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体》之后,中国科幻有何风向?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8-20





  8月17日,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做客2024南国书香节现场,掀起一场科幻文学热浪。同日,新生代科幻作家杨晚晴、王诺诺、分形橙子、三丰亦做客书香节现场,为读者带来一场关于“《三体》之后:中国本土科幻文学的未来想象”的精彩讨论。


  距《三体》摘得雨果奖、向世界发出呼唤已过去将近9年,在这期间,中国科幻文学有何新发展,收获了哪些“回答”,将在科幻的星辰大海中驶向何方?


  “大刘”掀起的科幻热持续燃烧


  刘慈欣作为本届南国书香节的重磅嘉宾,他的到来瞬间在会场掀起科幻热浪,全场沸腾。


  刘慈欣向现场读者谈起科幻阅读最大的价值。“我不想从很功利的角度看科幻阅读。假如宇宙是一座城市,太阳系就是一座建筑物,人类就住在建筑物地下室的储物空间里。我们生活的时空是很狭窄的,科学告诉我们外面有什么存在,告诉我们有更大的世界。但我们一辈子也去不了这个世界,只能通过想象描述这个世界。我认为这就是促使我们进行科幻阅读的原因。”刘慈欣说。


  刘慈欣认为,过去几年最大的变化,就是科幻文学在中国不再是一个边缘性的存在。它得到了大众和媒体的注意,从以前一个很边缘的位置走到了聚光灯下。


  《三体》在2015年获得了第73届雨果奖最佳长篇小说奖,刘慈欣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中国作家。许多人称刘慈欣“凭一己之力”将中国科幻拔高到世界级水准,将中国科幻推到世界舞台的聚光灯下。《三体》的成功让中国的科幻热潮逐渐兴起并持续燃烧,越来越多的原创科幻作品开始涌现。刘慈欣的作品激励了新一代作家,推动了科幻文学的创作和出版。在这一背景下,科幻文学逐渐扩大圈层,形成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


  随着《三体》同名动画、影视剧上线,相关的商业化项目如沉浸式科幻体验《三体·引力之外》、剧本杀、游戏等也相继推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产业链,未来可能还有对标哈利·波特的主题乐园出现。三体宇宙此前披露,作为《三体》IP的全球独家版权方,该公司在商业化授权方面的营收占比达到四成,显示出《三体》IP在市场中的强大影响力。这些衍生作品不仅丰富了《三体》的世界观,也为其粉丝提供了更多的参与方式。


  中国科幻仍是一个待发展的状态


  近年来,中国科幻文学经历了显著的发展,逐渐在国际舞台上崭露头角。2023年10月,第81届世界科幻大会在中国科幻之都——成都举行,让中国科幻年“从成都出发”。而在今年的“雨果奖”,“中国科幻”依然令世界瞩目——多位中国科幻作家和多部科幻相关作品入围雨果奖9个重要奖项,这也是在历届雨果奖中,中国人入围最多的一次。此外,华语科幻星云奖、银河奖、未来科幻大师奖等国内奖项的设立也进一步推动了本土科幻文学的创作和传播。


  尽管如此,当下的科幻文学在业内依然被称为“后三体时代”。自《三体》摘得雨果奖长篇奖项后,中国科幻至今还没有一部在影响力上全面超越《三体》的作品。好的科幻小说应该具备哪些要素?《三体》之后,中国科幻文学的创作有何新的风向?新生代作家将如何摆脱《三体》的“阴影”书写新科幻?


  刘慈欣指出,真正好的、成功的科幻小说,和作者的世界观密切相关。科幻作家首先要培养一种“科幻”的思维方式,对更广阔的世界感兴趣,对未来的可能性感兴趣。科幻作品不能沉浸在小世界的自我表达,所表达的主题、所描绘的时空要回应更长远的东西。少儿科幻作家超侠则表示,很多科幻作家都有“点子洁癖”,他们一般从科技前沿的阅读中寻找新鲜点子,再融合自身的感悟创作。


  “我们如何在《三体》后的科幻创作中,既能摆脱它的巨大影响力背后的阴影,又能走出大家能接受的一条道路,我觉得这对我们创作者来说是很艰难的事情。”在另一场分享会现场,科幻作家杨晚晴坦言,“我就特别冒犯地想,我们会不会有一种‘刘慈欣朋克’出现,以一种反抗的姿态,在矛盾的对立中寻找一种新的路径,一种新的表达方式,然后走出新的天地。”


  “随着人生阶段的改变,我想去探究一些更加值得科幻作者探究的问题,比如我们怎么跟科技相处?我们如何在地球更好地自处?”科幻作家王诺诺说。科幻作家分形橙子认为,随着科技的发展,黄金时代的科幻作品书写的科技已经有了物理基础,作家在描述科幻设定的时候,可以用一些更科技化的语言让它显得更真实。


  “不少科幻作者会把一部分的读者转化成作者,这些新作者再去影响下一代的读者,这形成了一个类似于桃花源的生态闭环,我觉得这才是中国科幻的内核。”王诺诺说。


  然而,目前中国的科幻市场还主要以图书为主,并且受到国内科幻创作人才不足的掣肘。刘慈欣曾说,中国科幻仍然是一个有待发展的状态,比如科幻小说受众的人数,科幻作家群体的数量,特别是很有影响力的作家和作品都十分缺乏。


  从产业角度来看,科幻不仅仅是小说与电影,还有其他表现形式,例如游戏、动漫、主题公园等。近几年来,科幻产业迎来更多的资本注入和内容创作者,比如在方兴未艾的微短剧行业便出现不少科幻题材作品,2022年规划备案通过的科幻微短剧就有149部、3100集。


  分形橙子表示,科幻可以承载很多,科幻文学可能小众,但科幻绝对不小众。“《三体》火爆后,科幻产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对中国科幻的未来要有信心。”


  转自:羊城晚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