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考虑产业链上下游关系,解开煤电僵局


作者:王仁贵    时间:2011-12-01





持续不断的“电荒”让社会各界把焦点对向了煤电矛盾。

  “煤电矛盾看似煤企和电企两家之间的博弈,实际是涉及煤、电、运和政府四方面的系统性问题。”国务院研究室综合司副司长范必接受《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指出。

  在他看来,已经放开的“市场煤”,其市场机制并不完善;尚未放开的“计划电”,无法按照市场供求关系形成价格;铁路运力的市场化程度远远滞后于煤、电、运产业链的其他环节;同时,煤炭产地的地方政府也对煤炭供应的数量和价格产生着巨大影响,这些都构成了煤电矛盾的深层次原因。

  具体来看,当前的煤电矛盾主要表现在,煤炭与电力企业无法达成价格协议;发电、电网企业在煤价上涨压力下,呼吁国家调高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部分煤炭产地政府从自身利益出发,提出了限产保价;国家囿于各种复杂情况的制约,难以下决心调整煤价和电价。

  “我国能源结构以煤为主,不梳理好煤电关系,将严重影响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范必建议,为了理顺煤电价格机制,国家应统筹考虑煤、电、运产业链上下游关系,在煤、电、运各个环节和政府之间建立起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价格形成机制与管理体制,从而在根本上解决煤电矛盾。

  今后对煤电矛盾的解决,需要遵循一个原则设计政策路线,即基础性企业的目的不是挣钱,在基本利润保证发展后劲的前提下,主要应当为社会的发展,为国民经济的运行创造良好的环境。

  延长还是扭曲了改革路径?

  在“计划电”与“市场煤”的多年博弈中,如何消化不断上涨的发电成本?煤电一体化成为了一条路径。为终结电煤价格受制于人的被动局面,电力企业纷纷向上游的煤炭领域进军。

  2009年以来,一场通过新建、并购、参股等方式向煤炭行业进军的行动在我国电力行业悄然兴起。华能、大唐、国电、华电、中电投等都在大力扩充自己的煤炭产能。根据规划,未来5年,5大发电企业煤炭规划产能将年均增长近30%,煤炭自给率由现在的20%提高至40%。与此同时,我国最大的煤炭企业神华集团也充分发挥“煤电路港航”五位一体的优势,加快了电力板块的扩张步伐。

  “煤电一体化”降低了发电企业的经营成本,但是也引发了业界的争论。范必认为,鼓励煤电联营的目的是,促进发电企业与煤炭企业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合作格局。但电力体制改革的方向是发、输、配、售分开经营。煤电联营促进了一些大型发电集团向上下游延伸,从实践中看,全国现有煤炭资源大都分配完毕,电力企业很难拿到优质的电煤资源,已经拿到的资源在短期内也很难形成生产能力。煤电联营使电力企业降低了经营效率,增加了经营风险,在原有辅业、多种经营包袱没有卸掉的情况下,会增加新的包袱。

  受访专家认为,用这种办法解决矛盾效果有限,从长远看是“回避矛盾的做法”。华能集团副总经理寇伟认为,“煤电一体化”是电力企业的无奈选择,电力与煤炭两个行业“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但如果破坏了工业体系的专业化,容易导致低水平的非集约化经营。采访中,多位地方电力企业负责人表示,社会有分工,煤炭、电力都是大行业,对国家而言,煤炭、电力手心手背都是肉,做好了是“拉长产业链”,处理不好就是“大而全、小而全”。

  更进一步看,在发电企业资产负债率已经很高的情况下,再投资开采煤矿,无疑使资金面更加紧张,如果资金链断裂,无疑会对国民经济造成不良影响。神华集团副总经理王品刚指出,从专业分工来讲,“煤电一体化”不符合经济规律,与神华集团以资本为纽带的融合不同,有的电厂新建煤矿后,吨煤成本比同规模的煤炭高出近1倍。

  国家能源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强更是认为,这与电力体制改革提出的“主辅分离”相背离,偏离了市场化改革的方向。2002年启动的电力体制改革提出,把电力的发、输、配、售分开经营,实行主辅分离,此举是在老的辅业没有充分剥离的同时,又添了新的辅业。在接受本刊采访时,林伯强认为“这是对既定改革路径的延长和扭曲”。

  除了“煤电一体化”举措外,为了缓解煤电矛盾,有关方面曾提出过多项建议。范必认为,虽然有积极的一面,但其局限性也都十分明显。例如限制电煤价格。2008年,国家出台了电煤价格临时干预措施。从历史上看,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商品下达限价令后,厂商可以停止供货、以次充好,也可以转入地下交易,限价令一般无法达到预期效果。这些情况在实施电煤价格临时干预措施时都曾遇到过。

  再如推行电煤长期交易合同。对大宗资源性产品交易来说,签订长期合同比较经济合理,也是国际通行做法。但由于我国煤炭市场、电力市场既不成熟,也不规范,短期合同都难以成立,长期合同更不可能谈成。加上铁路运输制约和地方政府干预,长期合同即使谈成了,在履约上也存在很大困难。

  国家电监会调查发现,受资源运力限制,目前全国重点电煤合同兑现率不到50%,煤质下降和各种掺杂使假现象严重。

  诸多举措中,扩大煤炭进口也被寄予厚望。但范必分析认为,目前,国际煤炭市场到岸价格低于国内市场价格,进口煤炭比重有所提高,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国内煤电矛盾。但国际市场供应能力有限,价格亦会因需求增加而上扬。今后一段时期间,加大进口的同时,电厂用煤主要还得依靠国内解决。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