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七一勋章”颁授仪式隆重举行。
“蓝天野,著名戏剧表演艺术家,毕生致力于人民文艺事业,七十年来先后出演或导演《茶馆》《家》等数十部经典文艺作品,德艺双馨,为中国话剧艺术繁荣发展作出杰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为94岁的蓝天野颁授“七一勋章”。有着70多年党龄的蓝天野作为戏剧界唯一代表荣获党内最高荣誉。
在公众视野中,蓝天野并不活跃。但说起他,人们脑海中总会想起《茶馆》中俊朗的秦二爷,《北京人》中能诗善画的曾文清,《蔡文姬》中将真挚情感含而不露的董祀,又或是道骨仙风的姜子牙,温文儒雅的王子涛……
演戏、导戏、看戏、说戏……从1944年第一次出演话剧算起,蓝天野与话剧结缘七十多年了。他是怎么走上戏剧道路的?“蓝天野”是他的艺名吗?其中,有不少故事。
1927年,蓝天野出生在河北饶阳县,原名王润森,刚满月时,全家四代人迁居北平。1944年,王润森考入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油画系,一门心思想学画画。“1945年,离开家好几年的三姐石梅突然从解放区回到北平,作为地下党到城市为迎接抗战胜利做准备,我们家就成了一个地下联络点。”蓝天野回忆。
在三姐影响下,当年6月,王润森开始参加革命工作。
晚上和三姐一起收听解放区的广播,把内容刻到蜡版上油印,白天拿去散发。后来,负责地下交通的同志人手紧张,王润森便主动负责运送物资、文件和宣传材料。1945年9月23日,王润森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胜利后,党领导的学生运动迅猛开展。在地下党领导北平剧坛的运动中,王润森在组织安排下放下画笔,开启了戏剧生涯。
“当时真的没有想这么多,就是党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一切为了革命、为了人民。”不需豪言壮语,没有任何犹豫,对于这个改变一生的决定,王润森觉得,这是每一个热爱脚下这片土地的人的选择。1948年,受局势所迫,他所在的演剧二队秘密撤离北平,为了不牵连、影响仍在国统区的同志,上级要求每个进解放区的人都要改名字,就这样,王润森变成了“蓝天野”,直到今天。
开国大典上,22岁的蓝天野在天安门广场亲耳听到毛主席庄严宣布新中国的诞生。“我知道新旧两重天,中国由此变了样,更深感新中国来之不易。”也正因为如此,蓝天野分外珍视在舞台上的每一次演出,“要对得起观众,谁要是敢欺骗观众,那真是比卖假货还要坏。”
如何创作出人民喜欢的人物形象?
蓝天野创作的法宝是——到生活中去,到群众中去。
1952年,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成立,蓝天野成为第一批主要演员。“这么多年,每一个新戏排练前,都要去体验生活”,即便不是专门为了某一个戏,蓝天野也会花较长时间去体验生活。1963年,在协助焦菊隐重排的《关汉卿》顺利上演后,蓝天野为了演好农村题材的剧目,来到京郊房山岗上村大队,与大队老书记、全国劳模吴春山一起在牲口院一住就是半年,每天起早贪黑,干农活、喂牲口,收获了生动的创作灵感和丰富的素材。回到剧院,他导演的第一部戏就是表现北京郊区农村生活的《结婚之前》,观众看完纷纷感叹“还真演出了北京郊区农村的泥土味儿”。
角色的塑造无时无刻不在进行。“对角色的塑造绝不能是拿到剧本后才开始,应该从决心做演员的那一天起,就要不断地观察和创作。”许多生活中的人的形象都在他的脑海里慢慢积累着、雕琢着、丰富着。他说,作为一名演员,或许一生都演不了那么多角色,但心里的库存越丰富,创造的天地就会越广阔。
“首次排练《茶馆》时,我们花在体验生活上的时间和精力,比用在排练中的还要多。”茶馆、书馆,城里城外、城门洞口,喝茶的、说书的、卖估衣的、算命看相的……这些人的言谈举止、所思所想都是蓝天野观察琢磨的对象。他还专门请人介绍认识了一位企业家,通过接触、观察企业家,仔细品味“把开拓事业当成唯一乐趣”的状态,慢慢琢磨出“秦仲义”的形象。1980年《茶馆》赴欧洲演出,大获成功,那是中国话剧第一次走出国门,被称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每次听到观众说因戏产生共鸣时,我都特别地高兴。我会感觉我塑造的人物形象对社会是有影响的,真正的创作要有扎实的生活积淀。”蓝天野回忆。
多年来,蓝天野一直坚持表演教学,为一批又一批的青年演员传授表演理论和技巧,许多如今活跃在舞台上的文艺工作者,都是在蓝天野的指导和培养下成长起来的。“对自己塑造的人物,要像生活中最熟悉的人那样,一听到窗外的脚步声,就清楚地知道这是谁”,对观察体验和生活积累的重视,是他对几代演员的要求。
2008年,蓝天野应邀担任北京人艺艺术委员会顾问,退休二十余年的他每次读剧本、看连排始终认真准备、仔细思考、坦率直言。2015年,北京人艺复排瑞士剧作家迪伦马特的代表作《贵妇还乡》,88岁的蓝天野再度执导。从每一个动作到每一句台词,他都反复打磨推敲。排练中,一位年轻演员的肢体动作总是做不到位,站在一旁的蓝天野突然扔掉手里的拐棍,倒地示范,着实让旁边的人吓了一跳,“您这么大岁数了,这样做很危险”。他却说,“为人艺培养人才是我分内的事”。他是年轻演员口中的“蓝爷爷”,当晚上七点半的演出铃声响起,“蓝爷爷”消失于观众席中,一直等到谢幕,再到后台为参演的年轻演员一一分析,今天演得怎么样,哪个细节还可以怎样调整。“一个从事艺术创造的人,不要将就,要讲究。”他总这样说。
初心不改,一生奉献。
2011年,为庆祝建党90周年,蓝天野以84岁高龄重返舞台,在经典名剧《家》中首次扮演冯乐山;2012年,北京人艺建院60周年之际,85岁的蓝天野在院庆大戏《甲子园》中担纲主演和艺术总监;2021年3月,94岁的蓝天野再当导演,复排话剧《吴王金戈越王剑》,续写了一段舞台佳话……
?70多年来,蓝天野在舞台上、荧屏中的角色常常在变,但有一点从未变过:“只要党需要我、观众需要我,我就要发好光和热。”
(本报记者 李笑萌)
转自:光明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