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档“逆风飞扬”彰显“全球第一大票仓”市场潜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10-19





  支菲娜


  国庆档电影市场走出“逆风飞扬”之势,不仅提振了行业对全年及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彰显国产精品大作的传播力度和传播效果,家国情怀再一次成为凝聚观众话题的核心。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主旋律影视作品越来越受到观众的欢迎。越来越多的影视剧创作者也已经看到革命历史和国家发展历程这个巨大的宝库,这个宝库既是优秀故事的宝库,也是观众、当下年轻人可以从中寻找经验、寻找情感力量的源泉。

  2021年国庆档,全国电影市场在《长津湖》的带领下,一改暑期档以来的冷清低落,打了一场漂亮仗。优秀国产大片发挥“四梁八柱”的龙头作用、观众文娱消费习惯更迭、疫情防控有力,全国影市重获蓬勃生机。尤其是国庆档7天走出前所未有的“逆风飞扬”之势,不仅提振了行业对全年及未来发展的信心,更彰显国产精品大作的传播力度和传播效果,家国情怀再一次成为凝聚观众话题的核心。

  从全球来看,既往第一大电影市场美国因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至10月票房报收26.77亿美元(合172.73亿人民币),中国蝉联全球第一大市场确无悬念。全球票房前20的影片中,才上映几日的《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已和春节档的《你好,李焕英》《唐人街探案3》及《怒火·重案》《悬崖之上》一起入榜。

  上座率、日均观影人数双双提升,市场勃勃生机

  根据国家电影专项资金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全国电影票务综合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2021年国庆档全国城市院线含服务费电影票房43.87亿元,同比上升10.58%,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8%;观影人次9364.14万人,同比下降6.5%,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9.04%;总场次245.15万场,同比减少22.39%,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3.69%;上座率15%,同比下降3.9%,恢复至疫前同期的47.92%;含服务费票价46.85元,同比上涨18%,比疫前同期上涨24.30%;征缴专资2.03亿元;服务费3.21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有两项指标昭示了国庆档市场的“火力值”:

  一是上座率明显提升。《长津湖》上座率38%,《我和我的父辈》上座率27.5%,相较于去年国庆档头部影片均有明显提升。从场均人次来看,《长津湖》达57人,是近5年国庆档影片中场均人次最高的影片,显示了观众对其家国情怀、革命精神的宏大叙事和高工业化水平的认可。影院内,父母辈、带爷爷奶奶辈的“合家欢观众”比比皆是。

  二是日均观影人次明降暗升。表面上,今年国庆档总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6.5%,但因去年国庆中秋双节叠加,假期长达8天,2021年国庆档的日均人次为1337.73万人,反而比去年同期有明显上升。

  优秀大片助力,打破收跌“魔咒”,缔造新“神话”

  按照惯例,春节档、国庆档等较长档期,随着假期的结束,全国票房都会呈现逐渐衰减的收跌趋势。2021年国庆档却打破了这个“魔咒”,缔造了档期概念日渐成熟以来的新“神话”。

  国庆档7天,连续6日票房均超过6亿元,且呈现微小的驼峰形态。即经过9月30日2.8亿元票房的酝酿后,10月1日起票房以6.3亿元为起点小幅攀升,至3日达到第一个波峰6.59亿元;随后小幅下跌至5日的6.50亿元;至6日又小幅上扬至6.6亿元;10月7日市场下跌25%,但仍获得了4.98亿元票房。

  此外,国庆档假日旅游近程化,也是影响国庆档票房走势的重要原因。受天气和局部疫情反弹影响,中远程旅游需求未能充分释放,本地游、周边游、近郊游是主流,88.3%的游客出游距离在300公里以内。近程化游客、尤其是文化娱乐消费需求较高的一线城市居民返程后,观影成为假期重要活动。短途旅行归期较为集中的3日、6日,影市出现了“逆势上扬”。

  必须看到,《长津湖》上映后,口碑效应快速扩大,极大范围内激发了观众的爱国热情、民族凝聚力和观影期待,成为“逆风飞扬”主因。

  《长津湖》的成功,有其必然因素。抗美援朝题材既有广泛的群众认知度,又有契合时代主题的精神内涵。作为彰显国产电影工业化水平的代表作,《长津湖》之前的延期转档,无疑积累了较多期待,毫不意外地成为今年国庆档票房的主力“发动机”。最终,《长津湖》以47.66%的总场次,获得32.05亿元票房,占比高达73.77%,获得6676.96万人次观影,占比高达70.24%,在国庆档乃至后国庆档“一枝独秀”。

  由此也证明,当前中外优质影片的持续入市,才是市场持续健康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参照历年国庆档和本年度春节档的成功经验,丰富多样的影片供应不仅有利于假期溢出效应,而且更有利于档期后市场持续产出和优秀文化产品传播。从这一点来讲,优秀影片的数量仍然远远不够。

  国庆档共上映了8部新片(另有4K彩色修复版经典电影《永不消逝的电波》于10月6日上映,不计入)。从内容构成来看,历史/战争题材1部,剧情1部,青春题材1部,儿童/动画5部。为避开与《长津湖》的竞争,多部影片选择其他时间上映,只有差异化比较明显的儿童/动画类型“敢于”入市。由于缺乏与《长津湖》抗衡的竞争力,六部商业片排场1.2万场-10.7万场,排片占比在0.5%-4.3%,均不足5%;票房占比均不足1%。《五个扑水的少年》改编自日本同名电影,多少有些水土不服。除《罐头小人》的怀旧因素在25-45岁观众层有一定影响力外,其余4部动画片倾向于低幼型亲子观众,整体产出不高。

  中国大片越拍越长?“买票难”背后是影院“排片难”

  2021年国庆档银幕数增加了4000余块,总场次数反而同比减少了70万场、下降22.39%。因此,影院黄金场次的人流量激增,甚至不少城市出现热门片“买票难”的消费体验。

  值得关注的是,《长津湖》片长为176分,在近年来国产影片中十分罕见;而另一部重点影片《我和我的父辈》也不短,时长158分钟。由于影院可利用的时间是有限的。勤快的影院平日一般早晨9点半开门营业,至22点陆续关门。100分钟的电影加上清扫消毒时间,一块银幕最多能排5至7场电影。节假日的工作时间则一般是早晨8点半到凌晨,一块银幕每日满负荷排8场。片子时长越长,银幕周转能力越低。事实上,从近五年单银幕日均排场情况来看,呈连年下降趋势,这一现象在今年国庆档尤显突出。国庆档每块银幕日均排场仅为4.94场,而2017年国庆档日幕均排场可达6.21场。

  最近几年,不仅家国叙事的主旋律大片,连普通现实题材也有越拍越长的趋势。2021年票房排名前十位的国产影片,每部均超过120分,其中包括《我的姐姐》《你好,李焕英》《送你一朵小红花》等家庭题材。

  到《长津湖》的3个小时,成为一个极致。即便满负荷排场,每块银幕能给到《长津湖》的场次也仅能达四、五场。另一部重点影片《我和我的父辈》时长158分钟,满负荷排场也仅日均5场。所以,虽然《长津湖》排映116.85万场,占总排场的47.66%,远超春节档期间《你好,李焕英》的100万场和《唐人街探案3》的94.8万场,异常“拥挤”的排片,难免让观众觉得“票不好买”。

  (作者为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国家电影智库专家)


  转自:文汇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