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学子暑期实践深入东北黑土地 调研土地流转现状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李雅琪    时间:2017-08-18





  中国青年网齐齐哈尔8月18日电,近日,清华大学江村学者训练营赴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调研土地流转支队抵达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开展克山县土地流转现状调研。
 

  据悉,5名团队成员分别来自清华大学材料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生命科学学院临床医学系、电子工程系、工程物理系和社会科学学院经济所。
 

  团队队长李晨宇介绍说,选择在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克山县开展调研的主要原因之一,便是前期文献调研时,“克山县”这个地名就已经和土地规模经营制度紧紧联系,而且土地流转这一政策在这里已然相对成熟。
 

  虽前期已大量阅读相关文献资料,但当实践团踏上这片黑土地,来到松嫩平原上的马铃薯之乡,第一次接触土地流转之下的机械化大生产时,被这里的有序组织和用心经营所震撼。

团队 成员 在参观仁发村正在田间作业的大型指针式喷灌机。团队供图
 

  据介绍,在克山县的6天实践内,支队走访了4个乡镇,8个村屯和3个合作社,走过了共计8万余步的步行里程。过程中农经站工作人员袁晓雨一路随行,提供帮助。支队每进入一个乡镇,便与当地村委会书记、村长以及农经站站长做深入访谈。访谈共计四次,分别在克山县河北乡新民村、克山县古北乡东胜村、克山县河南乡仁发村和克山县双河乡联心村展开,内容涵盖本村土地与人口的基本统计数据,本村农业经济模式发展历程与经验,当下村民关心的土地问题与未来经济发展规划等,与土地流转相关的方方面面。
 

  除此之外,支队成员们还在各自村委会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对齐齐哈尔市克山县4个乡镇、9个村屯的农户进行了随机入户调研。200余份有效问卷,在队员们与乡亲的交谈中完成,获取信息之余,队员们同时也感受到了东北劳动人民的淳朴。
 

  “他们可以守着木篱笆里的小砖房过着并不宽裕的日子,但是有客人来,他们就会热情地招待。”李晨宇介绍说,每每自我介绍未说完,团队成员就被邀进屋,谈两三句,便成了家人式的唠嗑。
 

  200余份有效问卷,扎扎实实地记录着受访的100余户农户土地流转政策下的心声。在入户中,有农户提出,部分统一管理的土地被粗放式种植。有农户提出,种植农作物种类为单一的粮油作物,受市场价格和气候因素影响大,应适度规划经济作物的种植。
 

  调研中,在仁发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参观给调研支队留下了深刻印象。近三年天气干旱少雨,在采访的合作社和村中,仅有仁发合作社实现规模化盈利,与其订单销售协调种植规模、绿色有机大豆种植技术、高度机械化流转土地耕作、作物产品深加工并进行产品直销、建立自身农产品品牌建设等优势措施密切相关。
 

  据介绍,仁发合作社以合作社的形式组织,同时经过近10年的发展,还在调整与完善中成长出了合作社运营的规章制度。这一模式生产效率高,又得益于加工销售管理得当。
 

  然而,目前许多农村尚未建立起作物的加工产业链,产品附加值低,盈利纵使在好的年景也显得疲软。延长农村种植业产业链,可以有效规避风险创建可能。

实践团队成员与仁发村村委合影。团队供图
 

  仁发合作社负责人谈起合作社来,不禁感慨,“合作社解放了大量农村年轻劳动力,让他们能够外出打工挣钱。打工的钱相对耕地收入,更加稳定,不用‘看天吃饭’。而自家土地入社又有分红。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加上合作社的统一加工、宣传、销售与运营,有机马铃薯、甜糯玉米卖得好,入社的农户分红,比个体种植产量和收益要大很多而且相对稳定。”
 

  土地流转,是最广泛地结合人力、物力、财力等相关的资源优势,为散户、农户提供便捷的一项政策。通过走访调研发现,土地流转政策极好地解决了东北农民原有土地割裂分散的问题。同时,在国家政策扶持和基层干部努力推广维护的基础上,实现了土地连片耕作、大型机械种植、规范化统一管理、标准化作业等,集约资源,高效产出,是真正适合东北的耕作方式。


  转自: 中国青年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