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社会保障学会在京举办“全国慈善理论与政策研讨会”(2023)暨共同富裕大家谈第四期会议。会议期间,中国社会保障学会课题组发布了《中国企业慈善发展报告》(下称报告)。报告指出,随着乡村振兴和第三次分配制度体系的构建、企业慈善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企业在成立慈善组织、创立品牌项目、拓展参与途径等方面均取得了重大进展,企业参与慈善的深度与广度都处于较高水平。
报告显示,我国企业慈善捐赠总额不断增长,近几年来均突破了1000亿元,历年企业捐赠占全国可以统计的捐赠总额的比例稳定在60%左右,表明企业慈善捐赠对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意义重大。截至2023年6月,全国共有企业基金会1359家,占所有基金会比例的14.5%,其中,国企基金会92家,民企基金会1267家。从登记地来看,企业基金会登记数量最多的前五个省份分别是广东281家、北京216家、上海138家、浙江118家、江苏85家,企业基金会的分布与地区经济的发达程度呈正相关关系。
报告认为,我国企业慈善事业在五方面获得较大发展:一是与企业慈善相关的制度建设取得重要进展,慈善法及配套政策的出台和实施为企业慈善发展提供了基本法律依据。二是企业慈善意识与主动性明显增强。三是企业慈善的资源动员能力得到了提升,企业慈善捐赠规模和捐赠载体大幅增长。四是企业慈善领域的创新不断涌现,不仅善用数字化技术与金融工具为企业慈善赋能增效,而且利用主业产品和服务助力精准帮扶与高效服务。五是公益慈善纳入企业可持续发展战略成为趋势,企业结合自身的技术和资源优势,为有需要的弱势人群、慈善组织以及欠发达地区特别是落后乡村提供技术支持,甚至关注到慈善行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与行业生态环境的改善,这表明企业慈善在创新发展。
同时,报告也指出,我国企业慈善在四个方面总体发展仍较为滞后:一是登记认定的企业基金会增长缓慢。二是资源动员能力依然有限,蕴藏在企业的社会资源依然有较大挖掘空间。三是一些企业基金会内部治理机制不完善。四是慈善捐赠行为存在异化现象。
报告建议,尽快完善相关法规政策,为企业慈善创造更为有利的政策环境。一是出台指导意见,明确企业慈善在第三次分配中的功能定位;二是降低基金会注册登记门槛,壮大企业慈善资源体量,同时畅通慈善组织的认定和撤销机制;三是完善新型捐赠税收优惠政策,解决企业捐赠难题;四是强化监管的同时,鼓励企业慈善财产的保值增值;五是完善企业慈善表彰机制,树立企业慈善楷模。
据悉,该报告获得民政部慈善事业促进司、深圳市中国慈展会发展中心支持,由中国社会保障学会“中国慈善系列报告研究组”完成。(金辉)
转自:经济参考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