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志君:尘土中开出金蔷薇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6-06








韩志君 照片由本人提供

  【走近文艺家】

  他创作的《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被称为“农村三部曲”。他说,人性是影视剧走进观众心灵的桥梁,文艺创作不能囿于应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在他看来,优秀的电影分为三种类型——像子弹一样击中观众,像杂耍一样逗笑观众,像醇酒一样熏醉观众。他追求的是最后一种。

  结束了对国家一级电影导演、编剧韩志君的采访,那朵绽放于尘土之上的金蔷薇令人一再回味。

  帕乌斯托夫斯基的《金蔷薇》中有个叫约翰·沙梅的首饰作坊清扫工,他每天都把地上的尘土集中起来,细心地筛出金粉的微粒,日积月累,制作出一朵美丽的金蔷薇,献给挚爱的苏珊娜。生活的尘土中同样有太多闪亮的金粉,只待文艺创作者睁大眼睛去寻找、搜集,制作出一朵朵“金蔷薇”,献给我们心中的苏珊娜——人民。

  电视剧《篱笆·女人和狗》是韩志君艺术生涯中锻造出的第一朵“金蔷薇”。

  20世纪80年代末,还是长春电影制片厂编辑的韩志君,写下了自己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命运四重奏》。小说以一个农村家庭中四个妯娌的情感和命运,揭示出新时期文明和愚昧的碰撞。北京电影制片厂看中了这部小说,想请韩志君将其改编成电影剧本。大连电视台也有兴趣,台领导带着责任编辑、制片主任登门拜访,力劝韩志君将小说改编成电视剧。尽管当时有点看不上电视剧,可对方的真诚与热忱,最终让不善于说“不”的韩志君应承了下来,他和胞弟韩志晨共同创作出电视剧剧本《篱笆·女人和狗》。《篱笆·女人和狗》播出后轰动全国,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韩志君兄弟俩一鼓作气,接连写出《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这三部作品被称为“农村三部曲”,先后斩获“飞天奖”“金鹰奖”“五个一工程”奖等大奖,成为农村题材电视剧的经典之作。

  在吉林松原查干湖畔的一个小镇上,韩志君度过了童年。他曾跟随父亲下乡,与村里的孩子纵情山野,骑马、野浴、奔跑。中学尚未毕业,他来到科尔沁草原西部的一个小山村插队,和广大农民朝夕相处。他被农民的善良与质朴打动,也看到了农民狭隘、狡黠的一面。“夫街谈巷说,必有可采;击辕之歌,有应风雅;匹夫之思,未易轻弃也。”十几年后,在创作“农村三部曲”时,那些粗犷而又细腻的乡野风情立即氤氲于脑海,枣花、茂源老汉、铜锁仿佛已熟稔许久,提起笔,呼之欲出。

  在韩志君看来,人性是影视剧走进观众心灵的桥梁,文艺创作不能囿于应景,要经得起时间的检验。若不是韩志君的执拗,剧中的枣花原本有着全然不同的命运走向。在《篱笆·女人和狗》获得巨大成功后,许多评论家,包括央视的领导提议在第二部里把枣花写成农村改革进程中的女强人,他们甚至还安排韩志君到大连的一个服装厂去体验生活。不过,他拒绝了。“写作者不应成为人物的纤夫,而应遵循合理的性格逻辑,跟着剧中人走。”韩志君说,枣花如一条蚯蚓,向往风雨和阳光,却只能在泥土中艰难地移动;她渴望拥抱崭新的生活,又难以潇洒地和过去告别。这样的人物性格决定了她一次又一次的精神悲剧:从与铜锁之间“无爱的痛苦”,到小庚对她“爱的折磨”,再到自我的精神束缚。“农村三部曲”不仅写出了枣花心中的网,也写出了中国农村向现代化转变过程中农民精神世界里掀起的波澜。作品折射出的现实意义跨越了时间,至今仍引人深思,这也是《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成为经典的重要原因。

  “农村三部曲”让韩志君转向了编剧、导演的艺术创作,也直接影响了他日后作品的主要风格——质朴的农村生活画,优美的田园叙事诗,坚持呈现生活中常有而艺术中不常有的东西,触及观众心灵深处最柔软也最丰盈的地方。在韩志君看来,优秀的电影分为三种类型——像子弹一样击中观众,像杂耍一样逗笑观众,像醇酒一样熏醉观众。他追求的显然是最后一种。《美丽的白银那》《浪漫女孩》《两个裹红头巾的女人》《大东巴的女儿》……这些作品不追求明星的光环,也摒弃了斧凿的痕迹,但无不散发着艺术和美学的光芒。

  多年来,韩志君始终关注中国农民的精神巨变,塑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枣花”。“即使生活在城市,我们也无法完全割断自己和农村、农民之间的精神脐带。所以,写好农村和农民,就是写好中国人。”5月24日,韩志君执导的扶贫主题喜剧电影《耿二驴那些事儿》上映。“我更在意散布于广袤农村不计入票房的那50万块银幕。”韩志君的目光温厚而恬淡,“当年,我们拍摄的豫剧电影《大脚皇后》仅在河南,就放映了12万场。”他相信,《耿二驴那些事儿》极具艺术张力的人物形象、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文化特质,一定能够让农民朋友喜欢。

  从事影视创作30载,即将步入古稀之年的韩志君依然如孩童一般好奇地打量着生活的美好:喜欢穿红色的衣服,微信里存着各种可爱的表情包,常得意地和朋友分享自制的“美篇”;每天醒来第一件事是在枕边写下140字的微博,谈文论艺,含英咀华,谓之“脑保健操”……也许正如《金蔷薇》中所说的,“每一分钟,每一个在无意中说出来的字眼,每一个无心的流盼,每一个深刻或戏谑的想法,人的心脏的每一次不易觉察的跳动,以及杨树的一片飞絮或者夜间倒映在水洼中的一点星光——其实全都是金子的碎屑。”

  (本报记者 赵玙)


  转自: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热点视频

毕业证、身份证、营业执照、健康证……小广告宣称“只要你需要,就能办到” 记者街头探假证(来信调查) 毕业证、身份证、营业执照、健康证……小广告宣称“只要你需要,就能办到” 记者街头探假证(来信调查)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