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所谓中国“一带一路”倡议令一些国家陷入“债务陷阱”的论调甚嚣尘上。这种推论不符合事实,是抹黑中国,挑拨中国与相关国家关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看,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与有关国家的债务问题并没有直接联系。
迄今,没有一个国家因为参与“一带一路”合作而陷入债务危机。在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定的17个非洲债务危机国中,多数国家的债权人是欧美国家银行、企业等,不是中国。美国波士顿大学《2019年拉丁美洲和加勒比地区中国研究》报告称,中国贷款绝大多数并未超过IMF的债务可持续性门槛。可见,以非洲和拉美为例,基于债务风险问题指责中国故意“掠夺”他国是没依据的。
对出现债务困难的合作伙伴,中方从不逼债,而是本着友好协商原则妥善解决。美国荣鼎集团4月底发布研究报告称,中国通常采用延长还款期限、再融资、减免部分甚至所有债务等方式帮助借贷方走出困境。
究竟有没有掉入所谓“债务陷阱”,参与“一带一路”合作方最有发言权。肯尼亚总统肯雅塔2018年公开表示,肯尼亚有非常健康的债务组合,不仅从中国借钱,还向美日法等国和世界银行、非洲开发银行等机构借钱,并质疑“为何偏偏只关注一国借贷”。
围绕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债务危机”,斯里兰卡总理维克勒马辛哈2018年9月份公开否认所谓“陷阱”问题,并强调中国投资不是威胁。斯前总统拉贾帕克萨撰文,用数据回击西方媒体不实报道,重申中国报价方案低于丹麦和加拿大工程咨询公司在可行性研究中给出的预算。斯在2016年底已顺利还掉17.61亿美元贷款中的5亿美元。此外,缅甸国家安全顾问当吞也公开否认所谓“债务陷阱论”。菲律宾财政部长也表示,来自中国的主权贷款,菲方不需要提供抵押,而且有能力偿还。
就算没有这些当事国实事求是的公开驳斥,单从经济金融常识来看,是否滑向债务危机也并不取决于是否对外借贷,而是能否将贷款转化为产生有效收益的资产,促进贷款方经济增长,增强长期可持续还款能力。
事实上,“一带一路”合作着眼区域和全球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包括中国贷款在内的投融资资金在为相关合作方“赋能造血”上发挥了独特作用。世界银行在2019年4月份发布《公共交通基础设施——量化模型与“一带一路”倡议评估》显示,根据对相关国家的研究,“一带一路”交通基础设施项目为这些经济体带来了3.35%的GDP增长,除去基建成本还会有2.81%的增长。这些项目还可以为非“一带一路”合作国家带来2.61%的GDP增长、为全球带来2.87%的GDP增长。
反倒是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贷款,渊源远早于中国,金额规模远大于中国,影响效果却是充满争议。一些人大炒子虚乌有的“债务陷阱”,无非是双重标准和损人不利己的心态在作祟。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一针见血地说,“自己做不到,也不让别人做,自己做不好,也不希望别人做得好”。
为推进融资体系建设和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包括中国在内的28个国家共同核准了《“一带一路”融资指导原则》。2019年,中国发布了《“一带一路”债务可持续性分析框架》,倡导与各国、多边开发银行、各类金融机构等各方通力合作,提高投融资决策科学性和债务管理水平。
中国将与世界银行共同研究“一带一路”环境和社会标准,发挥好中国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8家多边开发机构共同设立的多边开发融资合作中心作用。此外,中国还将通过加强与多边金融机构合作,推动上合银联体、中国—中东欧银联体等合作机制发展,倡导引入更多商业性资金、尽量减少减让性资金和政府性资金等多种方式,加强多元化投融资来源、创新投融资方式,让“一带一路”投融资实践更加适应发展中国家需要和遵循市场规律,并惠及更多的利益相关方。(作者为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美国研究所助理研究员龚婷)
转自: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