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贴农民需求 实现乡村文化建设的全面复兴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4-24





  实现乡村振兴离不开乡村文化的全面振兴,只有形成具有中国特色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乡村文明,才能真正满足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让农民的日子越过越舒心。


  农民是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乡村文化的建设者和受益者主要是农民。因此,兴盛乡村文化不能简单地送文化下乡,而应从农民的生活经验和实际需求出发,量体裁衣地开展艺术创作和文化惠民,还应引导农民积极参与,让他们真正成为文化的主人。首先,多挖掘和创作农民熟知并喜闻乐见的乡村文化形式,使农民在文艺表演等活动中达到求知、求乐的目的,在获得教化的同时完成对乡村文化的价值认同。例如,可尝试以乡村为单位组织特色文化节会,让老百姓担纲导演、编剧、演员,逐渐形成重视文化的良好风气。其次,充分挖掘农民的原创水平,实现其文化自立。成型于农民生产生活方式及习惯的乡村文化是农民自办文化的源头,其中的民风民俗、传统艺术等由于亲民性、喜闻乐见性往往直接转化为自办文化。农民自办文化被乡村社会广泛接受并宣扬时,可为乡村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教育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必须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提升乡村的教育资源与教育水平直接关系到乡村文化的发展。首先,要让乡村每个孩子能享公平且有质量的教育。改善乡村学前教育环境,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加快高中教育的普及,使乡村教育水平逐步赶上城市教育水平。其次,要大力改善贫困乡村的办学条件,尽量缩小义务教育阶段的城乡差距,在教师资源的配置方面向教育资源匮乏地区倾斜,使子女上学不再是乡村家庭的负担,并成为一种社会福利。


  人才是乡村文化振兴的重点。当地政府可着眼于本地文化骨干,出台各种政策和机制,培养壮大乡村文化队伍。首先,要重视当地人才的选拔、培养和使用机制的建立,尽快形成有利于优秀文化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的良好政策环境,逐步健全乡村文化人才骨干网络,使乡村文化的管理人才与专业人才、土生土长的文艺骨干、乡村文化能人、民间传统艺人等和谐共生。其次,可以引入“县聘乡用”机制,为乡镇综合文化站配备两名以上专门干部,给予事业编制待遇,使乡村文化活动的具体开展由专门人员管理。


  “三留守”人员是乡村文化振兴的突破口。“三留守”人员指常年在村的老弱妇孺群体,他们有大量的闲暇时间,旺盛的文化生活需求。“三留守”人员的精神面貌和文化生活质量直接影响着乡村社会的文明程度。首先,以“三留守”人员为重点人群,乡村文化建设就有了实实在在的抓手和载体。他们的需求就是最需要回应和最需要满足的需求,他们反映的问题就是最突出和最重要的问题。其次,可以通过基层组织将老人、妇女等组织起来,自己动手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丰富日常闲暇生活,彻底改变农民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局面,从根本上阻断低俗文化甚至邪教传播的渠道,更可以改变在某些乡村盛行的赌博、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低俗仪式等歪风邪气,弘扬积极健康的文化风气。(作者:辛文玉 刘梦月 单位:河北金融学院)


  原标题:紧贴农民需求 振兴乡村文化


  转自: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乡村旅游面临“成长的烦恼” 需靠品牌上台阶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清明假日旅游市场信息显示,清明返乡祭祖后,许多游客选择就近到郊野景区、公园、古镇等旅游,回忆家乡往事,感受风土人情,带动了乡村旅游市场火热。
    2018-04-11
  • 文化和旅游部为何关注这场西部的乡村马拉松?

    文化和旅游部为何关注这场西部的乡村马拉松?

    近日,一场将要在四川武胜起跑的乡村马拉松赛被文化和旅游部官网刊文关注。配图中一群人奔跑在田野和绿树环绕中,轻松而畅快,呈现出“体育+旅游”融合带给乡村的改变和赋予人的快乐。
    2018-04-13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非遗该做什么来打造品牌?

    无论社会怎么发展,城乡二元结构都不会变。乡村是城里人心灵诗意栖息的精神麦田,也是滋养非遗的根脉和土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在农业农村领域的具体体现,也是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重大机遇。作为从...
    2018-04-16

热点视频

又一起!连云港多家化工企业随意排污 触目惊心! 又一起!连云港多家化工企业随意排污 触目惊心!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