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的进步大大加快了青少年看世界的步伐,孩子们善于“一键获取世界”,这更要求创作者、平台方自觉提高文化产品的价值“阈值”,用优质内容取代“算法推荐”,引导青少年塑造好内心秩序,不致在茫茫网海中迷失。现在亟需的,是既能涵养内心,又能与飞速发展的时代相呼应的青少年文化产品,满足孩子们的理想和期待
“如果学校里没有你,我就不会在此复读好几年”“如果早知校园时代只有匆匆数年,我会好好学习,以证明人生的失败与成绩好坏无关”——前一句披着网络段子的外衣诉说暗恋的小心思,后者用看似励志的语言包装读书无用的“丧文化”。国产某校园题材动画的网络点播量已超十亿,这些话出现在某几集的片尾“点题”。
虽然几句画外音不足以看尽一系列作品的全貌,但推广方将它们塑造成“金句”的架势,以及贯穿全片的恶趣味片段,引起了教育界和文化界人士的关注和警惕。
上海市学校心理咨询师、教育与心理专业中学高级教师陈来秀认为,今天的未成年人都是伴随互联网长大的“网生一代”。技术的进步大大加快了他们看世界的步伐,“孩子们善于‘一键获取世界’,这更要求创作者、平台方自觉提高文化产品的价值‘阈值’,用优质内容取代‘算法推荐’,引导青少年塑造好内心秩序,不致在茫茫网海中迷失。”
在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毛时安看来,今天青少年文化产品的受众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他们的理解力、思考力等“智识”层面已远远超出其父母的少年时代,而“心”的成熟、价值观的养成却未必与智力相当。“现在亟需的,是既能涵养内心,又能与飞速发展的时代相呼应的青少年文化产品,满足孩子们的理想和期待”。
不锚定健康的价值坐标,这样的“创新”是哗众取宠
那部充斥着颓废段子的动画在网络上人气并不低,之所以受欢迎,理由很充分,它从故事的地理定位、人物的外貌服饰、校园场景、语言风格等各方面,都是土生土长的中国制造。当动画片里的初中生穿着与屏幕外青少年相似的校服,在嬉笑怒骂间演绎校园日常,一种亲切感牵起了屏幕内外。
但专家提醒,越是予人亲切感,越得重视内容承载的价值观。不能因刻意追求“亲切感”,而降低格调,用低俗庸俗的场面和脏话来“博人一笑”;更不能因刻意追求“亲切感”带来的流量,而放大考试升学等问题,甚至把金钱、情感等成人世界的焦虑情绪前置给青少年受众,偏离向上向善的价值输出。
如果说这部动画只是在流量与价值之间时有摇摆,那么有些“创新”唯流量是图的目标何其明确。
从2019年初开始,“漫动画”成了视频网站的时髦词。顾名思义,它是动起来的漫画,是利用短视频为漫画“开疆拓土”的一种创新方式。但打开某家主要视频平台,被推荐观看的漫动画让人一言难尽。平台方自诩“题材丰富”,其实不少作品在歪解经典、穿越故事、霸道总裁和校园男神等狭窄的套路里盘桓。它们的原作出处,不少是被许多学校下过禁令的“口袋本”读物。
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学20余年,陈来秀直言它们是视觉污染:“某些漫画形象在原作中已有着夸大人体器官之嫌,漫动画使其动起来后,那刺激性的画面对成长中的青少年弊大于利。如果不锚定健康的价值坐标,类似创新无异于哗众取宠。”在她看来,互联网让海量内容唾手可得,短视频的繁荣与某些“口袋本”漫画嫁接之后,更富感官冲击的画面以及更快捷的传播,有可能导致不良后果。
不匹配网生代的心智成长,寓教于乐难免打折扣
给孩子们看什么,这确实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不少老师和家长表达过相似困惑:当下的少儿题材文艺创作,不是定位太幼稚就是思考过于成熟,仿佛我们的孩子是从一无所知直接迈入了成人世界,从欣赏“天线宝宝”的水平一跃而至能与成人平等对话的地步,没有中间项。事实上,一知半解的青少年正值人格发展、价值观养成的重要时期,他们的所见所闻,一定程度上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记者了解到,一些学校给学生推荐了“课外娱乐文件夹”,纪录片、综艺、电影、电视剧、动漫等类型不一而足。但除了《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中国诗词大会》等纪录片和文化类综艺节目外,国产影视剧和动漫只占极小比例,近十年的作品更是屈指可数。
这情形与青少年题材创作不足不无关系。20世纪中国的青少年题材创作曾有过辉煌时刻。《哦,香雪》《天堂回信》《孩子王》《一个都不能少》等影片享誉海内外;电视剧《十六岁的花季》《小龙人》《十七岁不哭》先后缔造了收视高峰。此后,这类创作式微,佳作如零星闪烁。观众的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以致于海外的校园剧、青少年题材鸠占鹊巢。近两年出现的小演员演绎《红楼梦》《新白娘子传奇》等成人经典,也从一个侧面印证,孩子们缺少真正的好剧本、好文本。
“二三十年前的佳作能满足今天孩子的需求吗?”毛时安认为,观众的成长对创作提出了新的要求。他说,“创作者必须清楚,作品面对的将是什么样的受众。我们既不能小瞧了今天孩子的知识面和眼界,也不能高估他们的心理成熟度。比如20多年前,‘男生贾里’被不少青少年喜爱,但以今天的眼光看,故事情节已经与时代不适配了。最直观的,从前孩子课外阅读书本,今天的孩子课外与电子产品为伴,时代语境不同,我们需要新时代的积极向上的‘男生贾里’。”
匹配网生代孩子心与智两方面的成长,寓教于乐的文艺创作才具有关照当下、开启未来的积极效用。(王彦)
原标题:青少年题材文化产品 拿什么满足“一键获取世界”的网生代
转自:文汇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