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留学生回信时,鼓励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真实的中国,把想法和体会介绍给更多的人,为促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发挥积极作用。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发展成就世界瞩目,奋进故事精彩纷呈,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留学生走进中国高校,学习中国文化,感受中国发展。高校作为留学生教育的重要学习场所,其对外汉语教学是中国文化向外传播的重要渠道。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在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向留学生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是推动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进行主动学习、认同和传播的重要方式。
伟大民族书写伟大故事,精彩中国需要精彩讲述。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就是要用故事形象地展现中国人的真、善、美,展现中国人的情感世界、价值观念、精神力量,并以此提高国际传播影响力、中华文化感召力、中国形象亲和力、中国话语说服力、国际舆论引导力。以故事描摹精彩,成为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有效途径,也为高校提升对外汉语教学指明了改革方向。如在多元文化交融的留学生课堂上,用鲜活感人、富有哲理的中国故事来柔性授课,更易被学生接受,对充分展示中国文化、吸引留学生融入课堂、形成教学过程中的良性互动等具有重要作用。
更新理念,创新课程设计。作为留学生学习成长的“大本营”,高校应将讲好中国故事作为一项重要教育目标,融入到教学全过程。应在课程设计中加入中国故事内容,分阶段分国别、有计划有重点地将其融入课堂,给学生打下坚实的中国文化基础。要积极做好对外汉语教材编订工作,针对不同学习阶段的留学生引入不同的中国故事元素,做到学习语言和了解中国有机结合,让其更加系统、客观、真实地了解中国社会,真正认识并认同中国文化。在第二课堂教学中也需用讲故事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般体会到中华文化的魅力,理解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和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精神。如组织留学生参观纪念馆、博物馆,开展讲中国故事的演讲比赛、辩论赛,设计写毛笔字、练武术等具有中国特色的活动,用“中国风”充分调动起学生学习、研究中国文化的积极性。
溯源文化,选好故事题材。选好故事主题是推进“讲好中国故事”教学路径的关键。五千年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孕育了取之不竭的故事宝藏,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中国梦征途的蹄疾步稳、中国共产党的自信坚定、中国人民的勤劳智慧,凝结成中国故事的丰富内涵,还有民间故事、谚语、神话、文学作品及动画、电影、音乐、美术等各种艺术形式,都蕴含着丰富的中国故事资源。要从中选取与学生情感共通或人类共性问题故事,用故事里的形象呈现中国人丰富情感与价值观,更好地引发学生情感共鸣。如母爱主题,中国故事里的母爱有独特之处,从《孟母择邻》到孟郊《慈母吟》,再到丰子恺的《我的母亲》及当代歌曲《妈妈的吻》,各种表达形式都是用讲述生活中母亲琐碎付出的故事诠释母爱的伟大。这样的故事重情明理,不动声色间感人至深。高校对外汉语教学实践应积极融入这些故事元素,既讲好中国人自己的故事,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独有的精神气质,又应把中国文化特质置于人类文化共性中展开,将最能代表中国文化本质、最符合人类普遍情感的东西挖掘出来,展示给学生,进而塑造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磨炼表达,做好因材施教。对外汉语教学中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赢得学生倾听,必须不断升级讲故事方式方法。广大教师应认真研究不同学生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受习惯,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不断创新“讲”的方法,不能只用一个声音、一个调子讲,面对不同层次的留学生要有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话语体系。准确把握国际社会的研究兴趣点、议题聚焦点、情感共鸣点,积极运用中国的理论、中国的视角去诠释国际问题、世界趋势,讲好中国大地上的动人故事,展现中国与各国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和行动,坚持“国际范儿”与“中国味儿”相结合,让中国故事跨越种族、文化和地域的藩篱直抵人心,让良好中国形象润物无声地融入留学生的脑中心里。
(作者单位:吉林财经大学)
转自:吉林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