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看到三国题材游戏《卧龙:苍天陨落》(以下简称《卧龙》),以为是某国产游戏厂商的手笔。它有中国历史感的场景设计、中国式的武打动作风格,还有仿佛来自《山海经》里的神兽……令人想起已经预热三年至今还未发售的《黑神话:悟空》。但《卧龙》并非国产游戏,而是出自日本游戏厂商光荣。不过,这也不意外,该公司之前推出的《三国志》系列和《真·三国无双》系列游戏,都已成三国游戏的代表,在中国有着广泛的玩家群体。
这也不由得令人想起,近年来外国改编中国题材的影视和游戏作品逐渐增多,其中尤以对《三国演义》《西游记》的改编为热门,尽管作品褒贬不一,但大都难逃“魔改”的质疑。这些“魔改”中国名著的作品,是在传播中国文化,还是在误读中国文化?其引发国内关注的同时,也给中国文化海外传播以启示。
吕布、貂蝉成了兄妹,离谱吗
外国人“魔改”中国名著,有时候也许因为真的不懂。比如前几年英国CA公司开发的游戏《全面战争:三国》一度成了“三国迷惑行为”大赏,最出名的是武将关羽口中会冒出这样的台词:“什么忠于旧主,还是小命要紧。”这显然有违关羽的人设。因中国玩家频繁吐槽,该游戏不得不在后来的更新中做了修复,“为了更准确地反映历史关系,关羽和张飞不会再背叛他们的结义兄弟刘备。此外,关羽不会背叛任何人”。
相比之下,《卧龙》的“魔改”更像一种明知故犯。《卧龙》讲述了从公元184年到公元200年这17年间的故事,通过虚构的玩家角色串起黄巾起义、党锢之乱、三英战吕布、濮阳之战、官渡之战等历史事件,但主线剧情并不是围绕匡扶汉室、群雄逐鹿展开,而是围绕对禁忌丹药的争夺展开,甚至压根就没设置汉献帝这个角色。而且,剧情作者似乎迷恋于重塑三国人物关系,不仅吕布和貂蝉被改成了兄妹,大乔还成了孙坚的义女……游戏中,把“汉室”换成了“丹药”,三国里的正统之争成了正邪之争,曹操、刘备、孙坚、袁绍等人的行为动机,也就像武侠小说里各大门派高手抢夺武功秘籍一样简单明了。这让人觉得,相比遵循中国文化原貌,《卧龙》更看重如何建立一个普世化的故事逻辑。把复杂的三国历史改编成二元对立式、正道战胜妖魔的简单故事,显然更利于大众理解,也更容易打破文化传播的隔阂。只不过对中国玩家来说,这种做了太多减法的故事过于单薄。
在故事之外,《卧龙》在一些细节方面还是做到了认真考据。比如人物图鉴中会对出场人物做详细小传,除了个别虚构角色外,大都符合历史。游戏中加入了五行系统,会在图鉴中科普中国的五行说和相生相克理论。玩家被击败后,画面中会出现“一败涂地”字样,也会解释这一成语的含义,甚至注明其出自《史记》。
这些细节上的严谨考据,也更加令人觉得《卧龙》的“魔改”是在明知故犯,或者说是一种取舍上的考量。正如国内不少玩家觉得《卧龙》在游戏设计上可圈可点,剧情和人物上失之单薄,但对于海外传播而言,这种劣势也许反而会变为优势。在B站上有不少UP主搬运的欧美游戏主播玩《卧龙》的视频,他们对于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接受障碍,许多人为了提高战斗能力,也会去研究五行理论,这显然也是一种文化输出。
传播的方式,值得深思
另一方面,许多国产三国游戏、影视剧又何尝不是在“魔改”。比如《见龙卸甲》里,老年赵云与虚构的曹操孙女曹婴有感情纠葛;《铜雀台》里,虚构了吕布与貂蝉的女儿灵雎去刺杀曹操;关于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三人和曹魏甄皇后的关系,大家也早就正史、野史不分了。对此司空见惯之下,国内玩家对《卧龙》里将吕布、貂蝉安排成兄妹这样的情节,也就有一种“五十步莫笑百步”的包容。
由此可以看出三国题材在改编中的开放性,比如光荣的《真·三国无双》系列里,生造出了众多三国里的“女将”,孙尚香、祝融夫人这样或许勉强有依据,至于大乔、小乔、貂蝉、黄月英等人也能上场打仗简直是异想天开了,甚至为了人物丰富性,还虚构了张飞的女儿星彩等。不过,这种“魔改”一定程度上也弥补了三国群像中女性人物大都边缘化的问题,拓展了三国题材的玩法。在国产桌游《三国杀》里,这些女武将的人设和人物形象很大程度地被参考和沿用了。
与之类似的还有西游题材。在海外,这一题材同样是被改编较多的。比如最近迪士尼拍摄的电视剧《西游ABC》,因为首位华裔奥斯卡影后杨紫琼在其中出演观音而颇为引人关注。该剧根据畅销漫画《美生中国人》改编,并融入了《西游记》中的故事和神话元素。从该剧近期发布的预告片来看,尽管顶着国产“仙侠风”造型的观音和顶着“绝地武士风”造型的孙悟空显得有些不伦不类,他们突然出现在美国学校里的画面也颇为违和,多少令人为其中的中国文化的正宗程度捏一把汗,但不得不说,将古今两种“西游”故事合二为一进行创新表达是一个不错的点子。
对外国创作者“魔改”西游、三国题材的包容,或许也和本身国内对两个IP开发的成熟有关。相比之下,《水浒传》就没那么幸运。此前,奈飞公司打算拍摄电影《水浒传》的消息引发不少反对的声音,有人担心导演、编剧并不够熟悉中国文化和原著精神,会误导国外观众对这一中国经典的理解。最近,某影视公司传出要与韩国合拍中国古装剧的消息同样引发轩然大波,不少网友觉得制作韩国版的中国古装剧不是文化输出,而是将文化拱手让人,会导致外国观众误解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诞生地。最终,该公司放弃了中国故事海外版的拍摄计划,表示向世界传播中国文化的方式需要考量。
在海外文化传播中,我们的经验还不够丰富,能打出响亮国际认知度的中国文化符号还不够多。这或许也使得我们在制作一个希望有世界影响的作品时,总是在表达什么、传播什么、能够影响谁上面考虑太多,担心“试错成本”太高,有时反而成了前进的负担。例如当初《黑神话:悟空》大胆尝试中国传统文化创新表达的光环,如今多少被《卧龙》的抢先问世冲淡了一些。尽管在很多人看来,《卧龙》的很多细节给人仓促上马的观感,但它确确实实已往前迈出了一步。这种“魔改”中国经典故事在传播中国文化上所能起到的作用,也值得我们研究和深思。
转自:解放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