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卡艺人的技艺传承与创新:心底技艺不独有 笔下丹青写春秋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7-23







  扎西杰布创作的《凉州会盟图》 和日·扎西杰布 提供

  7月14日,和日·扎西杰布从青海赶到北京,朋友的艺术工作室陈列了他和学生的多幅唐卡作品。这天也是中国美术馆“须弥胜境彼岸莲华——藏传臻品唐卡艺术展”的最后一日,展览精选近30幅15世纪至18世纪的精品唐卡,是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展。作为一名唐卡艺人、唐卡艺术职业教育教师,扎西杰布未能参观展览,他有些遗憾。

  唐卡是藏语音译,即卷轴画,是以藏文化历史和佛教经典所述为基本题材绘制而成的独具特色的民族绘画艺术形式。2006年,唐卡入列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唐卡因其独特的价值在艺术市场上受到青睐。

  唐卡全凭艺人手工完成,所选取的原材料也都源自天然,一幅好的唐卡作品往往会耗费作者数年甚至数十年的时间。历史上,唐卡技艺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在一代代民间艺人中相传。如今,随着唐卡走向艺术市场,它的技艺传承方式也在不断发展创新。

  扎西杰布自己以传统的方式接受唐卡训练,如今,他正试图通过专业教育带领学生们走进唐卡艺术之门。

  “20年才入门”

  5岁那年,舅姥爷嘉阳旦增骑驴3小时来到和日·扎西杰布的村子。

  扎西杰布的家乡是青海省黄南州同仁县扎毛乡和日村。同仁县是热贡唐卡的主要流传地。

  最早,舅姥爷是和日村的唐卡画师,入赘到别村后,带走了手艺。他此行回来的目的,是受村里寺庙的邀请,绘制唐卡。

  看到舅姥爷的手艺后,扎西杰布被迷住了。因为喜欢,也为了以后寺庙绘制唐卡不再去别村请人,扎西杰布央求舅姥爷传授他绘画唐卡的手艺。

  “舅姥爷告诉我,绘制唐卡要有一颗虔诚的心,每次绘制前,要沐浴、梳洗、焚香,并还要根据不同的内容诵经祈祷。”扎西杰布说。

  唐卡起源于7世纪吐蕃时期。学者认为,游牧民族经常迁徙,卷轴形式的唐卡易于携带。对藏传佛教僧众而言,唐卡是修行时必不可少的工具。

  扎西杰布用削细的炭笔在铺满白灰的木板上学画,最初画的是大象、花、马、云彩等。“佛像只允许画释迦牟尼佛,想画其他佛像人物都不让画,因为佛像的头、身子、手脚比例不好掌握。画好了释迦牟尼佛再画其他佛像也就水到渠成了。所以就只能画舅姥爷安排的佛像、飞禽走兽以及自己想画的房子、风景等。就这样画了10多年,但还是感觉自己什么都画不出来。”扎西杰布的学艺经历持续了10年之久。

  今年已经35岁的扎西杰布,后来接受了现代艺术教育,也曾前往日本、美国、欧洲等国交流学习。这让他能以多角度看待传统的传习方式:“传统上,一个画师,20年才能精通整个唐卡制作工艺,创作出精品。但传统的教授方式,对学生来说太枯燥、费时太长了。”

  根据传统,学成之后,画师想要绘制一幅唐卡,更是一项艰苦的工程。传统唐卡的绘制要求严苛、程序极为复杂,必须按照经书中的仪轨及上师的要求进行。包括绘前仪式、制作画布、构图起稿、着色染色、勾线定型、铺金描银、开眼、缝裱开光等一整套工艺程序。制作一幅唐卡用时很长,短则半年完成,长则需要10余年。

  传统与科学

  15岁那年,扎西杰布考入了西北民族大学本科艺术学专业,后来,他又就读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课程班、赴日本东京留学研修,并受聘为复旦大学特聘研究员。

  现在,他是甘肃武威职业学院讲师、西夏唐卡研究所所长。10多年来,扎西杰布已通过专业教育培养出了500多名学生。

  近年来,唐卡收藏逐渐升温,特别是随着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唐卡在艺术品市场上受到欢迎。上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刚刚兴起时,唐卡的价格一般也就两三百元。2006年起,唐卡价格几乎每年翻倍。2008年时,一件明正德“药师佛像图”唐卡以1540万元创下唐卡拍卖纪录。2014年11月26日,被称之为“唐卡之王”的“明永乐御制红阎摩敌刺绣唐卡”拍得3.1亿港元。

  “在藏区,唐卡具有的宗教功能。藏区外,更多的人把它当作一种艺术品。现在学习唐卡的学生,也来自各个民族。”在教授学生时,扎西杰布首先省略了画前沐浴诵经等程序。他根据不同的工序对学生分类,术业有专攻,等学生对本工序有了一定掌握之后,再把他们集中在一起,分工协作完成作品,在实践中相互学习。这种学习方法不仅入门快,而且在分工配合中,对别的工序领悟得也更快。“比如,勾线的会很快学习到调色的技巧,调色的也会领悟到勾线的诀窍。”

  “传统画师对构象、色彩的掌握全靠自己几十年的‘悟’,唐卡所用的颜料都是天然的矿物质颜料,调色过程中也会损害健康。往往一个画师,钻研几十年刚要有所成就,不是眼睛不行了,就是身体跨了。”——经历过新旧两种教育方式的扎西杰布,更注重科学的方式。他教授学生用现代美术的构图法去绘制唐卡,并强调团队创作的作用。

  “我们依然坚守传统,我们仍然手工制布,用天然颜料,仍然抱着一颗虔诚的心,一丝不苟地创作,但同时,我们也需要科学的方法,需要创新的精神,让传统在科学和创新的基础上传承发扬。”带着这样的观点,扎西杰布教授自己的学生。

  “创新不是舍弃传统”

  唐卡有不同的艺术流派,近年来,随着唐卡艺术热,很多新的派别不断被发现、诞生。在传统的技艺传授中,类似一些汉族民间技能“传内不传外”的规矩,唐卡技艺传承也曾面临着一些相似的境遇。

  “就是现在,一幅好的唐卡作品能卖几十、几百万。一个传统画师手底下的徒弟,不会轻易学到老师的本事。”扎西杰布说。

  上世纪末,甘肃武威亥母寺曾发现一批西夏文物,其中就有唐卡。2007年,扎西杰布组织成立西夏唐卡研究所,致力于西夏唐卡的研究保护。而他在武威职业学院开设唐卡课程,也使之成为国内最早开设相关课程的院校之一。

  这些年来,他的教学围绕西夏唐卡进行,而对西夏唐卡研究所的学生他不仅倾囊相授,更让他们参与到自己主持的项目中来。

  “西夏时期的唐卡是在汉藏融合、文化交融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传承了多种唐卡绘画风格。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我们借鉴国画、油画等多种绘画形式并结合市场和时代需求进行创作。”在扎西杰布的教学和创作中,唐卡的题材和内容已从过去主要为宗教内容扩展到历史文化的各个方面。他带领团队和学生参与的千米唐卡项目,现已完成1300米,内容包罗万象,计划绘制5000米将中华上下五千年璀璨历史囊入其中。

  扎西杰布的学生多数出身贫困,早在2005年,他就招收了41名贫困学生就读五年制大专院校,全额资助并亲自参与教学直至全员顺利毕业。这些年来,他出资免费培训贫困人群,已累计培养唐卡画师超过500名。目前,在西夏唐卡研究所的辐射作用下,武威市的唐卡培训机构已经发展到多家工坊以及中小学校。这些学生虽然能独立成画的还不多,但是画得好的,一天也能有1000元左右的收入。“至少解决了他们的生计问题。”扎西杰布觉得很是欣慰。

  “创新并不代表不尊重传统,更不是舍弃传统。但是作为艺术品的唐卡,应该以更科学的方法、更包容的姿态走向更广阔的空间。”近年来一直致力于推广唐卡的扎西杰布如是说。邓崎凡邓崎凡


  转自:工人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