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的考古挖掘现场直播,让沉睡千年的三星堆成为了“顶流”,也让三星堆文创“火”了起来。三星堆文创的火爆走俏,反映了文创设计的年轻化定位趋势。抓住年轻人的心,就等于抓住了文创设计的蓝海和未来。但正是因为面对年轻世代,在让构思创意变成实物之前,设计师们还有不少问题需要思考。——编者
文创是个说不完的话题。
今年的清明小长假,除了旅游行业复苏的消息令人鼓舞,三星堆文创脱销的新闻也引人注目。其实,不只是清明小长假,三星堆博物馆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仅3月27日当天的文创收入就达到11万元,同比考古大发掘之前增长了5.32倍,超2020年国庆黄金周平均单日销量,已经为之后的小长假文创设计产品脱销埋下了伏笔。
有设计师深入探究,发现用三星堆的IP做文创,这些国宝形象本身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就连与三星堆博物馆达成合作,为其设计开发文创产品的宇宙尘埃公司CEO曹宇哲也表示过,三星堆文化拥有很强的符号性,与国内其他博物馆有显著差异。这成为以三星堆出土的国宝为原型的文创,能在年轻人之中掀起热潮的原因。
不只是举着“自拍杆”的青铜立人像、撞脸“愤怒的小鸟”中绿色小猪的陶猪,凭借萌趣的形象再度翻红,三星堆“迷你国宝”系列推出的多款盲盒,更是俘获了年轻人的心,让他们拆盲盒拆得不亦乐乎。
《中国文博文创消费调研报告》数据显示,1990年后出生的消费者占比超过了53%,其中“95后”的占比更是达到了30%。而近些年“国潮”兴盛,年轻人也是背后的消费主力军。尤其,在设计之都上海,近年来凭借创意圈粉年轻人的文创佳作不在少数。
要实用要有趣设计定位愈发清晰
毫无疑问,文创设计是潜力无穷的“宝藏”。2019年,时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的单霁翔晒出故宫“账单”,其文创年营业额达到15亿元,超过1500多家A股上市公司的营收水平,引发了轰动。显然,故宫文创仅是开了国宝文创的头,文创设计的蛋糕才刚刚做起来。
而随着挖掘的深入,关于文创设计功能定位的讨论也不断“更新”。按照单霁翔的说法,博物馆的文创设计来自人们的博物馆情结。然而,人们很快就发现,这种“文艺范”的说法并不能全然概括故宫文创的成功。
根据业内人士的透露,在最初做策划时,故宫文创的目标客户群定位倾向于35岁到50岁的人群,并且以男性为主。因此,初代的产品在设计上气质偏向严肃、传统,推出之后在市场上波澜不惊,销量并不十分突出,消费者仅限于将其当做普通的旅游纪念品。
不过,之后故宫文创开始了年轻化的尝试,“朕很萌”等年轻化产品在流量和销量上的双重火爆,让策划者和设计师们“偶然”发现了庞大的对传统文化感兴趣的年轻人群体。于是,故宫才调整步伐,将更多的研发设计的注意力落到年轻人身上。于是,一批包括宫猫守卫、贵妃口红和乾隆萌物等让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设计,源源不断地被推向市场,而且大都获得了热烈的反馈。如果你再翻看故宫文创近些年的作品,不难发现,35岁以下、以女性为主的用户,已经成为故宫文创售卖的消费主力。
而另一方面,各大博物馆、艺术馆、地标、景点也早已开始了文创设计“出圈”的尝试。和故宫文创通过不断试水,找准定位一样,其他文创产品的设计师也在一点点摸索适宜的定位。先是撕去旅游纪念品的标签,成为这一行业的共识。紧接着,文创产品是“日用品”,而不是“摆件”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
要实用,否则买回来何用,正凭此理念,上海博物馆推出的“展览+文创+轻餐饮”形式广受欢迎。在“董其昌大展”上,人们能消费的不只是见过印着董其昌画作的丝巾眼罩和香囊,还可以一品董其昌当年吃过的松江米糕。不仅要实用,还要在情景交融中传达出有趣的新意,成为上海文创大行其道的“招牌”。
而现在,随着三星堆文创盲盒的火爆,如何打入年轻群体的市场,用创意击中年轻人的心,成为行业内设计师们最关注的话题。
年轻人文化来袭精准搭上时代节奏
让文创与盲盒跨次元碰撞,上海的文创人和设计师们做了不少有益的尝试。去年,是贝多芬250周年诞辰,上海音乐厅为了纪念这位音乐巨匠,不仅推出了6个造型各异的贝多芬文创玩偶,还特设了“盲盒”。
而之所以选择做“盲盒”,源于上海音乐厅总经理方靓的“亲子调查”。文创产品司空见惯的“常规打法”是打造一款定制杯子或者一本手账,也符合实用有趣的设计要求。但方靓他们这一次想做的是研发一款能引起年轻人热切关注的产品。带着这个问题,她问了身边的不少00后,第一个“调研对象”就是方靓的儿子。
“你们为什么不做盲盒?”方靓儿子的提议几乎得到所有调研对象,以及研发设计团队的认同。于是,在这群00后的推动下,6个圆脸蛋胖身材,有着标志性中分卷发的贝多芬玩偶诞生了。他们分别弹奏钢琴、拉小提琴、吹单簧管,“Q萌”的造型令人忍俊不禁。
去年双十一,不仅一整盒贝多芬卖出几百套,单个盲盒也卖出近百个。更让他们感到惊喜的是,在售后的网络社交圈二次传播中,盲盒成功“出圈”。在各种网络社交平台,不少买了贝多芬盲盒的乐迷特意为玩偶录制短视频,还有人比照着“杜甫很忙”的思路给“贝多芬”的脸上画上各种表情。二度创作、产品的社会媒体分享既给年轻人带来乐趣,又再次与音乐厅产生了连接,这也是文创人和设计师更乐于看到的。
小众文创能有这样的斩获,方靓将其归结为“不经意间踩到年轻人的点”,“击中了年轻人的心”。实际上,方靓所说的年轻人,在很大程度是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Z世代”。因为他们受到互联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科技产物影响很大,因而又被称为网络世代、互联网世代。随着新消费的崛起,国潮风、盲盒热、弹幕文化、朋克养生,一系列标签勾勒出了Z世代消费人群的行为画像。
不只是上海,全国各地的文创工作者也都在寻找进入年轻人市场的敲门砖。在“唐宫小姐姐”走红之前,河南博物院推出的文创产品“考古盲盒”就引起了不少年轻人的注意。他们把“盲盒”概念和文物结合,把青铜器、元宝、铜佛、铜鉴、银牌进行微缩再设计藏进土中,通过盲盒的形式售卖,吸引了一大批年轻玩家“寻宝”。
用艾媒咨询CEO张毅的话来说:“当Z世代逐渐成长为新一代消费担当,互联网迅速发展下,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传统消费数字化之外,Z世代青睐的精神消费——新文创,也正在新消费风起云涌下迎来革新。”
不炒作不盲从健康引导理性热爱
从最开始的胶带、书签,到现在的家居、服装,再到彩妆、护肤品,在年轻消费者的集体塑形之下,文创产品不断迭代。时下,有着强烈的情感代入、传统文化元素丰富、紧跟潮流充满圈层乐趣的文创产品,成为最新一代文创产品的“标配”,也是最容易受到年轻消费者青睐的设计。
文创设计行业自故宫文创开启先河以来,整个发展过程不到10年,行业从业者已经变得越来越专业。但如何把握文化底蕴、创意设计,以及商业利益之间的平衡,对文创产品开发者、设计者提出了更高要求。
就如同烧陶瓷一样,需要师傅去掌握火候,这些问题暂时都还没有标准的方法论。
不过,可以明确的是,文创设计开发也要守住“底线”。比如,作为非营利机构的博物馆,在保护文物、传播文化与适度商业化之间需要平衡,不能为了商业化而走偏,同时,也不能就此固步自封。
而更重要的是,在抓住年轻人的心的同时,还要对他们进行健康有益的正面引导。众所周知,年轻人的身心还在发展塑形阶段,思考能力和辨识能力正在养成阶段。也正因如此,有人趁机炒作,而不明所以的年轻人盲从、跟风的现象偶有出现。意识到年轻人的身心特点,文创策划者和设计师应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尽力杜绝此类事件的发生,让文创设计产业和年轻人一起健康快乐地成长在阳光之下。
转自:新民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