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博物馆来一场奇幻的时光之旅、在地质公园感知大千世界的神奇、到科研基地一探科学研究的奥秘……一段时间以来,科普旅游成为假期出游尤其是亲子出游的主力选择。
何为科普旅游?这是一种以旅游活动为载体,以普及科学知识为目的的新兴旅游形式,它将科学知识、教育融入休闲旅游中,让人们在享受休闲乐趣的同时,能够增长知识、开阔视野。
假期科普旅游热,可从供给和需求两方面窥其缘由。
从供给角度看,目前,我国各地有着类型多样的科普旅游资源,主要包括现代科技园区、科技馆、动植物园、海洋馆、博物馆以及古建文物遗址等。在充分挖掘、激活固有资源的基础上,各文博单位、科研机构、出行平台等纷纷推出主题化、多样化的科普旅游产品,从科学探秘、文博考古,到沉浸体验、城市漫步,可谓亮点纷呈。
从需求角度看,今年以来,得益于一系列促进文旅消费的政策举措,我国文旅消费需求加速释放。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旅游总人次达23.84亿,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3万亿元,分别同比增长63.9%、95.9%。规模增长的同时,随着文旅深度融合,寓教于游、寓学于行的科普旅游备受欢迎,“畅游自然科海,把握事理密钥”正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选择。
科普旅游持续走热,实际上也是当前公众科学文化素养显著提升、对科学普及需求日趋旺盛的一个缩影。通过“线上线下多渠道传播科学知识、展示科技成就”,能够“树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社会风尚”。好的科普,是在科学与公众间搭建一座“理解之桥”,不仅能够普及科学知识,还可以弘扬科学精神、传播科学思想、倡导科学方法,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养,其重要性不亚于科技创新。去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新时代进一步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意见》,要求推动科普全面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科普与旅游的有效结合,不仅能拉近科技与普通人之间的距离,也赋予了旅游更深层次的意义与价值,在更好地满足人们多样化、多层次精神文化和旅游休闲需求的同时,不断创新文旅融合新亮点,为文旅消费注入新动能。
当前,科普旅游产业仍有大幅提升与改进的空间。各大场馆“一票难求”的热闹背后,是公众日益高涨的科普需求还不能得到有效满足;部分科普资源缺少互联互通和高效配置,“碎片化”“孤岛”现象依然存在。面对这些问题,除了在源头上进一步提升文博单位、科研机构等相关部门的综合管理水平,提高商业合作团队的准入门槛,也需要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进一步完善科普旅游的产业化和商业化运行模式,吸引、鼓励更多个人、机构、企业进入这一领域,让科普旅游成为既能传播科学新知又能促进经济持续发展的蓬勃事业。
转自:人民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