹银香囊挂饰、精美有型的“西汉皇后之玺”交通卡、意趣横生的超活化“唐妞”仕女办公日常摆件……在陕西历史博物馆的文创店内,前来挑选心仪商品的游客络绎不绝。陕西历史博物馆文化创意部工作人员刘洋介绍:“近一段时间,香囊挂饰、交通卡等文创产品都是博物馆的爆款。”


  近年来,北京市把文创展销空间打造成博物馆“最后一个展厅”,相继出台了《关于推动北京市文化文物单位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关于进一步推动局属博物馆文博文创工作的实施意见》等政策文件,激发博物馆文创开发的积极性。2023年,北京地区各博物馆文创产品营业额超2亿元,让众多市民游客真正实现了“把博物馆带回家”的美好愿望。


  文化影响力持续扩大


  随着“博物馆热”持续升温,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晒出自己收获的文创“战利品”和精美的集章册,并分享打卡博物馆的体验。


  据了解,山东潍坊市博物馆在7月共计接待观众14余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150%;7月,河南洛阳博物馆共接待游客32.36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3万人次;上半年,辽宁省博物馆文创总收入6968万元、同比增长206.5%,产品总数为3089种、同比增长159%。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教授吴丽云认为,博物馆文创产品出圈的前提是大众对传统文化产生了越来越浓厚的兴趣,很多创意新颖、造型别致的产品符合当代年轻人对时尚的追求。文创可以作为大众了解传统文化的桥梁,传递历史特定时空里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


  博物馆文创之所以能够频频火上热搜,成为深受年轻人喜爱的旅游“新国潮”,与文创产品的“进化”密不可分。在线旅游平台马蜂窝大数据显示,在博物馆文创产品的受众群体中,95后、00后的比例与日俱增,和互联网一起成长的这代人对个性化、体验感的需求催生博物馆文创不断迭代升级,从过去的简单呈现文物形象的明信片、徽章,到兼具体验性与互动性的考古盲盒、创意十足的文物冰箱贴,再到如今能够“演出”年轻人精神状态的搞怪玩偶,文创已成为吸引年轻人逛博物馆的主要动力。


  近年来,不少博物馆纷纷组建文创研发专业团队,通过多业态跨界合作文创产品让文物“活”起来,工艺设计、市场营销能力、产品质量等也越来越受到市场认可。


  辽宁省博物馆文创部主任周颖秋表示:“我们组建文创团队与辽宁地方品牌联名打造特色 IP产品,如与'蒲缇'联名的'鱼乐'慕斯冰蛋糕、'国宝之美'簪花仕女系列豆蔻糕等,还推出了非遗与民间手作扶植计划,与多位手作艺人、传承人合作,研发了一系列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创产品,满足了游客对个性、美感和艺术价值的追求。”


  北京市文物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宋豪杰表示:“北京通过统筹构建'大文创'格局、优化文物 IP市场化发展路径、深入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价值等多措并举,策划推出更多真正彰显首都特色、承载中华文化的'大文创'精品,打造更多有内涵、有品质、受欢迎的'大文创'品牌。”


  专家建议,想要打造出成功的博物馆文创IP,应避免同质化,不能盲目从众或是追逐热点,而是深入挖掘自身藏品的文化内涵,结合自身以及当地文化特色,用“专业内容+创意策划”来打动消费者,实现文化的有效传播,进而提升当地旅游的吸引力。


  博物馆游体验再升级


  博物馆文创热体现出文博资源潜力的逐步释放,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如何持续抓住热度的新命题。


  为了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解决暑期、节假日群众旺盛的参观需求,河南省60余家热门博物馆,主动应对社会需求,在原有节假日免费开放的基础上,于暑期推出延迟闭馆、周一不闭馆等举措。上海市文化旅游局也于近日宣布,为充分发挥文博场馆的综合功能和赋能作用,丰富精神文化服务和都市旅游产品供给,部分博物馆实行周一不闭馆、延时开放等措施。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博物馆成为热门景点,“夜游博物馆”成为新趋势。例如,8月1日,国家自然博物馆“博物馆之夜”活动开启,将持续至8月31日。除了周二闭馆以外,国家自然博物馆每天18时至21时开放夜场参观。


  专家表示,对于部分热门博物馆而言,延迟闭馆、周一不闭馆等举措除了满足社会公众的观展需求外,更为博物馆发展提供了新的机会,既能进一步扩大文化影响力,让博物馆在城市文化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还能增加部分博物馆的夜间消费场景。


  在打造文创展销空间、延长博物馆开放时间、夜游博物馆之外,还将有更多文旅服务质量的提升举措。8月5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旅游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支持有条件的公共文化场所创建 A级旅游景区。意见还要求,增强公共文化场所旅游吸引力,推动博物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纪念馆、剧院、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场所、考古遗址公园等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提升旅游公共服务水平,培育主客共享的美好生活新空间。(悦文)


  转自:中国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