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价滞销尾随价格暴涨,农产品市场大起大落难题待解


作者:史晓菲    时间:2011-12-19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0月2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分析当前经济形势,部署近期经济工作。会议认为,今年以来,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内外需增长动力更趋协调,物价过快上涨势头得到初步遏制,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良好态势。会议指出,做好今冬明春的各项工作,对于全面完成今年经济工作任务,为明年发展打下好的基础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几个月要重点做好以下工作:切实把握好宏观调控的方向、力度和节奏;继续采取有力措施稳定物价总水平;抓好秋收和秋冬季农业生产;坚定不移地搞好房地产调控;积极支持企业特别是吸纳就业和科技创新的小型、微型企业发展;促进对外贸易稳定发展;狠抓节能减排不放松;努力办好涉及民生的事情;大力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今年九、十月份,内蒙古的土豆遭遇卖难引社会广泛关注,其实,全国范围内多地都出现了农产品滞销的报道。榆中顺源蔬菜产销合作社是兰州规模较大和发展迅速的农业合作社,今年4月份该社将去年冬天储备的170吨大白菜处理完毕,当初花10来万囤积的大白菜只卖了1.5万元;5月份,江苏省的白菜萝卜蒜薹滞销在田;7月份,海南省大批香蕉无人问津;9月份,广西等省份的香蕉、红提葡萄、荔枝等遭遇销售难;而山东省安丘市凌河镇小儒林村有一半的耕地被用来种植生姜,但眼下,生姜正处于历年来的罕见低价时期,每斤生姜价格只卖到0.4元左右,仅为去年同期价格的10%。即便是与正常年份每斤2元的售价相比,价格也下跌了80%。


  一哄而上盲目跟风综观农产品“价跌、滞销、卖难”,不难发现,许多是由于种植面积增加太多,产量增幅明显,造成价格下跌。据内蒙古农牧业厅种植管理处统计,今年内蒙古土豆种植面积达到1140余万亩,比去年增加110万亩左右。


  种植面积猛然增加的情况也出现在其他农产品上。主要研究农产品的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徐坤说,农民在涨价预期下盲目扩大种植,今年全国生姜种植面积增加30%至40%,产量占全国三分之一的山东省生姜种植面积增加50%。今年,酒泉市洋葱种植面积11.63万亩,总产量87万吨。特别是肃州区,今年种植面积达到5.8万亩,较上年增加1.1万亩。这造成的直接结果是,酒泉肃州区农民种植1亩洋葱的成本是2300多元,1公斤黄葱地头收购价是0.2元,种植黄葱的农民1亩地收获洋葱最多8000公斤,收入只相当成本的一半多一点。


  但又什么什么原因造成了农户的种植热情?以内蒙古土豆为例,媒体援引当地种植户的话说,有的农户尝到了去年土豆行情走高的甜头,今年不仅投入了前半辈子二三十万元的所有积蓄,还贷了逾百万元高利贷。公务员、教师、老板,都投资种土豆。有相关人士分析认为,今年内蒙古“十几年一遇的土豆滞销”的背后,除受全国土豆丰收冲击、物流及销售不畅等影响之外,凸显了去年土豆价格上涨,大量热钱游资涌入,种植者一哄而上盲目入市的弊端。


  事实也的确如此,部分价格下跌的农产品在去年还曾站在价格巅峰。2010年,以大蒜、生姜、棉花、绿豆等为代表的农产品在中国掀起一阵涨价旋风,大蒜从每斤3元左右上涨至每斤13元以上,生姜从每斤2元上涨至每斤4.5元。价格快速上涨在带给农户更多的收入外,也刺激了他们今年扩大种植面积的积极性。


  就是因为上一年卖得好,今年农民种植的就特别多,这是农民种菜的惯常思维。没有集体统筹规划和对市场预知分析判断机制,不能及时掌握市场供求信息,也不能主动开辟销售渠道,导致盲目种植而亏本。蔬菜供大于求,农民亏本,商户们也赚不到钱。


  “爱心菜”只起短效对于多宗农产品滞销,销路不畅的情况,商务部等多部门以及各级地方政府纷纷出台措施,帮助农民解决卖难。许多农产品集散地紧急派采购员积极订购土豆等滞销农产品,这些农产品变身“爱心菜”进入各大城市。


  全国多个省区市的大型超市、收购商和经销商积极参与“农超对接”、“农批对接”等活动,并与滞销地农户签订购销协议,陆续将收购的马铃薯运出内蒙古。全国16家大型连锁超市在包头市马铃薯主产区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开展“农超对接”;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举行的马铃薯供需对接会上,北京、山东、河北等地共49家批发商和经销商与乌兰察布、呼和浩特和包头这三个马铃薯主产地的7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农户直接对接,共签订58份购销协议,销售马铃薯约22万吨,占这三个地区马铃薯滞销总量的36%。


  河南省商务厅还下发了《关于协助解决内蒙古土豆滞销问题的紧急通知》,要求“各市局要鼓励大型农产品批发企业和大型连锁超市充分利用现有仓储设施,增加内蒙古土豆商业收储。要积极争取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在落实冬春蔬菜储备时,引导企业优先购储土豆”。


  其他农产品也是如此,面对酒泉洋葱卖难,酒泉市相关领导介绍,酒泉市除出台扶持奖励政策,鼓励洋葱加工和收储企业扩大收购外,还广泛开展促销活动。目前,由商务局组织牵头的第一批到山东的促销团已签订销售协议3.8万吨,同时,动员企业邀请客商来酒泉洽谈洋葱购销业务。


  可以说,政府的努力、网友的热心、超市的对接固然可以缓解燃眉之急,但不可能解决未来的完全同样的问题,“应急滞销救助”,能够缓解蔬菜卖难,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专家认为,应该步将出现农产品卖难的应急行政干预,转化为有组织、有计划的长效机制。


  发展“订单农业”对接市场10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上强调的必须以产销衔接为重点解决农产品滞销问题并在制度机制上总体上考虑。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沈丹阳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也表示,为帮助农民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商务部已多次启动“滞销救助机制”,但“卖难”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关键还是对接市场,进一步培育和发展“订单农业”,减少生产的盲目性。


  “目前市场有数千万亩自己的基地,30%左右的蔬菜来自订单。”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杨洪凯表示。


  然而,在杨洪凯看来,订单农业的操作模式也并非尽善尽美。“目前订单农业的合同约束力不强,有时候农民不按合同约定的执行,比如蔬菜销售好的时候,农民会拒绝把所有蔬菜都卖给市场。另一方面,税收问题也是制约订单农业的另一个问题。部分地方政府比较支持订单农业,可以为市场免去农产品的增值税。但是部分地方政府仍不能免除增值税,如此一来,成本受到影响。”杨洪凯表示。


  事实上,单个农户难以对接市场,“订单农业”的大范围推广,一般要以产销双方较高的组织性为前提。对此,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部副主任赵萍分析表示:“要推广‘订单农业’最重要的一点要提高农民的组织性,让农民成立合作社后再与商家签约,这样双方的话语权将更平等,农民履约积极性将提高。另一方面,企业自身也要维护自身的信誉,遵守合约执行。”(□本报记者史晓菲)

来源:消费日报


  转自: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