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文化吸收方式,正在变得“碎片化”“速食化”“浓缩化”
如今的“知识付费”,已经变成商业市场追逐的焦点,不少平台持续跟进。可是,这些知识内容制造的过程常常是标准化操作,而制造者的首要目的,则是考虑如何赚钱。
他们怎样赚钱呢?其中最常见的“知识付费”的内容,是把一本十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书,通过他们特定作者的拆解、压缩,写成一篇适合朗读的口播稿,然后再找专业的播音员将它录制成20分钟到30分钟左右的课程,听众只需要花费极短的时间,就可以了解一本书最重要的内容……
现代都市人没有更多的时间阅读文学作品,于是,有很多App便以此为出发点,邀请一些知名人士将畅销书、名著浓缩为数十分钟的音频。读者、听众听完网络上这数十分钟的文学名著浓缩音频,是否真的理解名著的精华?“这一切吞服下去后,文学阅读可能尚未开始。因为,真正的阅读需要亲自把文字当药煎服,使其进入体内,和身心、血液、神经中枢发生奇妙反应。阅读并没有特别的窍门,阅读就是亲力亲为,一行行地读,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让自己的想象力、生命体验与文本冲突、碰撞”……
无论是“知识付费”的“标准化操作”赚钱,还是“网络上数十分钟的文学阅读浓缩”,这些“速食文化”“快餐文化”的流行,都在说明如今我们的文化传播,我们的文化吸收方式,正在变得“碎片化”“速食化”“浓缩化”,文化进入被“压缩”的时代。
环顾我们的生活世界、我们的文化生活,这种压缩、缩减仿佛是一种很普遍的趋向,一个个压缩、缩减的旋涡有力地罩住了我们。在这个旋涡中,爱情可能缩减为物质交易;友谊缩减为社会交际和公共关系;读书和思考缩减为看电视;大自然缩减为豪华宾馆里的室内风景;对土地的依恋缩减为旅游业;真正的冒险精神缩减为假冒险的游乐设施;人的奋斗被压缩了,被省略了,压缩为“选秀”,压缩为“炒作”,变成“网红”;永恒的怀念和追求缩减成了当下的官能享受,总之,一切精神价值文化价值都缩减成了实用价值、功利价值……
应该说,对当下我们这样的生活世界、我们的文化生活,是应该具有这些哲学和文化的深刻体悟。这里有生命的“压缩”,心灵的“压缩”,灵魂的“压缩”和精神的“压缩”……
阅读,应该是个性化的、丰富的,我们的经典文字阅读曾被“读图”取代,但如今却被变成了“压缩”式的阅读,一本十几万字甚至几十万字的书,变成了数十分钟的浓缩版,被缩减压缩成一种替代的速食文化产品。浏览一下书刊市场上的各种选刊,它们把流行、时尚的读物进行“压缩”,进行删减,作为“快餐文化”推向读者。这种“缩减式”“压缩式”的阅读,实质是一种读书精神的危机,阅读文化变成了一种人工制品,最终,在这种阅读文化生活中,我们的生命、同等的精神活力、生命的蓬勃兴旺被压缩在最小的单位中,生命剩下了可怜的零头……
前几年,曾出现过一阵历史阅读热潮,其中所谓的“时尚读史”,给我们提供经过“压缩”和“速成”的历史;被人“混嚼”出来的东西却被叫作了历史,很像速成教材的历史速成著作却被我们当作了历史教科书,可那历史的本来面目不知在这种“压缩”中失去了几多真实?
当下,实用主义、工具理性,已经影响了我们的文化和精神生活。人们除了追求一些有实际效用的具体目标外,并不想去发觉我们自身的能力;我们没有耐心去等待事物的成熟,每件事情都必须立即使我们满意,即使精神生活也必须服务于我们的短暂快乐。因此,浏览代替了精读,读者不再与他的读物进行精神交流……这就是我们误入歧途的文化心理,以及被贬低的精神价值。(许民彤)
转自:光明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