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共话千年丝路:百余件吐蕃文物讲述汉藏文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9-07-04





       中新网甘肃敦煌7月3日电 (记者 魏建军 冯志军)“此次展览通过吐蕃时期和丝绸之路沿线的艺术珍品,展示吐蕃文化艺术的历史渊源及其与丝绸之路文化的相互影响。”敦煌研究院院长赵声良表示,吐蕃时代敦煌石窟与当时及其后吐蕃地区持续发展的佛教艺术,是今天认识和研究汉藏历史文化重要而珍贵的资料。


图为嘉宾参观吐蕃“贵族服饰”。 魏建军 摄

  2日晚,“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吐蕃时期艺术珍品展”在敦煌莫高窟开幕。来自全球的120余件套精美文物,将立体呈现吐蕃时期文化艺术的历史面貌及其与丝绸之路文化的交流互动。这是全球首次以吐蕃为主题的文物大展,对丝绸之路文明、吐蕃及中亚历史、文化、艺术的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

  8世纪后期至9世纪前半叶,是敦煌历史上的吐蕃时期,这时佛教在敦煌持续繁荣发展,敦煌莫高窟新建洞窟56个,续建前代洞窟20多个。藏经洞保存的文书中也发现了这一时期的大量经卷文书。

  赵声良说,这些石窟艺术以及文献,展示了吐蕃时代的宗教、历史文化诸多方面的内容,反映了当时敦煌一地多民族文化交流、融合,并共同发展的历史。这一时期的敦煌艺术,既有汉民族传统风格,又有吐蕃民族的时代风格;既有中原唐代的特征,又有中亚乃至印度的新风格。


图为民众参观展览。 魏建军 摄

  国家文物局副局长胡冰在致辞中表示,西藏地区创造性地吸取周边民族特别是中原地区文化精华而形成的吐蕃文明,成为中华文化体系颇具特色的代表。敦煌文化历史厚重,与吐蕃文化历来有着不可分割的渊源,莫高窟壁画和敦煌遗书,都真实地呈现了汉藏文化交流的生动场景。

  “这也正是展览落地敦煌的原因所在。”胡冰说,与历史相呼应的是,此次中美联办的大展,不仅在主题上聚焦“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而且在筹备过程中,国内外近三十家机构和私人收藏家,也都求同存异、通力合作,用这场高质量的展览,积极致力于文明交流互鉴。

  甘肃省政府副秘书长王锋表示,中华文明有着多元一体、兼收并蓄的发展脉络。吐蕃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古老成员,敦煌的壁画和敦煌遗书都真实再现了吐蕃文化与丝路文明的影响与融合,此次展览正是集中展现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多元文明交流史,对于彰显和传播丝路精神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致力于对西藏、喜马拉雅及南亚艺术的保护和弘扬,与国家文物局已经密切合作了二十余年,期间一直助力西藏地区文化遗产的研究和保护。”美国普利兹克艺术基金会创始人兼主席汤姆·普利兹克从自己三十多年的西藏考察经历及中国情缘说起,梳理了此次办展的初衷。

  他说,此时此刻,要向千余年前缔造并保护这些精美洞窟的艺术家、供养人、商人和僧侣致敬,他们造就了敦煌,也成就了这个展览。“没有他们,我们今天不可能站在这里。”

  汤姆·普利兹克表示,是丝绸之路将世界连在一起,它不仅从宗教而且到贸易和文化等多方面的连通。希望本展览能够让来自中国和世界各地的观众更深入地了解历史上的那个重要的时期,进而对当今共享的全球利益获得新的认知。

  据敦煌研究院介绍,本次展览由国家文物局指导、敦煌研究院与美国普利兹克艺术合作基金会主办、海内外近三十家文博机构协办。2日晚开幕后,3日正式对公众开放后,将进行为期一百多天的展览。(完)


  转自:中国新闻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