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融入世界文学:在学习中创造自己的高峰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11-08





  100年前,在《新青年》上胡适提出了《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马上响应,发表了《文学革命论》。从1917年开始,我们的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新的场域、新的话语空间——进入了世界文学的语境当中。中国文学源远流长,基本上是在一个独立的空间里头发生、发展。但进入19世纪末,中国文学开始面对世界文学、世界文化,中国文学也开始与世界文学、世界文化对话,开始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最近几年,我们看到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刘慈欣获得科幻文学雨果奖,曹文轩获得安徒生文学奖,阎连科获得卡夫卡文学奖……我们的文学成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世界各国逐渐得到了承认,受到了肯定。这样的一个历程,从1917年或者是从更早的一些年开始的。
 
  《天演论》,是严复在19世纪末翻译出来的,对于中国的学界,对于中国的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王国维说,他是把叔本华和尼采的美学思想用来研究《红楼梦》。
 
  清末民初一个著名的翻译家叫林纾,是一个奇葩——他不懂外文,却和别人合作翻译了160多种(有一个资料说是180多种)世界文学名著。你懂法文,你将法文的巴尔扎克、雨果口译出来;他懂英文,他将莎士比亚、狄更斯口译出来;然后林纾这位桐城派的古文大家,再将它们译成非常精美典雅的文言文。中国的翻译外国文学小说从林纾开始,而且空前绝后——他翻译了大量的世界文学名著:《茶花女》《伊索寓言》《汤姆叔叔的小屋》《福尔摩斯探案》《鲁滨逊漂流记》……前前后后近20年的时间,影响非常之大。林译小说打开了我们的眼界。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百日维新之后,有过一个非常沉痛的反省,他认为完全靠从上而下的变革是有问题的,是行不通的。要从民众做起,要动员民众,教育民众。通过什么方式?于是梁启超提出来小说革命,而且要提倡政治小说。他创办了杂志《新小说》,还身体力行,自己还动笔写小说——《新中国未来记》,开了一个头,写了半截后来放弃了。
 
  五四时期,一方面是中国新文学的创造,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外国文学的翻译,轰轰烈烈。很多作家、诗人都身兼两任,既是作家又是翻译家。鲁迅讲他当年读林译小说,后来到日本去留学,读日本文学,读日文翻译的俄罗斯文学。在1909年,鲁迅和周作人编译了一部《域外小说集》,翻译了俄罗斯和东欧的一批短篇小说。
 
  再往前推,在1907年,鲁迅就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叫《摩罗诗力说》,介绍了拜伦、普希金,介绍了许多具有叛逆性,具有个性解放,具有独立意志,具有奔放情感的这些诗人。周作人也是著名翻译家、散文家。除了周氏兄弟,像郭沫若、田汉、郁达夫都是留日的,一边创作,一边做翻译;留美留学生有闻一多,留学欧洲的有徐志摩、艾青、巴金等。
 
  鲁迅的《狂人日记》在中国发表的时候,大家都感到非常惊讶,因为我们看惯了《三言二拍》式的小说,《狂人日记》这样的一种日记体记录人生,内心独白,而且用一种象征式的手法来表现,大家感到很惊讶。但是鲁迅讲,《狂人日记》是从果戈理的《狂人日记》的写法得到启示,而且里边有尼采的影响。
 
  这种向外国人学习,向世界文学学习,是五四文学的一个整体现象;另一方面,这种学习经过了作家、诗人的内心的转换,赋予了民族的情感和作家的个性。在世界文学的发展过程当中,这种感染性、渐进性的学习和模仿大量存在。
 
  茅盾先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期是文学研究会的首席文学评论家,他也是鲁迅最早的评论者,给了鲁迅最高的评价。他的文学价值观基本上是法国的现实主义和自然主义的文学价值观。读他的《蚀》三部曲,你就会发现莫泊桑的作品《一生》对他有很大的影响,他借鉴了莫泊桑的一些细节。《子夜》问世之后,就有评论家讨论,《子夜》和左拉《金钱》的传承借鉴关系。
 
  郭沫若讲他写诗歌经历过几个时期:读了歌德的诗歌、惠特曼的诗歌,那是写女神的时代;然后还有泰戈尔时期——五四时期,泰戈尔在中国文坛也有极大的影响。
 
  在诗坛上,闻一多、徐志摩都从英美的诗歌当中得到启示,要来创造中国的新的格律诗。
 
  巴金到法国去,说是在卢梭的精神照耀下,开始自己的文学写作。
 
  老舍先生到英国去讲汉语,大学老师相对不那么忙,他又没有钱跑到欧洲去玩,就到图书馆读狄更斯,觉得狄更斯式的小说很好玩,而且自己也可以来模仿——老舍是在伦敦开始写小说的,而且写的是狄更斯式的幽默讽刺味的小说,比如《二马》《赵子曰》等。
 
  易卜生戏剧作品《群鬼》,对曹禺先生的《雷雨》影响非常巨大。
 
  郭沫若和田汉两个人有一个期许——郭沫若要做中国的歌德,田汉要做中国的席勒。
 
  这些作家心目当中都有外国文学的重要、重大影响。
 
  学习是一个必然的过程,但是我们可以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创造自己的高峰。
 
  本期荐书人:张志忠
 
  (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域外小说集》
 
  鲁迅(周树人)周作人译
 
  新星出版社出版
 
  推荐语:周氏兄弟不仅是五四文学革命的巨擘,也是译介世界文学的先行,对俄罗斯和东欧弱小民族文学的关注,源自“风雨如磐暗故园”的忧患深广。
 
  《二十世纪中国翻译文学史》(五四时期卷)秦弓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推荐语:五四时期是新文学创作的第一个高峰,也是介绍和翻译世界文学作家作品的繁盛期。梳理两者的关联性,讨论翻译文学对五四新文学的影响,本书值得一读。
 
  《翻译现代性:晚清到五四的翻译研究》
 
  赵稀方著
 
  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
 
  推荐语:他山之石如何攻本土之玉?中国翻译家理解和挪用外来文化建构中国现代性的经验研究。
 
  转自:北京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就在汉字的书写之中

    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就在汉字的书写之中

    自幼受家庭影响,临习历代名家碑帖,数十载习字不辍。中学时代第一次发表书法作品并被媒体介绍,大学期间举办个人书画作品展。广州市文联主席李鹏程求学之路虽不能说顺利坦荡,甚至也不乏曲折艰难,但对书法学习的追求,却初心不移,...
    2017-03-22
  • 论中国古代监察制的不独立性

    御史台、都察院等古代监察机构并不是专门、独立的监察机构。其经费来源、官员任免都由行政部门掌握,其监察权力往往受到权贵的控制,监察官员人格也不具备独立的条件。所谓在皇权控制下的“独立性”只是一种空想和假设。
    2017-05-08
  • 品味经典,阅读中国

    老子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通过文化数字的不断延续累进,中国传统的文化大观也逐渐形成。在这其中,“二十四”成为了一个具有独特意义的数字。
    2017-05-08
  • 中国古代就开始推广普通话

    “普通话可以让我们走得更远,方言则可以让我们记住我们的根在哪里。”这句用来解释为什么要保护方言的理由还是很有道理的。
    2017-05-10

热点视频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第六届中国报业党建工作座谈会(1)

热点新闻

热点舆情

特色小镇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