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成果连续两年全国第一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7-12





         中新网贵阳7月10日电 (记者 杨茜)贵州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成果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

  10日,记者从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上述消息。



刘泽松——玉屏箫笛制作技艺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荣获“优秀记录成果”奖。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日前,在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主办的“年华易老,技·忆永存”第二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成果北京推介会上,贵州省记录完成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性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有5个项目获得“优秀成果奖”,2个记录成果获“观众最喜爱影片奖”,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单位组织奖”。



王景才——苗族芦笙舞(滚山珠)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荣获“优秀记录成果”奖。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2019年度,全国共推荐上报251部记录成果,经文化和旅游部委托国家图书馆组织北京专家评审,全国共评出优秀成果共22部,贵州省推荐的记录成果中,季克良——茅台酒酿制技艺,王景才——苗族芦笙舞(滚山珠),刘泽松——玉屏箫笛制作技艺,文道华——彝族撮泰吉,张月福——傩戏(德江傩堂戏)5部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荣获“优秀记录成果”。同时,经一个月的公开展映和大众评选,在全国仅评选出的3部记录成果中,贵州省的季克良——茅台酒酿制技艺,王景才——苗族芦笙舞(滚山珠)2部记录成果获“观众最喜爱影片奖”。

  2018年6月,首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优秀成果推荐会上,贵州省获得3部优秀记录成果,数量为全国第一位。贵州省优秀成果数量连续两年位居全国第一。

  全面、真实、系统地记录代表性传承人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精湛技艺,为后人传承、研究、宣传、利用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留下珍贵资料,对于保护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十分积极而重要的意义。对于贵州而言,开展传承人的抢救性记录工作刻不容缓,是一项跟时间赛跑、跟生命赛跑的工作。



文道华——彝族撮泰吉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荣获“优秀记录成果”奖。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巡视员黎盛翔介绍,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最为重要的本质特征。与传承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是记录工作成功的核心要素。在前期走访调查过程中,向传承人准确解读抢救性记录的目的和意义,尊重他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尊重他们的信仰和习俗,尊重他们的文化传承方式,并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们解决在生活等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取得传承人及家人甚至村寨的信任和支持,更好地挖掘和调动传承人的积极性,以期完整地记录他们文化技艺,是我们开展记录工作的出发点和初心。

  作为全国代表性传承人代表发言的季克良说,开展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程,不仅可以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得以保存和延续,还可以唤醒年轻一代的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在参与项目工作的过程中,我看到很多年轻人参与到项目中,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关注并投身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弘扬之中。这很让人欣慰。通过各种途径提高传承人的社会地位,能激励更多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和传承。



张月福——傩戏(德江傩堂戏)传承人记录工作成果荣获“优秀记录成果”奖。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贵州目前形成一个非遗项目一位非遗传承人一部非遗纪录片的模式,旨在深度挖掘贵州非遗内涵实现文旅融合,以争实现通过个非遗扩展旅游目的地,就给游客更好的文化体验。

  近两年来,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工作,严格按照文化和旅游部制定的《记录工作操作指南》要求,通过建立良好高效的协调指导机制,强化工作过程的科学有序推动,抓好学术专员的选用,把好项目学术质量关,以传承人为中心,在项目执行团队、学术专员和项目负责人及传承人的共同努力下,完整地记录了每位传承人所掌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和精湛技艺,彰显了传承人的艺术人生和人格魅力。(完)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