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晶硅产业在跌宕起伏中砥砺前行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7-07-29





  2017年上半年,多晶硅产业形势基本可概括为:上半年多晶硅价格跌宕起伏,全球及中国多晶硅供应攀高需求火热。

(资料图片 来源于网络)
  2017年上半年,多晶硅均价为12.66万元/吨,同比下滑1.6%。价格变化再次呈现出2016年全年的“N型”走势,价格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出现在2月底的14.27万元/吨和4月中的10.85万元/吨,最大降幅达到24.0%。
 
  2017年上半年,全球多晶硅产量为21.2万吨,同比增加14.1%,消费量为21.1万吨,同比增加8.2%,全球多晶硅供需基本平衡。2017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为11.8万吨,进口多晶硅量约为7万吨,除去出口量0.2万吨,总供应量为18.6万吨,上半年多晶硅消费量为18.55万吨,同样供需基本平衡。全球和中国多晶硅上半年都呈供应攀高需求火热态势。
 
  预计下半年全球多晶硅的产量增加至22万吨,硅片产量为40GW,光伏用多晶硅18.2万吨,再加上半导体用多晶硅1.5万吨,消费量总计19.7万吨,因此预测,2017年全球整体多晶硅光伏产业链将维持供应略大于需求的状态。
 
  国内方面,预计2017年下半年产量将达到12.6万吨,而下半年净进口多晶硅量预计在6.8万吨左右,因此总供应量在19.4万吨。硅片产量约38GW,光伏用多晶硅17.5万吨,另有半导体用多晶硅0.15万吨,总计下半年多晶硅消费量在17.65万吨,相较于供应量少1.75万吨,因此下半年国内整体呈供大于求的态势。
 
  多晶硅价格震荡
 
  2017年上半年,多晶硅价格跌宕起伏,国内现货均价为12.66万元/吨,同比下滑1.6%。价格变化再次呈现出2016年全年的“N型”走势,价格最高点和最低点分别出现在2月底的14.27万元/吨和4月中的10.85万元/吨,最大降幅达到24.0%。
 
  上半年,多晶硅价格的涨跌波动,主要受“6·30”政策影响,2月底到4月中的价格骤然下跌,正是由于政策对国内市场需求的刺激效果尚不明朗,再加之终端对转换效率要求的提升,下游只能通过压缩硅料成本维持生产。4月底开始,受政策明朗化影响,终端需求得到刺激,多晶硅价格开始企稳回升。
 
  进入2017年开始,受光伏补贴政策影响,终端安装虽相比去年同期略有降温,但总体仍保持高速增长,因此逐级对上游组件、电池片、硅片甚至多晶硅各环节的价格形成刺激因素。国内多晶硅价格延续去年第四季度上扬走势,国际多晶硅价格在市场整体走势向好的情况下成交相对容易,因此涨幅较国内略大,价格跌至低点重新反弹时间也较国内滞后。1月初到2月初国际多晶硅现货价格仍处于上涨阶段,价格从15.37美元/千克上涨至16.26美元/千克,涨幅为5.8%,从2月中旬开始受终端需求不明朗影响,价格缓慢下滑,从16.26美元/千克一路下滑至4月中下旬的12.79美元/千克,跌幅为21.3%,随后因企业申请补贴延后和领跑者计划对需求的刺激等因素,支撑了多晶硅价格触底反弹,价格回升至13.87美元/千克,涨幅为8.4%。
 
  多晶硅价格涨跌的根本原因主要取决于供需,2017年上半年价格能够在经历短暂的断崖式下跌后触底反弹,主要是受“6·30”政策和“领跑者计划”影响,终端电站的建设和并网热潮支撑了上半年多晶硅需求,6月最后一周主流成交价仍继续回升,且基本均为7~8月份订单,可见下游对后市需求并不悲观。第三季度受“9·30”领跑者计划等政策影响,对单晶的需求将有大幅增加,同时刺激高品质多晶硅料的需求,故三季度价格仍以稳定运行为主,第四季度到安装低谷,需求受限,因此预计到年底前多晶硅价格将有一定程度回落。
 
  国内多晶硅供需两旺
 
  2017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为11.8万吨,进口多晶硅量约为7万吨,除去出口量0.2万吨,总供应量为18.6万吨,而上半年多晶硅消费量为18.55万吨,因此上半年多晶硅供需基本平衡。
 
  与2016年“630”相比,2017年前4月光伏电站企业相对平静,从4月底开始“630抢装潮”迹象明显,5月份开始全面爆发,到6月份光伏电站项目集中并网已经成为普遍现象,预计今年上半年光伏新增装机就有望超过目标达到22GW。下半年,受益于国家能源局正式下发了《关于2017年建设光伏发电先进技术应用基地有关要求的通知》之征求意见稿,针对2017年的第三批领跑者计划制定了8GW~10GW的规模目标,以及单、多晶组件转换效率18%与17%的新门槛,预计下半年光伏安装量将会因领跑者计划的既定目标得以保障,预计全年装机规模大约在32GW左右。
 
  上半年,国内旺盛的需求促进了多晶硅生产企业满产运行,根据在产多晶硅企业的扩建项目和新建企业的项目进度来看,到2017年底,我国多晶硅有效产能预计将达到28.8万吨/年左右,继续稳步扩张。考虑到下半年部分在产企业技改优化以及天宏瑞科和东方希望产能新建产能释放等因素,预计2017年下半年产量在12.6万吨左右,而下半年净进口多晶硅量预计在6.8万吨左右,因此总供应量在19.4万吨。下游需求方面,下半年光伏装机量预计在10GW左右,环比上半年降幅为55%,硅片产量约38GW,光伏用多晶硅17.5万吨,另有半导体用多晶硅0.15万吨,总计下半年多晶硅消费量同样在17.65万吨,相较于供应量少1.75万吨,下半年国内供应略大于需求,将导致多晶硅价格很难持稳。
 
  全球多晶硅供需双增长
 
  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估计,2017年上半年,全球多晶硅产量为21.2万吨,同比增加7.6%。中国产量11.8万吨,而国外产量为9.4万吨,中国产量占比达到55.7%。上半年全球前五大生产企业(中能、Wacker、OCI、新特能源、新疆大全)的总产量达12万吨,占全球总产量的56.6%,2017年上半年,全球前五大生产企业中,有三家来自中国,美国HEMLOCK和REC退出前五行列,主要是由于美国受“双反”及“加工贸易暂停”措施的影响,无法将需要缴纳高额惩罚性关税的多晶硅产品出口到中国,因此降低了开工率,产量明显减少。前五大企业集中度较去年同期有所增长,一方面是由于德国Wacker在美国的产能基本全部释放,另一方面是中国一线多晶硅企业通过技改将产能发挥到最优水平,跻身于全球前五大企业行列中,整体提高了第一梯队多晶硅企业集中度。
 
  硅业分会估计,2017年上半年,全球光伏安装量大约42GW,同比增长40%。硅片产量达到43GW,同比增长19.6%,晶硅电池片产量达到42GW,同比增加16.3%,组件产量为42GW,同比增加8.5%。2017年上半年光伏用多晶硅19.6万吨,加上半导体消耗多晶硅1.5万吨,可得出2017年上半年多晶硅消费量为21.1万吨。
 
  光伏产品制造方面,受中国、日本、印度等新兴市场光伏产业政策引导和市场推动,下游光伏制造企业纷纷加大生产力度,中国大陆地区是全球最大的硅片电池生产地区,2017年上半年中国大陆地区的硅片产量为40GW,占全球总产量的93%,电池产量30GW,占全球总产量的71.4%。由于电池片随着存放时间的延长,效率衰减严重,故一般电池片产出即销往组件企业,据统计2017年上半年中国组件产量达34GW,原料主要来自国内电池片和台湾进口电池片。2017年上半年的从台湾进口电池片大约5GW,对台湾电池片的需求同时也刺激了台湾地区电池企业产量的增长,台湾当地硅片产能不足的缺口则来自中国大陆。
 
  在终端市场——光伏电站安装方面,前三大光伏需求国排名重新洗牌,印度取代日本成为需求第三大国家。中国受“630”上网电价政策调整影响,在“630”电价调整大限的关键节点,企业加快建设速度成为光伏行业上半年发展的重要原因,2017年中国装机高峰和2016年类似,提前到上半年,预计安装量在上半年就将超过既定目标,达到22GW,位居全球第一。2017年第一季度美国光伏装机为2.044GW(其中大型地面光伏装机超过1GW),连续第6个季度新增装机超过2GW,而且在这一季度中美国大型地面光伏投资成本首次降低至1美元/瓦以下。到2017年3月底,美国累计光伏装机已经达到44.7GW。预计2017年上半年美国光伏新增装机将达到5GW,位居全球第二。印度新能源与再生能源署统计,印度光伏累积装机量在2016年底已正式超过9GW,位于印度、目前世界单体最大的光伏电站也通过竞标。2017年4月增值税实施前,出现安装高峰,带动上半年光伏安装量达到4.4GW左右。日本由于面临电网连接、征地、项目融资、补贴缩减等问题,项目受到限制缩减,在2017年及以后光伏年装机量将呈逐渐下降趋势,预计2017年上半年日本光伏安装量大约在4.3GW。全球前四大光伏安装市场占比达到85%,需求呈现明显集中,主要是由于中国太阳能部署的新浪潮,印度太阳能光伏市场翻番,电力采购协议(PPA)价格下滑。
 
  2017年上半年,全球多晶硅产量达21.2万吨,硅片产量为43GW,消耗多晶硅19.6万吨,加上半导体用多晶硅1.5万吨,上半年多晶硅消费量约21.1万吨,因此上半年全球供需基本平衡。下半年由于多晶硅供应增加需求下降,预计全球多晶硅光伏产业链将呈现略过剩的状态。

  供应方面,主要是由于中国4.5万吨/年的多晶硅技改扩产和新建项目将于2017年下半年加入到新增产能中,达到28.8万吨/年,其中新建项目尚不能满产释放。国外产能几乎不变。按照各企业扩产后月产量估算,2017年下半年中国多晶硅产量约12.6万吨,较上半年增加0.8万吨,下半年全球多晶硅总产量预计将达到22万吨,全年多晶硅产量达43.2万吨。下游需求方面,中国、美国、印度是光伏产业发展最具潜力的国家,下半年中国受益于领跑者计划安装目标的刺激,安装量有一定保障,印度和美国安装量将有所提升,因此预计下半年光伏装机量将在32GW左右,全年装机量达到74GW,同比上涨5.7%。下半年终端需求整体偏弱,预计2017年下半年全球硅片产量为40GW,全年产量达到83GW,同比大幅增加20.3%,全年光伏用多晶硅量为37.8万吨,另加半导体用多晶硅3万吨,可知,2017年全年多晶硅消费量为40.8万吨。从全年供需角度分析,上半年供需基本平衡,下半年随着中国多晶硅扩建产能的释放,供应增加,而下游需求整体呈弱化趋势,因此全年多晶硅光伏产业链供应略大于需求。
 
  受益于下游终端市场的抢装潮,2017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市场依旧延续2016年的旺盛需求,上半年基本维持多晶硅供不应求的状态,一线企业几乎都超载运行,个别企业分时段小范围检修,截止2017年6月底,国内在产多晶硅企业有18家,有效产能由21万吨/年增加至24.3万吨/年(新增产能包括:新特能源1.4万吨/年、洛阳中硅3000吨/年、新疆大全8000吨/年、四川永祥3000吨/年、河南恒星5000吨/年等)。
 
  硅业分会统计,2017年上半年国内多晶硅产量共计约11.8万吨(一季度产量5.76万吨,二季度产量6.04万吨),同比增长17.9%,其中6月份产量约为1.98万吨,环比减少4.8%,主要是由于陕西天宏和新疆合晶的正常检修影响部分供应。
 
  目前维持正常生产运行的多晶硅企业达到18家,6月份除2家企业检修外,其余几乎满产运行。上半年按产量排序,江苏中能、新特能源、新疆大全分别位居前三位,这三大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54.2%。中能、特变、中硅、永祥、亚硅、大全、赛维七家万吨级企业上半年产量共计9.4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79.4%。上半年平均产能利用率达到97.1%。
 
  从各企业生产情况看,2017年江苏中能7.4万吨/年多晶硅年产能,除4月份因电气问题略作检修外,其余时间都满产运行,改良西门子法生产装置正常产量保持在每月6000吨以上的超负荷运行,硅烷流化床颗粒硅项目已有产出,先多自用。新特能源技改扩产项目于6月底达产,现产能达到3.6万吨/年,下半年通过进一步优化工艺,产能将达到4万吨/年。洛阳中硅通过新增还原炉等措施,将产能优化至1.8万吨/年。四川永祥通过精细化管理、工艺严格控制,将产能优化至1.8万吨/年,7月份将进一步优化达到2万吨/年。新疆大全新建产能设计能力6000吨/年,根据目前生产运营现状来看,已实现超产运行,产能可达2万吨/年。国内新增一家多晶硅企业-河南恒星新材料,原名万年硅业,于2017年4月份投产,5月份稳定出料,现产能为5000吨/年。
 
  进口多晶硅方面,1~5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多晶硅58016吨,同比减少1.5%。根据5月份多晶硅市场仍持续4月份良好态势,预计2017年6月份多晶硅进口大约仍然维持在1.2万吨左右,因此2017年上半年多晶硅进口量在7万吨左右。
 
  综上所述,2017年上半年我国多晶硅产量为11.8万吨,进口量7万吨,除去出口量0.2万吨,因此2017年上半年多晶硅供应量约为18.6万吨。
 
  随着光伏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内多晶硅在光伏领域消费的数量和比例快速增加,硅业分会预计,2017年上半年中国硅片产量增加至40GW,同比大幅增长17.6%。多晶硅在光伏领域的消费量为18.4万吨,而在半导体领域的消费量则相对平稳,大约在0.15万吨左右,光伏领域的消费占总消费量99.2%。
 
  光伏产品制造方面,2017年上半年电池片和组件产量分30GW和34GW,组件上半年出口量11GW,国内上半年光伏安装量约22GW,则截至上半年底国内组件新增库存约1GW。
 
  在终端市场-光伏电站安装方面,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数据得知,2017年1季度,全国光伏发电保持较快增长,新增装机达到7.21GW,与2016年同期基本持平。其中,集中式光伏电站新增装机4.75GW,同比下降23%;分布式光伏新增装机2.43万千瓦,同比增长151%。新增装机呈现集中式光伏电站降速和分布式光伏发电提速的态势。全国光伏发电累计装机8463万千瓦,其中集中式光伏发电装机71.88GW,分布式光伏发电装机12.75GW。由于光伏发电标杆电价下调,2016年未投运并网的光伏项目顺延到2017年一季度释放,因此出现了“抢装潮”。由于上网电价调整节点在6月底,并网投运高峰仍集中在上半年,鉴于第一季度完成7.21GW的装机容量,加之4月底开始“抢装潮”的迹象才真正显现,故预计上半年将完成22GW左右,即上半年便能够超过新增光伏电站建设目标。
 
  国内半导体领域消费多晶硅多采用进口硅材料,包括进口电子级多晶硅、进口单晶硅棒、进口硅片,但国产电子级多晶硅用量占比也在逐渐增大,据硅业分会估计,2017年上半年国内电子级多晶硅消费量在1500吨左右,其中国内的产量为400吨左右,进口量为1100吨左右,国产占比达到26.7%。
 
  综上所述,2017年上半年硅片产量40GW,消耗多晶硅18.4万吨,再加上半导体用多晶硅0.15万吨,因此上半年国内共消耗多晶硅约18.55万吨。
 
  市场热点问题分析
 
  多晶硅实现“中国制造”
 
  作为太阳能光伏产业的重要原材料,多晶硅主要用于生产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等下游产品。但与我国光伏下游产品生产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长期以来,我国对进口多晶硅产品的依赖程度未减明显减弱。近几年,国内多晶硅行业一直致力于提高国产多晶硅的比例,打破国外多晶硅生产技术封锁,降低对进口多晶硅的依赖。经过全行业多年来共同努力,国内多晶硅产品已经实现“中国制造”。
 
  国内多晶硅企业在困境中攻坚克难,通过各种途径节能降耗、降本增效,行业技术经济指标不断提升。目前,在产多晶硅企业的主流设备为改进型24对棒、36对棒、48对棒还原炉等炉型,单炉产量5吨~12吨,主流多晶硅企业还原电耗从2009年的120kWh/kg-Si降低到53kWh/kg-Si以下,先进企业的多晶硅还原电耗在42kWh/kg-Si左右;综合电耗从200kWh/kg-Si降低到100kWh/kg-Si以下,降幅50%以上,先进企业的多晶硅生产综合电耗达到62kWh/kg-Si左右。随着现有工艺的进一步优化,改良西门子法全流程的综合电耗和综合能耗仍有下降空间。生产成本来看(包括折旧),从2009年接近40万元/吨下降到目前主流的7万元/吨~8万元/吨,一线企业生产成本可达6万元/吨,领衔全球多晶硅生产企业。
 
  电子级多晶硅是国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战略原材料,长期以来,生产技术一直由国外垄断,成为中国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瓶颈。通过多年的努力,国家电投黄河新能源分公司建成了国内第一条电子级多晶硅生产线,生产出符合集成电路应用的高纯电子级多晶硅,打破了中国市场长期由国外垄断的格局,真正实现了中国制造。高纯电子级多晶硅已经得到下游客户的广泛认可,产品可用于生产3至8英寸重掺、轻掺抛光片和外延片,并经过12英寸抛光片质量评估,完全可替代进口产品,填补了国内电子级多晶硅的空白。
 
  未来,无论是太阳能级多晶硅还是电子级多晶硅,国内生产企业都将在核心技术研发和质量提升方面做到领先,真正实现多晶硅“中国制造”。
 
  多晶硅进口量居高不下
 
  根据海关最新数据统计,2017年5月份我国多晶硅进口量为12553吨,环比增长22.3%,达到历史次高点。1~5月份我国累计进口多晶硅58016吨,同比减少1.5%。其中,从韩国进口量为27041吨,占总进口量的46.6%;从德国进口量为17862吨,占比达到30.8%,从美国进口量为3722吨,占总进口量的6.4%。
 
  值得注意的有以下三点:第一,从韩国进口量仍位居第一。5月份,从韩国进口量为6905吨,占总进口量的55.0%。1~5月份累计从韩国进口量达到27041吨,占累计总进口量的46.6%。韩国多晶硅几乎全部出口到中国,5月份从韩国进口量环比大增50.6%,正是4月份中国终端市场开始回暖所致,加之我国对韩国复审终裁在即,在非调查期向中国出口多晶硅量并不影响终裁结果,故从韩国进口多晶硅量居高不下。第二,德国进口量稳居第二。5月份从德国进口多晶硅3092吨,环比减少9.9%,占总进口量的24.6%。1~5月份累计进口量为17862吨,占比达到30.8%。5月份因市场低迷从德国进口量虽然减少,但仍处国内进口量第二位。第三,从美国按保税区仓储方式进口不减。5月份从美国进口多晶硅889吨,占比为7.1%,1~5月份累计3722吨,占总进口量的6.4%。从美国进口量虽得到有效控制,但仍有85.2%的进口量是通过保税区仓储的方式进入国内,直接规避相对高额的惩罚性关税。
 
  金刚线切片工艺改造全面启动
 
  我国金刚线生产企业通过自主研发,近几年相关技术取得了较大进步,已在硅、蓝宝石等硬脆材料的开方等方面占据较大市场份额。目前,国内金刚线制造技术与国际领先技术的差距逐步缩小,已能生产硅切片线。随着技术的进步,我国金刚线行业有望逐步实现进口替代,提高市场空间巨大的硅切片线市场的占有率。
 
  当前,金刚线切片工艺因为性价比更高而受到热捧,保利协鑫从2017年3月份开始即全力推进金刚线切多晶机台的改造,扩大产量,尽力满足市场需求。当前金刚线切片产量已达到约6000万片/月,比例已达到约20%,未来还将快速提高。国内随着产能释放,金刚线切多晶硅片的性价比将进一步凸显。
 
  单晶硅切片市场,金刚线正在快速替代传统切割工艺。金刚线用于切割单晶硅有提高切割效率、降低材料损耗、增加出片率、减少污染等优点。据ITRPV预测,2018年之后,在单晶硅切片市场,金刚线切割工艺的市场渗透率(当前市场需求/潜在市场需求)将超过70%。单晶硅龙头企业隆基股份已经在全厂范围内应用金刚线切片技术。
 
  多晶硅切片市场,金刚线切割技术尚未达到大规模使用,但金刚线改造已全面启动。多晶硅切割使用金刚线主要有两个技术问题:一是铸锭晶体的异质节点会导致断线的问题,二是金刚线切割的损伤层比较浅,使得传统的HF/HNO3制绒技术不能产生良好的光学性能。目前,保利协鑫等多晶行业龙头企业已通过黑硅等技术手段较大程度上克服了上述问题,并推出了相关金刚线切割的多晶硅片产品。据了解,金刚切割工艺已在国内多晶硅切片市场得到大范围推广,并预测未来几年内应用规模将迅速增长。
 
  综上所述,金刚线因其切割效率、材料损耗、环境保护、产品质量、运营成本等方面的优势,已在方硅芯切割等领域基本替代传统切割技术;在单晶硅切片等市场正在快速替代传统切割技术;在多晶硅切片领域当前已有一定技术突破,随着技术进步,预计未来几年渗透率会逐年提升。(作者系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硅业分会)
 


  转自:中国有色金属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从太阳能级迈向电子级 国产多晶硅路有多远?

    从太阳能级迈向电子级 国产多晶硅路有多远?

    从太阳能级多晶硅迈向电子级多晶硅,中间的路有多远,要跨越多少技术关卡,多晶硅企业如何布局,业内专家从不同角度给出了答案。
    2018-07-11
  • 我国多晶硅价格短期内仍有上行空间

    我国多晶硅价格短期内仍有上行空间

    进入8月份以来,受市场供应紧张影响,我国多晶硅价格持续上行。据生意社监测,8月7日,我国国内市场多晶硅太阳能级一级硅料报价达55000元 吨上下,进口硅料达58000-62000元 吨区间,涨幅13 67%。
    2020-08-15
  • 多晶硅行业将进入洗牌阶段

    多晶硅行业将进入洗牌阶段

    多晶硅是一种重要的硅材料,被广泛用于半导体制造、太阳能电池板等领域。硅具有储量大、能隙较大等优势,是当代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信息处理、光电转换等广泛应用的半导体产品的基础材料。
    2023-12-18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