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2023首科新年论坛发布《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22)》。报告显示,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来看,北京连续多年保持第1;上海首次超越深圳,跻身全国第2;重庆市首次进入20强;东莞市和济南市重返20强。与此同时,厦门、宁波、郑州3地排名下降,跌出20强。
据了解,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是以我国28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样本,从创新资源、创新环境、创新服务、创新绩效等4个维度,居民中大专以上学历人数比重、万名从业人口中科学技术人员数、地方财政科技投入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每万人吸引外商投资额、孵化器数量、每万人专利申请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21个具体指标进行打分,结果显示,36个省会与副省级城市的科技创新整体水平偏高,超大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水平显著领先于其他规模类型城市。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我国城市创新头部城市位次发生了变动。具体来看,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前20位的城市依次是北京市、上海市、深圳市、广州市、杭州市、南京市、苏州市、武汉市、天津市、西安市、合肥市、长沙市、成都市、珠海市、常州市、东莞市、无锡市、济南市、青岛市和重庆市。
部分城市排名波动较大。具体来看,2022年,拉萨、丽水、舟山、东营、呼和浩特、太原、长春等地创新指数排名明显上升。其中,拉萨排名上升高达61位,丽水排名上升46位,舟山、东营分别上升39位和23位,呼和浩特和太原排名分别上升19位和13位。但在多个城市上升的同时,大连、昆明、扬州、厦门、宁波、徐州等地创新排名有所下降。其中,大连排名下降14位,昆明排名下降13位,扬州排名下降8位,厦门、宁波排名下降7位。
报告显示,从城市定位来看,中心城市优势明显。从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科技创新发展指数排名来看,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武汉市等9个国家中心城市的总指数均值为0.3971,为全国均值的2.7倍。
“一带一路”节点城市方面,其中,新丝绸之路经济带10个城市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16个城市。26个节点城市均值为0.2654,高于全国均值0.1454,整体创新实力较强。除西宁市、三亚市和湛江市外,其余的节点城市总指数得分均高于2022年全国均值。
同时,从31省区(市)、7大区域和19个城市群对城市进行归类可以看出,科技创新水平整体呈现“东南强、西北弱”的特征。从七大区域排名来看,从高到低依次为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华中地区、西北地区、西南地区、东北地区。其中,华东地区、华北地区、华南地区总指数得分高于七大区域均值。
从城市群来看,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科技创新水平显著高于其他城市群。以城市科技发展总指数标准差来衡量城市群内部差异,可以看到,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城市差异最小,标准差仅为0.1071,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城市差异最大,标准差为0.1711。这意味着,长三角城市群内部城市科技创新水平差距在逐步缩小,城市群内核心城市的创新外溢效应明显;而京津冀城市群内部城市科技创新水平正在扩大,标准差较上年再度提高,说明京津冀城市群核心城市的虹吸效应显著。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关成华表示,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城市应扮演重要角色。当前,中国各城市科技创新实力差距较大,创新资源配置和要素布局存在较大优化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市场化改革,打破资源流动鸿沟,充分激发市场动力,真正释放创新要素活力。
同时,关成华表示,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创新挑战,中国城市科技创新必须坚持“走出去”,加强与世界主要创新城市的链接,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探索形成后疫情时代的国际科技创新合作新模式。(记者 梁倩)
转自:经济参考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