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在促进产品差异化、推进技术市场化、提升产业附加值、优化和再造产业体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目前,全球已有20多个国家将推进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纳入国家战略,视其为占据国际制造分工链条上游高附加值区域、提升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手段。
我国亦应提高对现代工业设计产业的重视,推动制造业价值含量提升,加速推进中国制造的“品质革命”。
产业取得长足进步
▍需求增长 规模扩大 格局初现
工业设计的核心是将社会文化要素导入工业生产体系,形成兼具功能属性与文化属性的现代化工业产品,满足消费市场升级的需求。工业设计是工业经济的价值内核,是对工业产品的功能、结构、流程、外观、原型等进行整合优化的创新活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本世纪的十余年间,我国工业设计产业快速发展。
首先,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17年底,我国拥有完整工业设计研发部门的企业和专业工业设计公司近14000家,企业数量快速增长;园区数量也不断增加,包括广东工业设计城、北京DRC工业设计创意产业基地等,全国已建成专业化工业设计产业园区超60家,将工业设计作为主营业务的文化创意类和制造服务类产业园区超过1200家;就业规模和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数量持续扩大,全国工业设计从业人员已超过60万人,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工业设计专业;全国工业设计相关赛事奖项已有百余项,工业设计专利注册数量也在快速增长。
其次,制造业需求持续增长。一方面,制造业品牌升级,对工业设计产生迫切需求。特别是伴随全球商品竞争的日趋激烈与居民消费结构的持续升级,传统以技术和功能为核心的产品体系已逐步被品牌化的服务与体验模式所取代,以联想、华为、海尔、美的为代表的国内制造企业为提升品牌知名度与产品竞争力,近年来持续加大工业设计研发和投入的比重,使自身产品质量与品牌价值含量均有明显改观。另一方面,专业工业设计公司与制造企业的合作日趋紧密。以消费电子、通讯器材、交通工具以及装备制造领域为代表,专业工业设计公司定向服务制造企业的模式已较为普遍,部分工业设计公司具备独立生产定制化产品的能力。
再次,产业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工业设计已基本形成了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三大产业空间分布。同时,中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因其具备制造业基础,工业设计产业发展也呈现一定规模。未来这一格局将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工业设计产业发展。
发展难点值得重视
▍体系有待完善 意识有待加强 环境有待优化
一是现代设计体系不完善。一方面,作为典型的智力密集型与技术密集型业态,工业设计的知识管理与技能管理在我国制造企业中还处于较低水平,现代工业设计的流程与方法还未在企业的产品研发、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得到广泛运用,工业设计总体上处于产品开发过程的“体外循环”。另一方面,缺少自主设计原型与生活方式模型研究对设计创新质量的有效支撑,造成大量企业的工业设计创新长期停留在产品外观样式或服务表现形式等较浅层面,欠缺设计原型与生活方式模型对于产品功能结构与体验方式的深层次研发和创新。
二是企业应用意识不强。一些国内制造企业长期以来形成了“技术引进再消化”的思维惯性,工业设计始终未能真正纳入产品研发的成本结构,尤其欠缺在品种开发、原型培育、用户体验、制造流程优化等方面的深层次研发与储备。
同时,功能性消费形态下,相对单一的技术指标及其营销反馈成为较普遍的产品评价标准,企业管理者并未真正认识到服务与体验消费形态下,设计创新对于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和创造新兴消费市场的重要性。
还要看到,设计领域的行业领军企业与领军人才总体上比较匮乏,我国缺少优秀的设计驱动型制造企业、提供一体式创新解决方案的品牌服务型企业,以及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设计巨匠。
三是市场机制尚不健全。一方面,工业设计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总体比较松散,现行的管理与评定办法未能有效遏制设计模仿与抄袭现象,造成企业的产品设计研发投入难以在市场运行中得到有效保护、实现更好增值,严重削弱了这些企业进行设计创新的积极性。
另一方面,工业设计的统计体系尚不成熟,很多地区未明确工业设计的统计分类,针对设计从业人员也缺少规范的职业资格认证体系,其专业化上升空间受限,人才流失严重。
四是政策环境亟待改善。尽管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重视工业设计对于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促进作用,但“技术驱动型制造企业”和“加工驱动型制造企业”仍普遍处于低附加值产品输出的旧有状态,未能找到实施工业设计创新与品牌化发展的有效路径,设计技术体系与制造体系的政策对接亟待加强。还要看到,由于工业设计属于工业与文化交叉领域,多头管理的问题比较突出,不同时期、阶段的政策缺乏系统性与连续性。
同时,大量中小微制造企业导入工业设计创新,仍需借助有效的公共服务平台与金融平台来降低研发成本,现有政策体系对此部署亦有不足。
多措并举全面推动
▍做好顶层设计 完善产业体系 提供良好环境 降低发展成本
研究制定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战略。在学习借鉴美国、日本、德国等工业设计强国经验的同时,我国要着力发挥大国大市场以及制度优势,加快研究部署工业设计产业体系,明确总体任务与阶段性推进目标。在已有产业规模的基础上,使工业设计的产业化发展能够从系统创新、集成创新的高度,对接创新驱动发展与制造强国战略。
要以推进居民消费品领域、机械制造领域和装备制造领域的产品价值含量与品牌竞争力为先导,以技术驱动和加工驱动两类制造企业作为主要服务对象,进一步深化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顶层部署,实施跨领域、跨地域的设计创新合作项目。将工业设计产业化发展与国家品牌工程紧密对接,为文化、科技、金融与工业设计的融合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同时,完善现代工业设计产业体系,积极引导工业设计产业面向制造强国战略和“互联网+”经济生态进行布局,针对高端制造、智能制造、服务型制造建立“设计+”价值提升体系,使工业设计充分发挥价值撬动与价值增值功能。在此基础上,高度注重培育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设计原型,从概念、研发、测试、制造、物流、营销等全流程建立工业设计集成创新机制,建立现代工业设计技术体系、产品体系、服务体系、管理体系与政策体系,为未来制造经济和服务经济提供创新支撑。
营造制造业积极应用工业设计的良好环境。重点在知识产权、行业标准、企业合作、资格认定、信贷担保、投融资等环节加大法律与制度保障,明确各类市场主体的权责与行为规范,建立更具活力、更为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机制,提升不同类型企业研发和应用工业设计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重点扶持工业设计领军企业和品牌制造领军企业,重视其先导示范与引领带动作用。各地政府应聚焦顶层设计、宏观调控与市场监管职能,将商业模式和创新模式的构建交由企业自行探索和建设。加快落实和规范工业设计从业人员职业资格认定工作,集中培养一批工业设计领域的高层次专业领军人才。
有效降低产业发展的成本也是关键所在。一是培育文化消费与品牌消费市场,强化市场要素配置,降低工业设计创新的市场适配成本;二是立足国情与地区发展实际,出台国家和区域性工业设计产业扶持政策,降低工业设计共性技术研发与产业培育成本;三是依托各地工业设计协会与社团组织,搭建工业设计创新供需对接与服务中介网络,促进各类型制造企业与专业工业设计公司开展定向、长期合作;四是降低企业决策咨询成本,引导企业管理者注重设计创新与设计应用,推动企业建立现代工业设计管理和技术体系,将工业设计深度应用于企业的概念研发、产品制造、质量控制、品牌构建、消费体验以及企业文化价值塑造的全流程、全生命周期。 (作者:李曜坤 魏际刚,单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
原标题:应高度关注现代工业设计产业
转自: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