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赋予传统文化时尚新表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8-02





  圆鼓蓝牙音箱、象帽长鼓茶具、长白山瀑布形状的发簪……走进中国朝鲜族民俗园"延吉有礼"文创礼品商店,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目不暇接。


  延边长白松博雕工艺美术有限公司文创产品设计总监尹设华一边满脸自豪地讲解着产品的创作概念,一边观察着顾客的反应,询问着消费需求。作为一名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他表示,既要有"艺术家"天马行空的创意思维,又要有"店小二"接地气的销售手段。


  从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


  2019年,平面设计专业"出身"的尹设华加入延边长白松博雕工艺美术有限公司,该公司是一家集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工艺品制造厂商。自2017年以来,在中国旅游商品大赛、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公司研发的文创产品先后获得金奖3项、银奖2项、铜奖3项。


  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有着丰富的山水自然资源、悠久的历史文化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将当地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周边产品中是文创产品策划运营师的使命。尹设华走进中国朝鲜族艺术文化研究中心,将自己"埋"在古籍书海中、沉浸在博物馆的历史文物里,不断积累知识储备。同时,他观察着身边的一草一木,感受着长鼓的韵律,欣赏着象帽舞的美感,不断在日常生活中寻找灵感。


  "这套'清茶鲜礼'套装就是以朝鲜族舞蹈为主题设计的,茶壶与茶壶垫组合在一起就是象帽的造型,两个茶杯'底对底'拼接上就是一个长鼓造型。同时,朝鲜族有饮用大麦茶、人参茶的习俗,希望这套作品能把朝鲜族的民族文化展现给大家。"尹设华介绍着获得2019年中国特色旅游商品大赛金奖的作品。他的文创作品中,以朝鲜族舞蹈为主题设计的文创茶具、长白山瀑布造型的发簪、花草系列吊坠等多款产品都兼具民族特色与实用性,成为独特的延边印记。


  "设计一个作品就像种一棵树、养一盆花,在开花结果之前,要熬很多夜、画很多稿,也有很多苦苦思索找不到灵感的时刻。但是当成品做出的那一刻,之前苦思冥想的焦虑就都忘记了,完全沉浸在获得成果的喜悦中。"尹设华说。


  既凸显设计特色又与市场对接


  文创产品不仅要设计出来更是要卖得出去,一个产品设计研发至少需要3个月的时间,投入市场后,定价是否适当、产品能否获得消费者认可还需要经历一个消费周期的检验。


  "要怎样设计一款既有特色又能得到市场认可的文创产品?"这一度成为尹设华的"心病"。为此,他在各大文创礼品商店蹲点,主动询问消费者需求,从而调整设计思路。


  "延吉成为'县咖之王'后,咖啡成了这座城市的又一个标签,而且消费者普遍比较年轻,相较于茶具,他们更倾向于购买咖啡及周边产品,我们便从设计茶杯转为设计咖啡杯。"尹设华手上的一对情侣咖啡杯是店内的热销产品,产品以朝鲜族男女服饰为主题。"我们在迎合消费市场的同时,坚持把朝鲜族民族文化融入其中,比如咖啡杯上男女衣襟的方向、衣带的系法都要尊重当地风俗。"尹设华说。


  为了"把脉"市场方向,尹设华及团队经常设计出数十个设计样稿,通过少量投入市场来窥探消费者的需求偏好,经过检验后再决定各个样稿的取舍。尹设华表示:"虽然每一个样稿都凝结了设计师的心血,但是市场竞争是非常激烈的,很多产品难以最终上市。像我们设计了近50款冰箱贴图样,但最终批量发行的只有4款。"


  在谈到税收政策的支持时,尹设华告诉记者:"运营成本降低更有利于文创产品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税务部门多年来定期向我们宣传税费优惠政策,帮助我们及时享受税惠红利,2023年至今,企业已经减免各项税款近5万元,我们将这些钱投入到文创产品研发设计中,创造出了更多独具延边民族特色的文创产品。"


  希望延边文创被更多人看到


  2024年,延吉市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兼任延吉市旅游商品协会秘书长的尹设华也在思索如何让延边文创被更多人看到。


  "市面上带有延边元素的旅游产品有1000余种,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我们连续4年承办延吉市旅游商品大赛,推动从业者转换思维,集聚整合,设计出更多优质的文创产品,逐步完善延吉旅游商品市场,丰富文创产品数量,提升文创产品质量,让文化活起来、走出去。"尹设华告诉记者。


  为完善旅游商品市场,国家税务总局延吉市税务局通过延吉市旅游商品协会"以点带面"调研了解行业生产经营现状,组建"文创服务"专属团队,根据企业反映的加工制造渠道选择少、成本高等问题,利用税收大数据寻找匹配具有加工能力的本地及周边企业,帮助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条,助推本土设计实现产业化发展。同时,根据行业特点,精准推送个体工商户及小微企业适用的税费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创新力度,打造文化IP,提升文创产品的"含金量",助推延吉文化旅游产业升级。(记者 何爽)


  转自:中国税务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