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记协组织中央媒体深入甘肃陇南市采访,走访了宕昌县与文县,跑了十多个乡镇与村子,走家串户,边看、边谈。虽说时间仓促,却看到在文化和旅游部大力推进文化扶贫工作的带动下,乡村振兴正在培育和形成贫困群众脱贫的内生动力。
文县玉垒乡冉家村利用三国历史文化,2016年挖掘整理郭淮屯兵历史资料,将发掘的300扇古磨建成石磨体验区,并在马嘴梁郭淮城遗址修建起烽火台,在村内制作郭淮屯兵生产生活场景浮雕;利用玉垒花灯戏民俗文化修建主题文化广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贫困群众在发展起来的玉垒关大桥桥头、郭淮城遗址、钟山梁3处路边店经营起了当地的野生菌类、野生果蔬、农家土特产等,带动3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脱贫,每月收入都在2000元以上。
这里挖掘当地民俗文化、发展旅游起步较晚,短短两年多时间,变化很快。但是,记者也看到了作为村里主要民俗文化特点的玉垒花灯戏在传承发展中遇到的难题。77岁的张金玉是玉垒花灯戏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听他介绍,一台花灯戏的演唱需要十几个人的组合。现在大批农民入城务工,人员与劳动力向城镇大量转移,致使村落的生产生活瓦解,民间文化传承出现断层。
在宕昌县,记者走访了两个有文化特色的村镇,一个是有红色基因文化的哈达铺镇,一个是有着苯教文化特色的岳藏甫村。
同行的宕昌县委的同志们说,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宕昌县把非遗保护、传承与扶贫相结合,通过振兴传统手工艺,推动传承人自主创业。先后建立了哈达铺剪纸、沙湾罐罐酒、刺绣等培训基地,帮助他们成为文化产业从业者,提升脱贫致富的能力。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把当地独特的自然资源与丰厚的“红色文化”结合在一起,促进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
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办公室主任赵王林介绍,2015年前长征一条街是脏乱差的情况,此后,县里经过一次大力改造,才逐步把游客吸引过来。为了进一步发展,该县目前已经着手进行整体规划设计,但当地相关部门同时也在担忧改造会丢失原有的风貌。这条街上的960多间房屋仍保留着明清风格。
针对此问题,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均表示,传统村落不是文保单位,而是生产和生活的基地,是社会构成最基层的单位,是农村社区。它面临着改善与发展,直接关系着村落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保护必须与发展相结合。
新城子藏族乡党委副书记陈伟介绍,岳藏甫村在文化旅游扶贫方面,依托自然风景与乡土文化,发展旅游业,自今年“五一”营业以来,岳藏甫村共接待游客7万余人,让更多的贫困村民吃上了“乡村旅游饭”。全村147户639人,目前剩余贫困户19户78人,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96元。但是,目前景区缺乏文化元素的注入,陈伟认为,岳藏甫村是藏民聚居地,这里曾经有着浓厚的羌藏文化,村里经过重新改造的民俗客栈,其装饰风格上可以加入民族文化特色。
文县铁楼乡古街上的白马人“土琵琶弹唱”是此次采访中令大家印象最为深刻的民俗风情。这里同样存在着大批青壮年进城务工引发的空巢化现象,年轻人大都丢失了土琵琶弹唱的习俗,所幸当地已经成立了白马人民俗文化中心传习所,并且在校园开设了“土琵琶弹唱”课程,使得这门民间艺术在以后有可能重新融入村民生活之中。
目前,铁楼乡古街上的土琵琶弹唱吸引了大批游客,促进了当地旅游业发展,并对周边的民俗客栈、农家店以及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起到了辐射带动作用。
让民族地区真正实现对“文化富矿”的开掘,需要从“由外而内”的文化帮扶向“由内而外”的文化成长转变,并实现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真正激发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内生活力,才能把“一时一地一策”的文化扶贫转化为民族地区文化生态涵养发展的长久之计。在这方面,文县白马人居住地的经验值得借鉴。在牢牢守住生态和发展两条底线的前提下,当地深入挖掘白马人文化的精神内核,充分发挥生态环境自然禀赋优势,蓄势民族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创新,逐步打造出了民族文化旅游目的地,走出了一条既让民族文化大放异彩又让更多困难群众共奔小康的新路子。在此期间,中国记协为当地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性意见,中国记协自1998年开始,在陇南文县已经持续20年进行对口帮扶工作。
此次采访令中央媒体一行对文化旅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大家表示,把开发和保护、传承与创新、文化和生态等紧密结合起来,需要看到,民族地区文化不仅仅是有待开发的资源,更是少数民族兄弟姐妹日常生活中正在实践的生活方式。一些在特定时间和场合举行的祭祀、传经、礼俗等,仍然是他们的生活价值和意义源泉。因此在扶贫过程中特别要对民族地区文化体系会好诊、把好脉,把能够开发开放的民族地区特色文化充分用好,把体现民族核心文化价值和生活方式的内容重点保护好。(实习记者 张素珍)
原标题:越来越多贫困户吃上了“文化旅游饭”
转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