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大吉巷正式开业,凭借独具一格的合院式街区形态、丰富的历史文化建筑和多样的商文旅业态,开业首日就吸引20万人次到访,成为京城新的热门打卡点。
作为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后的标志性城市更新工程,这个项目被定位为“城市文化会客厅”。漫步其中,仿佛踏入一部鲜活的历史长卷,康有为故居(南海会馆)、米市胡同29号楼房(老便宜坊原址)、米市胡同《每周评论》旧址等历史建筑承载着岁月的记忆。
中国旅游报社记者在康有为故居看到,院外的四合院门头、影壁、垂花门等传统建筑构件都被进行了精细化的修复;院内正在举办的“吉祥中国·丝路华章”丝路文明艺术展、冯唐《春在花》艺术展等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
相关工作人员介绍:“大吉巷开业以来,很多游客慕名前来。未来,我们还会定期举办一些文化活动,让更多人了解康有为的思想和他在中国近代史中的贡献。”
北京市民张兰认真阅读了雕刻在故居地面上的历史建筑沿革介绍。她说,在这里可以近距离欣赏珍贵的历史文物,了解宣南文化的起源与发展,触摸历史的纹理。走出故居,转身便能踏入繁华的商业区,享受时尚购物、特色餐饮等现代商业服务。“我家就住在附近,以前这里看着比较破旧,改造完以后,看着特别舒服。现在我每天晚上都要和家人来这里遛弯。”
除了康有为故居,便宜坊烤鸭店也算“回归原地”了。这家京城著名的“中华老字号”饭店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是商务部首批认定并授予牌匾的“中华老字号”。据说当时居住在南半截胡同绍兴会馆的鲁迅,也是便宜坊的常客。
此外,美轮美奂的花墙、穿梭于街区各个角落的“吉祥物”大吉猫,也为大吉巷增添了别样的魅力。花墙上不同品种的花卉错落有致地搭配在一起,红似火、粉如霞、白像雪;大吉猫憨态可掬、形态各异,有的慵懒地趴在墙头,有的好奇地张望着游客,吸引了众多市民游客拍照留念。
大吉巷的魅力不仅在于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高品质公共空间的营造,更在于其丰富多元的业态。这里汇聚了众多特色店铺,涵盖了餐饮、购物、娱乐等多个领域,满足了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购物方面,多家首店入驻大吉巷,让人眼前一亮。记者在一家联名定制骑行首店看到,融合了宣南文化灰瓦院落与现代玻璃幕墙设计,成为大吉巷的潮流业态之一。店内不仅陈列着专业骑行装备及兼具时尚与功能性的运动单品,还精心展示了古董自行车、复古骑行服等珍贵藏品。二楼露台区域也为骑行爱好者打造了一个惬意的社交空间,让大家感受骑行文化。
当夜幕降临,大吉巷又展现出另一番迷人的景象。周末的夜晚,街区内灯火辉煌,热闹非凡。骑行爱好者们来此参加“定车挑战”。上海游客王城看过选手们如何努力保持车辆平衡后说:“白天逛古街,感受历史文化,晚上购物体验时尚生活,这种反差感太棒了。大吉巷让我们感受到了北京的独特魅力。”
记者从大吉巷运营方了解到,未来,大吉巷还将进一步挖掘街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加强与周边社区的互动与合作,不断优化业态布局,提升服务质量,让大吉巷成为传承历史文化、促进文化交流、推动商业繁荣的重要平台。
张兰对大吉巷的未来发展也充满了期待,她说:“希望大吉巷能多举办一些亲子活动和文化体验项目,让孩子们在游玩的同时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大吉巷,这座北京南城的“城市文化会客厅”、胡同里的网红打卡地,正在成为北京城市文化的一张亮丽名片。(记者 王诗培)
转自:中国旅游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