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子经济”在上海爆发,并非无本之木。
上海是中国动漫的兴起之地,不只因为这里有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1988年,被誉为“日本漫画之神”的手冢治虫在去世前3个月忍着病痛前往上海,拜访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万籁鸣,并画下孙悟空和阿童木的跨时空“合影”,祝愿日中永远友好。
对于手冢治虫来说,这是一次朝圣之旅。“真正让我大开眼界,深深打动着我,激发我今天创作欲望的,是1942年在日本首映的中国第一部动画长片《铁扇公主》。”手冢治虫的话语里充满了致敬,这一印记也留在了他的动漫作品中:他的第一部动画题材源自《西游记》,最后一部作品则名为《我的孙悟空》。
《铁扇公主》诞生于1941年,由万籁鸣和他的三个兄弟共同创作完成。《铁扇公主》诞生于抗日战争的炮火中,历尽波折。新中国成立后,一大批动画人才云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国产动画开启了引领世界潮流的大气象。20世纪60年代问世的《大闹天宫》是一座丰碑,这部花费万籁鸣、严定宪等人5年时间的作品,凭借其令人惊叹的视觉效果和以京剧为灵感的音乐,斩获了无数国际奖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末,《神笔马良》《小蝌蚪找妈妈》《三个和尚》等45部动画作品在各大国际电影节上先后73次获奖。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频频拿奖,更在国际动漫领域赢得了“中国学派”的美名。
或许,手冢治虫没想到,万籁鸣也没想到,他们相见的数年后,中国动画却走入了长达25年的低谷。而当头棒喝,恰恰是手冢治虫开启的日本动漫大潮和如影随形的美漫。
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并未就此沉寂。1999年,《宝莲灯》效仿《花木兰》,全面学习好莱坞的制作,并将其和中国传统故事相融合。尽管从配音到歌曲全是当时国内顶流艺人参与,却由于中西合璧下的异域风情过于浓烈,最终国人不喜、洋人不看,票房惨淡。2023年,《中国奇谭》横空出世,这部以中国特色的“妖怪”故事为主线的中式奇幻动画短片集,讲述了8个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立故事。故事题材包罗万象,从乡土眷恋到末世情怀,从生命关怀到人性思考,铺陈开一个极具中式想象力的世界。仅仅1个月,播放量就突破2亿。
但仅靠正在重回潮头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显然不足以撑起中国的二次元经济。上海还有什么?游戏。
谁说二次元经济一定要从动漫起步?之所以有这样的惰性思维,在于二次元这一概念来自日本。从战后萌芽到兴盛,日式漫画在全球独树一帜,成为一种特殊的全球化产品。二次元经济在日本的路线则是发源于漫画(出版产业),再向影视、游戏产业扩散。
然而,中国二次元经济一定要遵循日本模式吗?为何不能有中国特色?日本二次元从最强悍的漫画出发,延展至动画、游戏和玩具,中国二次元完全可以基于国产游戏这个“虚拟世界最强产业”去扩张。
为何必须是上海?很多人往往会第一时间用海派文化来作答。但《上海游戏出版产业报告》的相关数据或许更有说服力:2022年中国游戏产业近10年首次出现收缩时,上海网络游戏逆势增长,同比增长3.66%,国内流水超过1000万元的移动游戏,每四款就有一款来自上海;2023年上海网络游戏总销售收入达1445.28亿元,同比增长12.89%;移动游戏销售收入达923.62亿元,市场占有率达77.6%……
有如此后盾,上海冲击全球二次元魔都,也算真正拥有话语权。
转自:人民邮电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