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动能 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为核心的新动能不断增强,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平稳增长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有效弥补了传统动能减弱带来的对经济的影响和冲击,确保了国民经济呈现稳中向好的态势。从行业看,工业高技术产业、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增长,推动工业向价值链中高端发展。战略性新兴服务业快速增长,服务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2015—2017年,战略性新兴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14.8%,高于同期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3.5个百分点。网上交易爆发式增长,激发了国内市场活力和消费需求。2015—2017年,网上零售额年均增速超过30%,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约20个百分点。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推进,产业结构逐步优化升级,服务业撑起国民经济半壁江山。2017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为51.6%,比2012年提高了6.3个百分点。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来看,2013—2017年,第三产业的年均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10.2个百分点。
多主体 共促工业经济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落实,工业经济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不同经济类型企业都呈现稳定较快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经济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发展态势的确立。2012—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占工业经济90%左右比重)增加值年均实际增长7.4%。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年均增长4.3%,私营企业年均增长8.9%,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年均增长5.9%。
2017年,我国规模以上国有控股工业企业拥有资产总计42.5万亿元,比2012年增加11.3万亿元,年均增长6.4%。与2005年相比,农副食品加工行业,国有控股企业单位数比重从9.6%下降到2017年的2.6%,资产比重从15%下降到7.6%,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从11.3%下降到5.5%。此外,在食品制造、饮料制造等行业,国有经济的企业数量和经济份额都在不断减少和降低,比重一般都在10%以下。总体看,国有经济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发展,一方面保持了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从一般竞争性领域逐步退出,向着做优做强目标迈进。
私营企业快速发展,不仅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也为稳定就业发挥了关键作用。2017年,规模以上私营工业企业数量22.2万家,比2012年增加3.3万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的比重达到57.7%;资产总计比重22.3%,比2012年提高2.4个百分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多数为非公有制企业。
服务业 成为国民经济第一大产业
2017年,我国服务业增加值427,03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1.6%,超过第二产业11.1百分点,成为我国第一大产业。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8.0%,高于全国GDP增长1.1个百分点,连续5年增速高于第二产业。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8.8%,比上年提高了1.3个百分点,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动力。今年1—2月,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8.0%,比上年12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快0.8个百分点。
幸福产业发展态势良好。随着民众对美好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旅游、文化、体育、健康、养老服务业稳定健康发展。2017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幸福产业营业收入合计增长13.7%,比上年加快1.9个百分点。幸福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得到进一步提升。(记者 罗晨)
转自:中国食品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