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构筑“大交通”格局 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8-18





  “十二五”时期以来,贵州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辉煌成就,是历史上投资规模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基础设施变化最大、加快突破瓶颈制约发展成效最显著的时间,在西部率先县县通高速公路、在西南率先通高铁,干线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水平基本赶上了全国平均水平,为贵州省实现经济社会赶超发展和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为贵州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位处贵州南部,是贵州的南大门,具有“东经湘赣通沪浙,南下两广接港澳,西过云南连东盟,北上川渝进西北”的独特区位优势,是成渝连接两广、大西南连接大岭南及我国中东部的重要节点和交通要道。黔南州交通网络格局较“十一五”时期正在发生着天翻地覆变化,已形成以公路、铁路、航空、港口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随着“大交通”格局的构筑,黔南经济社会发展喜迎新机遇,不断融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与沿线城市开展交流合作;依托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大力发展商贸物流业,力争打造成为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物流枢纽和西南区域物流中心,以此助推黔南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
 
  共享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发展红利
 
  “千里粤桂黔,高铁一线牵”。2014年底,随着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开通,山海相连,实现了长江经济带、珠江—西江经济带、珠三角经济圈、黔中经济区等经济板块的“互联互通”。
 
  通过高铁这一纽带,将我国改革开放前沿与西南腹地连接起来,区域经济发展、沿线城市间的合作交流就此展开,这对正处于经济发展增长期的贵州而言是新机遇,也是新挑战,作为贵州南大门、交通要塞的黔南,恰逢其时进入高铁时代,迎来了经济快速发展好时机。
 
  粤桂黔三省区高铁互通,带来的效应除了互送客源,人文交流,促进旅游业发展外,更深层次的影响莫过于三省区由此拉开了区域合作的序幕。
 
  过去两年,粤桂黔三省区在广东佛山、广西柳州连续召开两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包括黔南在内的13个市(州)就如何开展经贸合作进行了深度交流与探讨。
 
  首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上,13个市(州)共同签署了《贵广、南广高铁沿线城市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内容共达11项,涉及发展规划编制、打造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深化口岸通关改革创新、促进旅游合作、加强经贸合作交流等方面。联席会议还通过《共同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宣言》、《贵广、南广高铁沿线城市合作联席会议章程》。其中,《共同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宣言》提出贵广、南广高铁沿线城市的合作原则,希望以开放促发展,以合作促共赢,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推动沿线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的长足发展。
 
  第二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13个市(州)签署了《共同建设粤桂黔高铁经济带行动计划》,共同携手实施合作试验区引领发展、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协同发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市场一体化建设、公共服务合作共享、生态安全绿色发展、对外开放提质发展“八大行动”,将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成为新常态下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新兴经济体,成为我国高铁经济带合作发展的示范区和泛珠区域合作的新高地。
 
  作为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的重要载体,三省区达成推进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一带三园”建设共识。贵州省提出了贵州园分为A、B、C三个区,按“一园三区”构想推进建设,其中B区位于黔南州都匀经济开发区(简称贵州园B区)。
 
  贵州园B区区位优势显著,处于“两江”上游和国家“一带一路”重要衔接区域,其建设将全面深化贵州与珠三角、北部湾、成渝经济区等重要区域的合作,不仅更好更快地推动贵州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同时也有助于全面加快贵州国家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建设。
 
  随着交通网络的不断完善,贵州园B区基本形成了“四横三纵”的对外交通和“九纵六横”的内部循环路网系统。以主体区为核心、拓展区为补充,贵州园B区将打造以黔南大道、黔南二道、都凯城际快道及延伸线为轴线,构建西部城市经济发展轴和东部绿色生态经济发展轴及黔南—广州产业园区、文化创意旅游区、洛邦装备制造产业区、科研教育区、现代农业产业区、生态休闲区、临空经济区、工业发展后备区八大功能区的“两轴八区”联动发展格局。
 
  8月8~9日,第三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联席会议暨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贵州园)建设工作现场会将在黔南召开,以此为契机,黔南将充分总结前两届联席会议的成功经验和做法,结合黔南实际,围绕“圆满、成功、精彩”的办会宗旨,突出亮点、突出特色、突出产业,全面展示黔南发展的新成果、新优势、新形象,进一步提升黔南开放度、美誉度和知名度,为深度融入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融入“一带一路”打造大西南商贸物流中心
 
  近年来,黔南州积极抢抓国家“一带一路”、西部大开发、长江经济带、西江经济带以及贵州省加快物流基地及标准化设施建设的机遇,充分运用好黔南位处大西南与大岭南连接的重要节点,近边近江近海,交通发达,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明确将物流业作为推动区域经济加快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和重大发展战略来抓,围绕把黔南建设成为连接“一带一路”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和西南地区重要的商贸物流中心的目标定位,努力建设大通道、组织大物流、培育大平台、培植大产业,推动物流业发展“流光溢彩”。
 
  在国务院、商务部、贵州省相继出台的相关物流发展的规划引领下,黔南州明确现代物流领域的功能定位,强化与粤港澳、成渝经济圈、东盟自贸区等经济区的合作,实现与南亚各国市场对接,形成面向国际市场的西南开放高地。随着区域合作的不断深入,黔南州打通了遂宁—黔南—广东—港澳—南亚,重庆—黔南—广西—东盟两条北上南下物流快捷通道。
 
  尤其是“十二五”以来,黔南州强炼内功,一方面不断加快物流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加快重大物流项目建设。截至2016年末,州内公路通车里程达1791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818公里,比“十一五”末增长175.4%;铁路通车里程达541公里,比“十一五”末增长72.84%,其中高速铁路228公里,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水路通航里程达787公里,500吨级港口3个。公路、铁路、航空、港口为一体的立体交通网络的构筑,为将黔南打造成为西南商贸物流中心奠定了坚实基础。
 
  按照规划布局,黔南州充分整合航空、公路、水路、铁路资源,打造“5+2”(五大无水港和两大水港)平台,建设形成“水陆空”互济、“铁公机”互补的“大物流”格局。目前,黔南实施物流项目76个,项目总投资291.25亿元,其中处于前期准备阶段项目9个,正在建设的项目45个,已建成投产项目22个。其中,龙里快递物流园已有16家快递物流企业入驻,8家快递物流企业建成投入运营,2016年产值达37.96亿元。未来龙里快递物流园全面建成后,将成为贵州省快递物流集散中心,省内90%的快递物流包裹将汇集到该园分拣发运;双龙物流园建成后将成为集商贸、物流、信息服务、电子商务、冷链、酒店服务及商住于一体的商贸综合体,成为贵州最大的现代农副产品交易市场,并承接西南地区农副产品集散功能,预计年交易额可达100亿元;福泉马场坪无水港已经开通了到防城港的货运班列;贵州(昌明)国际陆港,第一期工程总投资8亿元、占地800亩,已于2016年8月开工建设。随着贵州(昌明)国际陆港的建设,黔南的物流条件和物流环境将会得到质的飞跃,实现历史性突破。
 
  借助物流峰会举办的契机,在“一带一路”建设框架下,黔南州已与珠海市政府、广东省物流行业协会、四川省遂宁市、瓜达尔市签订协议,合作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川贵广—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该通道以遂宁公路港为起点,连接贵州(昌明)国际陆港,跨接横琴自贸区,贯通港澳地区,通过珠海港到达南亚各国重要港口,覆盖包括巴基斯坦在内等10余个国家和地区约20亿人口。
 
  围绕打造民族地区创新发展先行示范区目标,下一步,黔南州将扎实推动商贸物流业流光溢彩作为重要抓手,紧紧围绕打造国际创新合作先行示范区、国际物流枢纽门户、全国智慧物流示范城市三大目标,坚持规划引导与市场资源相结合、创新驱动与协同发展相结合、开放共享与互利共赢相结合,着力抓好以优化物流发展环境、夯实基础设施配套等为重点的现代物流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黔南州物流业按照做实通道、做大陆港、做精节点,做强业态的指导思想,基本形成布局合理、技术先进、便捷高效、绿色共享、安全有序、提质增效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
 
  以川贵广——南亚国际物流大通道贵州(昌明)国际陆港项目的建设为核心,汇集贵州全省物流产业资源要素,创新驱动现代物流发展方式,加强产业跨区域联动发展,形成物流成本洼地、产业联动发展福地、内陆对外开放高地。依托互联网+大物流,建立连接粤港澳、成渝经济区、北部湾经济圈、长三角经济圈及南亚等海外市场,形成连接全球的现代物流服务网络,成为贵州省参与国家“一带一路”建设支点,积极参与全球产能合作,构建现代产业供应链体系,扩大对外开放水平,为大西南地区搭建便捷的出海通道。
 
  物流+新业态涌现助推“黔货出山”
 
  随着黔南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物流+”新业态的不断涌现,为黔南名特优产品搭建起了出山的通道。
 
  黔南过去属于典型的传统农业大州,全州有700多万亩土地,加之黔南的立体气候明显,土壤条件好,降雨量充沛,适宜种植的农作物品种丰富,但过去受交通等方面的制约,州内许多优质的农特产品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
 
  近年来,在“大交通”和“大物流”双重优势的助推下,黔南州的农特产品渐渐走出了深山、走向了市场,形成了品牌效应。
 
  依托贵州南大门的区位优势,按照黔南州委、州政府“做强珠三角产品供给基地”的目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突出抓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紧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抓扶贫、强基础,建园区、促改革,深入推进农业接二连三,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新路。
 
  2016年,黔南州共建设州级以上农业园区70个,其中省级园区52个,州级园区18个,园区覆盖贫困人口14余万人。园区产值达346亿元,销售收入250亿元;全州培育了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26个,其中省级以上龙头企业91个(国家级3个),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有10个,销售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至1亿元之间有150个。
 
  此外,黔南紧抓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契机,积极参加沿线城市举办的农特产品展销对接会,以此扩大黔南名特优产品品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第五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期间,黔南组织州内罗甸火龙果、荔波蜜柚、长顺苹果和都匀良亩蔬菜等绿色蔬果品种代表贵州省参加展示展销,取得了产品在开幕当天被广州市民抢购一空的好成绩,还促成了许多参展的广东客商与黔南达成合作。
 
  同时,黔南州将培育品牌,做强品牌效应为重要抓手,通过农业招商的方式,引进大商、好商来孵化和打造品牌,以“大企业+贫困户+合作社”的模式,不仅培育了品牌,还带动了农民脱贫致富。目前,黔南的都匀毛尖、刺梨、香猪、高钙苹果等产品受到了市场青睐。
 
  2016年,全州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主体和网店达3700家,全年电子商务交易额位居贵州省第三位;上行物流包裹发量同比增长117.74%,下行物流包裹量同比增长207.4%。截至目前,全州共有7个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2个省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均取得了较好的发展。此外,黔南在龙里、荔波、长顺等县建立了电商公共服务平台,实施“黔南网上供销社”工程和“百亿电商惠黔南3+1+1”工程,加快“黔货出山”步伐,助推贵州优质农产品销售“泉涌”。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信息通信业成为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新动能

    2016年,全省电信业务总量达到796 6亿元,同比增长65 8%,电信业务总量增速首次突破60%,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015年的1 8%提升至3%,对经济增长贡献达到1%
    2017-04-11
  •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绿色经济”持续增长

    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贵州“绿色经济”持续增长

    优良的生态环境是贵州发展的一大优势。记者近期调研发现,在一些热门旅游目的地,正涌现出一批有颜值、有流量的“网红民宿”。在即将迎来的夏季旅游高峰期,哪怕提前预订,也时常“一房难求”。
    2021-07-15
  • “大数据+”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探新路

    “大数据+”为贵州高质量发展探新路

    日前,记者从贵州省大数据局获悉,贵州将深入实施“万企融合”大行动,持续推动大数据赋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
    2021-07-24
  • 2020年贵州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30%以上

    近日,贵州省对外发布《贵州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17—2020年)》,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主体产业,到2020年,数字经济增加值占贵州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30%以上
    2017-04-14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