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网5月14日 (本网记者 陈翊群 邱丽娟)“剪纸有她独特的魅力,不同时代,诠释的主题不同,表达方式也多样,赋予剪纸的价值也就不同。前几天,团省委就向我们订制了五幅以不同时代福建青年勇于担当为主题的剪纸作品……”五一小长假刚刚结束,提及柘荣的剪纸技艺,孔春霞打开了话匣子。
谈话间,孔春霞饶有兴致地拿起一把剪刀、一张红纸,一眨眼工夫,一幅惟妙惟肖的剪纸作品便在其方寸桌前诞生了。孔春霞笑着说,“这些年柘荣剪纸以订制主题的预约单为主,只要客户有需求,我们都可以剪出他所需要表达的内容”。
柘荣剪纸久负盛名,“上溯唐代盛于清”,在唐代即有姑娘剪花剪鸟贴于鬓边发上作为装饰。21世纪后,这门传统手工艺通过非遗传承人近20年的不断摸索创新,悄然融入现代人的生活。
求变创新 让技艺开枝散叶
“二月闺秀绣罗衫,巧剪花样百家传。”这是柘荣县民间剪纸艺术长盛不衰的真实写照。在柘荣,只要一提起剪纸,人们自然会想到现年92岁的“中华巧女”袁秀莹。
袁秀莹的剪纸作品以民间传统题材为主,作品通透空灵,线条刚劲有力,造型简练传神,弥漫着浓郁的山野气息。最早一批师从袁秀莹的孔春霞,是年青一代中集“传统、创新、时尚”创作为一体的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之一。
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的孔春霞,自小对剪纸便产生了浓厚的兴趣。28岁那年,她看到袁秀莹的一幅《孔雀图》剪纸作品后被深深吸引。从此,她利用工作之余剪剪画画,常常主动去袁秀莹、王描眉(现已故)老艺人家里学习传统剪纸技艺。
2002年,在剪纸技艺有了一定基础后,孔春霞便辞去了工作,投资成立了自己的剪纸艺术工作室,之后成立了柘荣县金柳剪纸工艺品有限公司。
“我走上剪纸技艺的道路,一个是从小受家庭环境影响,另一个就是我个人比较喜欢安静,更重要的是袁秀莹、王描眉等老艺人乐意手把手地传授我们剪纸手艺。”孔春霞说。
“当时老一辈艺人剪纸主要以古朴的红色为主,而剪纸技艺随着时代发展需求新求变。”对于柘荣剪纸的市场方向,孔春霞深知创新说得容易,做到难。“传统的柘荣剪纸作品相对单一。但通过近些年的探索,我们的柘荣剪纸作品在表现手法、材料选用、内容挖掘、产品用途上都发生了变化,许多作品融入了现代因素。”
孔春霞认为,柘荣剪纸首先在表现手法上要“新”。她自己就特别注重把剪纸与油画、版画、国画、漆画、书法、陶瓷工艺等艺术门类与手法的结合,目前她的一批产品已上市,深受客户的欢迎。
在产品用途上,孔春霞的作品除了满足传统的民俗活动用途,如今已拓展到办公场所、会议室布置、居家装饰、宾馆酒店展示、剪纸文化服装、剪纸文化用品、旅游纪念品等领域。
“除了剪纸艺术表现手法上的创新,我们也格外注重人才培养。我们经常到乡村组织开展剪纸培训,在人才培养与传承方面,只要有对艺术热爱、喜欢手工的,我们都乐意将技艺予以传授。”孔春霞说,如今,剪纸技艺在柘荣正广泛被接受,特别是以她为代表的“中生代”剪纸艺人常常受邀参加全省,乃至到台湾地区参加各类民间传统文化交流活动。
匠心传承 期待“剪”回传统文化
“不过说实在的,我们都是作者,只顾埋头创作。在营销方面,我们主要靠政府牵线搭桥、媒体宣传,柘荣剪纸品牌才能慢慢传出去。”孔春霞说,目前,其公司已为许多高校、企业、政府机关部门等设计剪纸文化产品。这一新的订制营销模式已占到其公司产品销售额的50%以上。
孔春霞说,柘荣县委县政府对柘荣剪纸文化产业十分关心支持。当地先后创建柘荣剪纸传习所、柘荣剪纸之窗、柘荣特色产业馆,举办剪纸艺术培训班等,重点组织中小学美术教师、中青年妇女和剪纸爱好者学习。柘荣剪纸也融入当地学校校本教材,在城关中小学、职校幼儿园均已开班。
2008年5月,柘荣剪纸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2008年,柘荣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09年9月,柘荣剪纸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布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目前,柘荣县拥有“中华巧女”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传承人3名、市级传承人6名、县级传承人56名、省政府命名“福建省工艺美术大师”5名。
面对未来,如何让柘荣剪纸这一传统技艺变成真金白银,如何传承保护并迈上文化产业之路?孔春霞等传承人坦言,目前柘荣剪纸虽在全省乃至全国有一定知名度,但品牌影响力还不够,归根于剪纸文化内涵、文化产业有待进一步挖掘。
“我们的剪纸文化产业想进一步发展,必须要接受新的事物、新的观念、新的运行模式。”随着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客户不再满足一般水平的剪纸产品,重视的不再只是剪纸的价格,而更看重作品的艺术品格和收藏价值。
“目前通过政府部门牵线搭桥,我们的作品正与福鼎白茶企业对接,另外我们也尝试着把剪纸与其他一些非遗产品重新组合成更有内涵的伴手礼。柘荣剪纸正在逐步‘剪’回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期待有更多的年轻力量加入!”孔春霞满怀期待。
转自:东南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