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欲成国产游戏IP“王者”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0-11-05





16045387309.jpg

  镜城海报除演员宋茜外,其他的是王者荣耀虚拟偶像


  “《王者荣耀》2020年日活跃用户数1亿(日均)。”这是《王者荣耀》五周年荣耀盛典上,来自官方给予的最新数据,成为全球第一个日活跃用户日均“亿”量级的游戏产品,这样优异的成绩对于一款国民手游来讲实属不易。除了日均活跃用户破亿,《王者荣耀》这款国民手游IP,还在扩展着他的版图,希望通过影游双核引擎齐发,打造一场属于自己的文化“荣耀”。


  数据


  最具国民度的流行游戏


  2020年7月下旬,AppAnnie、SensorTower等多个数据统计机构公布6月游戏热度数据,《王者荣耀》不仅在国内排名第一,同时也是全球榜单榜首。而在此之前,新浪游戏推出的《2020年6月游戏网络关注度分析报告》中,《王者荣耀》以85.04的热度值连续数月蝉联榜首。结合各大榜单和如今的日均活跃用户破亿,意味着《王者荣耀》正在受到最大规模用户的喜爱。


  庞大的用户量,让《王者荣耀》成为腾讯旗下最吸金的游戏之一。2019年,腾讯两款手游包揽全球手游畅销榜第1和第2名。其中,《王者荣耀》及海外版本全球预估收入超过14.8亿美元。2020年,《王者荣耀》长期位列全球热门移动游戏收入月度排行的前两名。《王者荣耀》衍生出来的电竞赛事《王者荣耀职业联赛》(KPL),成为观看人数最多的手游赛事。2020KPL春季赛总决赛当晚的直播总人气值突破1.8亿。这些数据都让《王者荣耀》无疑是最具国民度的流行游戏。北京青年报记者也就此采访了游戏策划师叶玮,其表示:“对于一款游戏来说,一时创造出成绩不难,难的是上线五年依旧在持续发力,从侧面反映出这款游戏的生命力。”


  内容


  打造具有中国文化IP


  在2019年的全球IP排行榜中,任天堂的当家游戏IP宝可梦凭借950亿美元的营收傲居榜首,将大众耳熟能详的迪士尼公主和漫威宇宙远远甩在身后。事实上,游戏的确是孵化超级IP的最佳原生形式之一。全球排名前50的IP中,有11款IP的原生形式都是游戏,仅次于漫画IP的数量15款。


  对于《王者荣耀》而言,一直以“中国文化”为背景打造游戏人物IP,让不少例如李白、蔡文姬、张良、诸葛亮、张飞、曹操等历史人物以全新形象再度让年轻玩家所认识,但正因为此,也让《王者荣耀》的游戏人物IP开发比较曲折,《王者荣耀》制作人李旻曾评价,“不是一个容易做IP的产品。毕竟竞技对抗的游戏没有太多的叙事空间。如果想要做IP,还要解决很多基础问题。”


  腾讯互娱《王者荣耀》IP建设总监张羽莎此前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在探索中发现,传统文化确实是专属国人的集体记忆,也是最质朴、最长久的精神内核。”更直截了当些——“传统文化和历史文化的内涵是让游戏更富有生命力的基石。”游戏策划师叶玮则直言:“《王者荣耀》游戏中既有不同时期的历史人物,也有神话人物,更有一些海外神话人物,这样不同时期的‘英雄’汇聚一堂,让人物IP比较难开发,需要一段时间的系统化的梳理才能有大众认知度。”但《王者荣耀》的IP衍生之路仍在继续。


  拓展


  影游双核成真正的王者


  作为“国民IP”《王者荣耀》此前“跨界”拓展比较丰富,《王者荣耀》IP授权的合作伙伴包括模型玩具、服饰、生活用品、文具、美妆等众多品类正在飞速增长。除此之外,《王者荣耀》的自身IP也在以更多形式亮相,例如电竞、电视剧、动画、舞台剧、虚拟偶像、网络综艺已拥有不俗的IP影响力。腾讯天美工作室总经理李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将拓展玩家与《王者荣耀》世界的互动,并创造一种多维度的品牌体验,促进游戏内外的参与度。这可能包括动漫、电影、音乐,甚至真人动作系列”。


  此次五周年荣耀盛典上,官方给出了最新的IP拓展计划,《王者荣耀》目前已有两款基于IP的新游戏正在开发中,分别为《代号:启程》和《代号:破晓》。其中,《代号:破晓》是一款全新的动作手游,使用了《王者荣耀》的英雄形象和技能,而《代号:启程》则尚未揭晓属于哪一种游戏类型,人们只能从概念宣传片中窥见些许端倪。


  《王者荣耀》忙着“上新”的领域不只是游戏。在影视方面,由《王者荣耀》授权的首部影视剧《你是我的荣耀》现已在拍摄中,该作品预计将于2021年登陆腾讯视频;此外在动漫方面,继《王者荣耀》此前开更漫画作品后,如今首部动画番剧也正式启动制作,李白将作为领衔主演英雄之一出现在番剧中。这些IP计划,让玩家看到,《王者荣耀》欲通过一款国民游戏,通过多元化发展,衍生成一个国民全品类的游戏IP。他能否成为一种文化现象?让我们拭目以待。


  文/记者王磊统筹/满羿



  转自:北京青年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