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光进入公有云: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18-04-03





  

  历史学家范文澜曾有一自勉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南京大学教授韩儒林也曾一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2017年底,紫光集团董事长赵伟国在谈到紫光发展民族半导体芯片产业时也曾引用该联,他说:“我想有五年的时间,我们可以站稳脚跟;再有五年,应该有相当的成就。所以要有‘板凳要坐十年冷’的心理准备和战略耐力。”同样的思路,也可用于解读2018年3月紫光宣布进入公有云的决心。
 

  2018年3月30日,在紫光集团旗下新华三Navigate 2018领航者峰会上,紫光集团发布了“紫光云战略”,开始进军公有云市场,助力“数字中国”建设。作为紫光集团“从芯到云”的重要战略部署,紫光集团成立了云网事业群,确立公有云的投资方向,成立紫光云公司,投资120亿,推动集团业务快速发展。紫光云公司是紫光集团云战略的实施主体,承担云战略整体的责任和使命,承载云战略整体的布局和发展。
 

  尽管此前关于紫光将进入公有云的传闻已经“热身”了一段时间,但本次“紫光云战略”的正式发布还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让市场上的质疑声音与看好声音各执一端。那么,究竟应该如何看待紫光云战略?
 

  推进速度体现决心

  (上图为紫光云总裁吴健)
 

  速度,是紫光云战略的关键词,也体现了紫光云战略的决心。所谓“文章不写半句空”,有两种释义:一是如果光说不做的话,一篇文章连半句话也不会有;二是写文章就一定不要写空话,不追风、不随风倒,要实事求是、要有自己坚持的方向。
 

  很多人觉得紫光进入公有云是比较突然的事件,但其实这背后有着内在的商业逻辑。在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推进战略引导下,紫光集团早就确立了以“自主创新加国际合作”为“双轮驱动”,以集成电路产业为主导,向存储芯片与存储器制造、移动互联、云计算与云服务等信息产业核心领域集中发展的产业方向。
 

  芯产业与云产业是紫光集团的两大主导产业,二者的关系是:“紫光以移动芯片设计为突破口,以存储芯片制造为纵深,关联云计算和整个网络产业生态,打造出了紫光特色的‘从芯到云’产业链条,芯片产业提升云计算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云计算产业为芯片产业提供应用市场,使紫光的整体产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和战略纵深能力。”这是2018年初,赵伟国所阐述的紫光从“从芯到云”的战略逻辑。
 

  2012年,紫光集团确立了“打造世界一流高科技企业”的目标及发展战略,2013年开始大举进入半导体芯片和集成电路产业,2015年开始布局云计算产业。2016年5月新华三集团(下称“新华三”)成立,紫光完成对新华三51%股权控股,形成了“从芯到云”的战略布局。新华三是紫光云网产业的核心企业,主要为企业用户提供私有云和混合云建设与服务业务,原浙江联通总经理于英涛出任新华三总裁兼首席执行官。2017年1月,紫光云数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云数”)在南京完成注册,紫光云数是紫光集团“从芯到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为企业级用户提供投融资、建设、运营的一体化新IT解决方案的运营服务,原江西联通总经理王竑弢出任紫光云数CEO(后任紫光股份总裁)。
 

  新华三与紫光云数的成立,为紫光进入公有云铺平了技术与运营两大门槛。2018年3月中旬,紫光集团进一步宣布了紫光云公司的高层任命:原新华三云计算产品线总裁、紫光云数总裁吴健任紫光云公司总裁;原中国联通云公司总裁焦刚任紫光云公司联席总裁。焦刚曾担任海南联通总经理,2012年开始担任联通云数据公司总经理,直到2018年3月加入紫光云。
 

  在2018年3月30日“2018 NAVIGATE领航者峰会”的“紫光云论坛”上,紫光集团总裁张亚东介绍了紫光云战略的发展过程:“紫光云不是从零开始,紫光集团旗下新华三、紫光云数、紫光股份、紫光软件、紫光数码、紫光西数等云网板块企业已经承担了紫光云战略的一部分使命,有了多年的积累和沉淀。紫光集团经过了一年多时间的充分讨论与评估,提出了紫光云战略的顶层设计,并成立紫光云公司。紫光云公司将承担紫光公有云整体的责任和使命。”
 

  可以说,紫光对于云战略的推进是整体构架、步步为营、快速推进:于英涛、王竑弢、焦刚三位联通系高管陆续加盟,以一年一个台阶的速度,完成了从私有云、混合云到公有云的技术、产品和运营三驾马车的布局。
 

  以企业为核心的云战略

  (上图为紫光股份总裁王竑弢)
 

  紫光公有云到底要怎么做?这首先有一个目标用户定位的问题。紫光股份总裁王竑弢强调,紫光的公有云一定是以B端企业级市场为核心,尤其为行业客户解决行业或产业的问题。“我们是端到端解决问题,以提升产业价值、提高产业能力为目的,我们不是简单的计算、存储等传统公有云的玩法。”
 

  而如果以端到端解决行业客户的问题为目标,那么紫光公有云的架构就一定是以产业或企业业务应用为抓手,紫光公有云也正是这么布局的。基于新华三强大的IaaS产品与技术,构建面向行业和城市的场景化PaaS,通过紫光强大的投资与平台运营能力,导入紫光旗下投资的产业公司及合作伙伴的应用SaaS,提供面向行业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紫光工业云或紫光工业互联网的承载公司是紫光云引擎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紫光云引擎”)。2017年6月,紫光云数与苏州高铁新城管理委员会控股的苏州高铁新城大数据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了紫光云引擎公司。紫光云引擎专注于工业云、产业互联网和智能制造领域,打造紫光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UNIPower。紫光工业互联网平台UNIPower不仅具备完整的IaaS服务,还有物联网IoT、工业大数据分析、工业应用使能等PaaS服务,提供多种类型的工业设备数据接入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同时建设应用开发平台,聚合生态超过200种的场景化SaaS应用服务,包括CAD/CAE/CAM/CAPP/PDM/PLM、ERP/SCM/CRM/EAM、MES/SCADA/DCS等,还进一步提供电子信息、注塑、钣金、纺织、钢铁、化工等9大行业端到端系统解决方案能力。2017年11月,在UNIPower的基础上,紫光工业云服务面向全球开通。
 

  除了紫光工业云外,2017年,紫光政务云、教育云、粮食云、交通云和农业云在南京、连云港、郑州、沈阳、天津、武汉、广州、东莞、昆明、拉萨等地市相继落地。2018年3月30日,在“2018 NAVIGATE领航者峰会”上,紫光集团正式发布新城市运营平台,并宣布在连云港实现了首个应用。紫光新城市运营平台通过所见即所得的应用商店,汇集了紫光云生态中工业云图、企业云图、精准扶贫、智慧教育、智慧园区等近50个应用,以及分布式数据库、工作流引擎、支付、虹膜识别等近40个城市业务融合能力;打通政府内外部对高速数据交换的需求,为智慧城市提供近万个数据模型和算法,实现数据服务一线生产、数据提升数字经济、数据辅助政府决策分析。更重要的是,紫光新城市运营平台改变了传统智慧城市重建设、轻运营、轻服务的问题,紫光可为城市提供本地公司落地及运营团队持续支持。
 

  这些看似令人眼花缭乱的做法,背后其实是紫光灵活的机制。据介绍,紫光公有云将从两个维度推进,一个是行业维度、一个是城市维度。在行业维度将形成几个大的板块,包括工业、教育、金融等行业,相应的组织形式可以是事业部也可以是合资公司。而在城市和区域维度,也可以是公司化运作。但是从整体的运营上来讲,是一个统一的运营团队和统一的管理。
 

  紫光云公司总裁吴健强调,云服务是商业模式的变革。以前是网络、主机加终端的模式,现在随着网络的高度发展,带宽足够宽、速度足够快的前提下,通过公有云把计算、存储、安全等能力通过网络传送到千家万户和所有B端企业。而对于服务B端企业的公有云来说,必须要有地面的运营服务体系支撑,比如在苏州做工业云就要在当地有一只运营支撑的服务队伍:“线上线下结合、有地面的运营支撑服务,这是最大的区别。新华三在全国各省都有分支机构和办事处,这也是紫光云庞大的运营支撑体系,也是我们进入企业级市场的差异化优势。”
 

  紫光要为了公有云投入120亿元,吴健介绍这个数字是根据要投入的骨干节点、骨干网络、城市节点、行业总部节点等测算出来的,包括2018年计划上线的四个数据中心区域。吴健强调也可能用不了120亿,“(集团)确实是很给力,先准备好120亿投进去,当然这是一个循序渐进投资的过程”。
 

  如何做好公有云?

  (上图为紫光云联席总裁焦刚)
 

  紫光要进入公有云,这引发了业界不小的质疑。而如果紫光能够做好公有云的话,其成功之道恐怕就在于“一张白纸好作画”。
 

  吴健强调,紫光现在正式进入公有云市场,这个时间点不能说早或者晚,只能说是紫光集团在战略上的一个选择。如果说云计算上半场解决了从0到1的有与无的问题,那么云计算下半场就要解决从1到N的规模化问题。吴健认为,中国的公有云市场在过去几年看起来很热闹,但BAT等互联网公司的公有云业务加在一起,到今天也才刚实现了200多亿的市场规模,这相对于整个中国IT市场近2万亿的规模来说,仅仅是刚起步而已。
 

  而紫光为什么要进入公有云,其实已经没有需要讨论的必要了。而紫光能够做好公有云的优势,就在于“一张白纸好作画”。首先在技术上,紫光公有云将有后发优势,也就是在参考了前面AWS、微软、谷歌、BAT等公有云等技术和经验的基础上,紫光公有云能够从当前最先进、最前沿、最主流的技术架构入手开始建设。“看到前面人走过这么坑,有这么多问题,而早先建成的架构后续又难以更改,那么我们从最开始设计的时候,就把紫光公有云按照支撑全国、全球,同时又支撑多行业、全栈式的云服务架构来设计。”吴健表示。
 

        在技术方面,特别是面向企业级市场的公有云方面,紫光云团队有着自己的优势。焦刚入紫光云公司,就带来了他五年运营联通沃云的经验。对焦刚来说,公有云该踩的坑儿都踩过了,而焦刚本人与整个公有云产业都有着深厚的人脉关系,对于各家公有云的优缺点和经验都有着深刻的了解与认知。在谈及紫光公有云面临的挑战时,焦刚强调运营与生态是两大挑战。在运营方面,公有云是7×24小时不间断运营,这与紫光这样的传统设备企业来说是一个重大挑战。而在生态方面,不论是工业云、农业云还是城市云,所有生态都要架构在统一的IaaS和PaaS上面,这也是一大挑战。
 

  “我们也知道自己的缺点在什么地方。我们是传统的设备商,很稳健但是也担心速度的问题。互联网是迭代出来的,需要快速交付,所以我们的研发团队完全放弃了原来华三的整套研发流程,完全用迭代的方式去开发和运营公有云这个平台。在这个过程当中,又要把过去其它公有云踩过的坑儿尽快填补。我们还有一个原则叫做‘不作恶’,也就是不做烂尾工程。”吴健补充说。


        尽管面临挑战,但紫光公有云又是必须要做的事情,那么在机制方面就必须要打破原先的条条框框,而紫光的企业文化本身又恰恰支撑了组织机制方面的创新。“大家都觉得紫光为什么会这么快速的发展,恰恰是我们一直没有按照原来固化的方式去做。对紫光云来说,我们的决心非常大,也没有什么条条框框的限制。我们不需要打破条条框框,因为本来就没有条条框框。”王竑弢强调说。
 

  对于紫光云来说,不仅可以成立事业部或公司,还可以有“联席总裁”这样的职位。王竑弢针对焦刚的“紫光云公司联席总裁”头衔表示,“在紫光集团里面,我们叫简单的人际关系,大家只要把事情做成,头衔不重要,关键看你是不是想做这个事儿。”紫光云公司成为了紫光集团下的一级公司,将合并原来的紫光云数,而紫光云公司的团队也属于“豪华配置”。“紫光云并没有采取收购一家第二梯队公有云公司的方式,而是直接在新华三原来的私有云里面生长出来,吴建是原来新华三的副总裁、云产品线的总裁,在私有云方面非常强,而焦刚在联通沃云上积累了很强的经验。所以这样的搭配,就是要坚定不移的把紫光云做成。”
 

  而焦刚的优势还在于他在联通沃云期间,从事的都是最有价值的企业级业务,利润率都在20%左右,这与互联网公司的公有云客户群完全不一样。王竑弢的另一个优势则在于他曾在中国联通集团任信息化部总经理,本身就具有大型集团企业CIO的视角。这样的“豪华配置”而又务实的团队,再加上紫光灵活的机制、融资方式和企业文化,也就回答了紫光公有云如何与国内其它公有云竞争的问题。更重要的是紫光公有云将坚持开放的战略,比如与行业龙头自建的行业公有云相比,紫光公有云将更侧重于公共云服务平台的定位,因此将不排除与行业自建公有云的合作。
 

  最后回顾一下紫光集团发展的战略,可以概括为“123”:一个定位,发展成为从芯到云的世界级高科技产业集团;两条路径,自主创新加国际合作,双轮驱动;三个结合,企业战略与国家战略相结合,科技产业与商业现实相结合,本土雄心与跨国经营相结合。紫光公有云的长期成功,就依赖于紫光战略的支撑。而在投资的耐心方面,吴健强调紫光公有云是一个长线投资,“从赵总的安排来说,公有云市场是投入性的,投入的决心非常大”。(文/宁川)
 

  转自:北国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 微播易发布2018开年文章:这是短视频的黄金时代

    微播易发布2018开年文章:这是短视频的黄金时代

      历经2016年的蓄势,2017年的爆发,短视频,成为2017年社媒领域最具代表的一个现象。它开始改变大众使用文字、图片、语音的表达习惯,让视频全民化成为了社交媒体上一股新的潮流。  站立在2018年的开端,相信不少人会推测...
    2018-01-02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