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1日,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在西安开幕。图为丝博会上的英国展区。新华社记者 邵瑞 摄
“我们即将开设一个名为‘西班牙亚洲之家’的微信公众号,让中国朋友更好地了解西班牙,加强西班牙与陕西、与中国的文化交流,开展各种产业合作。”西班牙亚洲之家文化交流事务处主任、项目官员高艾岚(中文名)5月11日在2018丝路国际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峰会主旨论坛上说。
当天,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商务部、全国工商联、陕西省政府等联合主办的第三届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暨中国东西部合作与投资贸易洽谈会(以下简称丝博会)在西安拉开帷幕,包括上述论坛在内的20余场学术论坛、来自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项目,通过汇共识、搭平台、促合作的方式,筑牢“一带一路”建设的社会根基。在为期5天的时间里,精彩的文化观点碰撞、重大文旅产业项目推介等亮点展现着各国间民心相通、产业融通的现状与前景。
文化项目、产品推介热情洋溢
“马来西亚拥有多元化和保存良好的民族文化遗产,同时也因多元民族而形成了独特的饮食、工艺、音乐传统和建筑风貌。古老的历史建筑和遗址彰显着多姿多彩的国家风貌。”这是马来西亚旅游文化部负责印制的英汉对照版《马来西亚旅游指南》中的一段话。
马来西亚是本届丝博会主宾国之一,在丝博会国际交流馆内设有大型展区。“马来西亚不仅仅有岛屿和沙滩,更有多元的文化,比如被誉为‘人类文化博物馆’的槟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城市,常年举办多项活动,包括庆祝华人新年。”马来西亚展台前的一位工作人员积极向参观者推荐。
“韩城是鲤鱼跃龙门传说的发源地,我们的黄河龙门风景区项目规划面积2000亩,计划总投资12亿元,黄河最窄的、最宽的、最精彩的景观都集中在这里……”在陕西韩城市的展台前,一系列文化旅游项目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注意,工作人员忙着介绍、推荐当地的文旅项目。
“艾米、艾米,告诉我,什么是‘一带一路’?”面对观众的询问,一个高110厘米的机器人把头转向询问者,朗声答道:“‘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这个由杭州一家科技公司生产的人工智能场景应用机器人在展厅里或答、或唱、或拍照,引起众人围观。据工作人员介绍,这个售价约5万元的机器人已经成功在国内几家图书馆、博物馆“竞聘上岗”,担负起迎宾、讲解或导览之职,“职场”前景广阔。
文化与资本融合需要创新思维
“任何产业从起步到走向成熟,都离不开资本的推动。现代文化产业具有‘资本密集+知识密集’的特点,资本和人才是产业发展不可或缺的两个轮子。”陕文投集团、西影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勇在5月12日举办的文化产业与资本创新融合发展论坛上如是说。该论坛是本届丝博会的重要文化会议之一,吸引了来自国内知名文化企业、投融资机构、科研机构和高校的200余人参会,共话文化与资本融合发展的经验得失。
“在借助资本做大产业规模的同时,更要做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不可一味铺摊子,因为并非‘有资本就灵’。”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战略与投资高级副总裁许峰表示,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发展离不开资本推动,但还要实现产业与资本的协同发展,文化企业要练好管理能力、业务整合能力等内功,可通过设立基金、非银行的金融机构以及资本证券化等创新举措,实现资本加速产业发展。
“目前陕西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已完成16亿元募集,有效推动了全省文化资源的挖掘、提升和文化产业投资建设。根据规划,到2020年基金总规模将超过100亿元。”陕西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李彬表示,去年,陕西省委宣传部在全国率先实现了管人、管事、管资产、管导向“四管统一”的国有文化企业管理体制机制,今年将大力推动陕西文化金融服务中心的设立工作,助推全省中小微文化企业发展,同时,积极创造文化企业与金融机构合作的条件,推动建设各类服务平台,建立政府、企业、金融机构文化合作会商机制,建设文化金融合作试验区,提高文化项目融资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以区域协同实现合作共赢
“黄河金三角各城市旅游资源丰富,韩城旅游发展要明确方向、志存高远,多走出去学习,向长江金三角城市看齐,打造全省创新型示范市。”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副主任陈梦榆表示,黄河金三角各城市只有协同合作,才能共赢发展。5月11日,由陕西省旅游发展委员会、韩城市政府主办,延安市、铜川市、渭南市、运城市、三门峡市旅发委协办的黄河金三角·韩城旅游专场推介会在西安曲江举办,在“新时代·新机遇·共发展”的主题下,区域协调发展的合作之手握得更紧了。
“韩城市先后举办了首届中国黄河旅游大会、黄河旅游带美景展等活动,并发起成立了沿黄旅游产业联盟,构建起沿黄9省27市144县和黄河金三角区域携手发展的大平台。”韩城市委副书记贾建武表示,韩城市此次携手延安市、铜川市、渭南市、运城市和三门峡市旅发委,举办旅游专场推介会,意在整合旅游资源,加大优势互补,丰富旅游产品,形成黄河金三角旅游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文化资源与文化产业有关系,但文化资源的丰富与否不是文化产业发展好坏的主导因素。”在2018丝路国际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峰会上,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表示,丝路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有大历史观、大区域观、大协同观,各地区要加速冲破区域划分和空间割据的限制,打破“一亩三分地”的定势思维,通过互联互通的合作和区域联动,深度挖掘并合理利用各自的文化资源,实现共同发展。(秦毅)
原标题:协同创新发展让丝路合作更有担当——2018丝绸之路国际博览会观察
转自:中国文化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