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至24日,第98届全国糖酒商品交易会在中国西部博览城举行,雏鹰农牧集团携旗下终端产品品牌“雏牧香”系列产品精彩亮相,雏牧香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吸引了各类参展商的关注,参照欧盟标准进行生产的高端发酵火腿更是夺人眼球,备受青睐。
有史以来展览面积最大,现场人气火爆
作为中国食品行业最具影响力的风向标,糖酒会代表着中国食品行业的顶尖力量,每年都能吸引超过10000家企业、近40万经销商共寻商机。据了解,本届糖酒会参展的产品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法国、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智利、南非、马来西亚、韩国、新西兰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展团的形式参展。
本届糖酒会共使用西博城15个室内展馆及部分室外展场,总展览面积近21万平米,是迄今为止糖酒会展览面积最大的一届,比上年同期增长65%。展场分设六大类展区,分别是传统酒类、葡萄酒及国际烈酒、食品饮料、调味品、食品机械和食品包装。
本届全国糖酒会现场气氛十分火爆,雏鹰农牧集团展区所在的食品饮料展区,在展览会刚开幕不久,就聚集了众多参展商,雏鹰农牧集团的展台更是被围得水泄不通,许多参展商前来品鉴、问询、洽谈合作。
据雏鹰农牧集团工作人员介绍,展台现场不仅将全方位展示雏牧香各系列产品,同时还有试吃活动,方便让参展商更深切的体会雏牧香产品的品质。
参照欧盟标准生产,高端发酵火腿受瞩目
经过多年的创新探索,雏牧香多元化产品矩阵逐步形成,拥有鲜冻品、肉制品、发酵火腿三大产品类别,同时细分有精品猪肉、低温酱卤、休闲零食、便捷后厨、百味调和、速冻调理、发酵火腿等七大系列,满足不同消费层次人群的需求。此次展会展示产品有精品猪肉系列、低温酱卤系列、休闲零食系列、发酵火腿系列等,以及春节新品礼盒妈妈味礼盒、嗨派礼盒、涮涮锅礼盒。
在雏牧香三大产品类别中,针对高端消费人群的东元高端发酵火腿以其独特的制作工艺与口感,突破了中国人对于火腿美食的传统认知。雏鹰农牧集团在展会现场安排的高端发酵火腿切片展示及试吃,获得了众多参展商的热捧。
雏鹰农牧集团高端发酵火腿项目从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引进世界一流的设备和技术,全程自动控温、控湿,并将欧盟的标准直接定为内控标准,实现了标准化、科学化、无菌化生产。该项目于2015年正式投产,原料精选三门峡雏鹰黑猪和藏香猪的猪后腿,选用纯净海盐作为唯一添加辅料,同时依托意大利德拉瓦伊高端发酵火腿生产设备,并整合中欧多方工艺经验,确保每一片火腿肉都具有纯正的欧洲味道。据悉,东元发酵火腿至少需要1年的生产周期,一般窖藏至24-36个月期间口感最佳。
据介绍,为了能够更加精准的切入市场,雏牧香高端发酵火腿借助红酒商的销售渠道进行推广,以期让更多的红酒消费者能够感受发酵火腿与红酒碰撞带来的美味感受。本届全国糖酒会,雏牧香东元高端发酵火腿联合红酒商举办了主题为“共享千亿蓝海商机”的招商发布会,面向全国招募城市合伙人。
曾经有人计算,中国有近3亿人有能力消费发酵火腿,人均一年消费500克计算,中国每年可以消费2000多万条发酵火腿,销售额达到600亿人民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消费迭代升级趋势显现,对于高端发酵火腿而言,这将是一个高端消费的新蓝海。
推行标准化生产,雏鹰农牧引领肉制品发展潮流
作为国内生猪养殖龙头企业,终端肉制品业务布局是雏鹰农牧集团完善产业链的重要环节。据了解,雏鹰农牧集团已参与多届的全国糖酒会,稳稳把握住食品行业风向标,多元化的产品体系引领生猪肉制品行业发展潮流。
为了实现产品多元化、高质量和高附加值,雏鹰农牧集团积极进行自主研发创新,在肉制品方面获得了多项专利。以低温酱卤产品为例,雏牧香酱卤肉制品的生产,采用了自主研发的专利卤煮设备,颠覆传统酱卤加工制作方法,采用自动化控制卤制参数,生产批量大、工艺控制精准,真正实现了传统酱卤的标准化生产,确保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值得一提的是,雏鹰农牧集团独创的骨肽呈香技术,最大程度上保持了原料的特征风味,不依靠合成香精香料和老汤,做到原汁原味,肉香自然、浓郁。“骨肽香产品加工技术”项目还荣获了2016肉类产业科技创新奖。目前,雏牧香骨肽香酱卤产品已形成系列,包括骨肽香猪头肉、骨肽香猪耳、骨肽香猪蹄、骨肽香猪尾、骨肽香猪肝、骨肽香猪舌,风味独特开袋即食老少皆宜,在本届全国糖酒会上也获得了众多参展商的青睐。
为此,自推出市场以来,雏牧香系列产品因其优良品质,也获得了众多荣誉:雏牧香鲜冻猪肉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三门峡雏鹰黑猪连续多年获得世界动物福利养殖金猪奖等。
此次,雏牧香还带来了创新消费场景的妈妈味礼盒、嗨派礼盒、涮涮锅礼盒等多款肉制品礼盒,可满足多种消费场景下的消费需求,同样也收获了参展商的关注。
转自:南方财富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