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凝心聚力突破制造强市建设,加快塑造新动能构筑.新优势”主题系列(第1场)


《关于支持济宁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政策解读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3-01-11







  1月11日,山东省济宁市召开“凝心聚力突破制造强市建设,加快塑造新动能构筑.新优势”主题系列(第1场)——《关于支持济宁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济政发〔2022〕19号)政策解读新闻发布会。发布会由济宁市制造强市建设指挥部医药产业集群发展专班主任、济宁市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李大鹏,济宁市财政事务服务中心副主任宋全领,共同解读《关于支持济宁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并回答记者提问。


20230111195502914.png


  为贯彻市委、市政府“强力攻坚制造强市建设”工作部署,推进济宁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全国医药产业强市,2022年11月21日,济宁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支持济宁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济政发﹝2022﹞19号)(以下简称《政策措施》)。


  一、文件起草背景和过程


  生物医药产业被称为“永不衰落的朝阳产业”,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竞争的焦点赛道之一。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政策,国内企业对药物研发创新的投入逐年加大,以新品研发、技术创新为核心的竞争格局在医药行业中越来越明显。推动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对于培育新经济增长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医药产业是济宁市重点打造的“231”产业集群中的重要一环,培育了鲁抗医药、辰欣药业等一批龙头骨干企业,基本形成化学制药、生物制药、现代中药和医疗器械为主的产业格局。经过多年的发展,产业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大幅提高,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但是济宁市生物医药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产业规模小、创新力度不够、市场竞争力弱等突出问题,需要通过力度大、内容实、针对性强的政策措施,吸引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生产项目、科研平台等落户济宁,不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推动济宁市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在充分调研、征求部门和企业意见的基础上,借鉴国内多地做法,市工信局和市制造强市指挥部医药专班牵头起草了《关于支持济宁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10月3日、24日分别通过市政府常务会议、市委常委会议审议;最后,报经市委市政府批准,于11月21日正式印发并实施。


  二、文件主要内容


  《政策措施》共8个部分18条政策措施,从创新药品产业化、中药发展、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发展、创新兽药产业化、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医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创新药品医疗器械委托生产等方面进行支持。


  (一)支持创新药品产业化。对1类创新药、2类改良型新药、首仿药,分别给予最高3000万元、1500万元、500万元补助。


  (二)支持中药发展。支持在中药配方颗粒、“经典名方物质基准”、中药经典名方复方制剂研发生产上有新的突破。


  (三)支持创新医疗器械产业化。对按照创新及优先程序注册的第三类、第二类医疗器械,分别给予300万元、200万元补助。


  (四)支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发展。对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每个品种给予300万元补助,对非特定全营养配方食品每个品种给予200万元补助。


  (五)支持创新兽药产业化。对取得1类、2类注册证书的兽药,每个品种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300万元补助。通过兽药比对试验的,一次性给予50万元至100万元补助。


  (六)鼓励企业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对首次进入国家、省级集采和首次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的品种,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补助。取得药品、创新医疗器械、兽药国际注册并实现出口的,每个品种给予50万元补助。


  (七)支持医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对在济宁市建设的医药研发、临床试验基地等按固定资产实际投资总额的5%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


  (八)支持接受创新药品医疗器械委托生产。委托济宁市企业生产1类新药、2类改良型新药、首仿药以及按照创新及优先程序注册的第三类、第二类医疗器械给予补助。


  附则中规定,本政策由各牵头部门负责制定实施细则,并组织落实,各责任部门在工作职责内配合。关于奖补资金的来源,市县两级财政按照以下原则确定:突出支持创新,对政策1、2、3条,所需奖补资金由市、县财政按照1:1负担;第4条奖补资金按照《济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的通知》(济政发〔2021〕9号)规定的渠道执行;突出县市区主体责任,其余条款所需奖补资金由市、县财政按照受益比例负担。(孙莎然 申高贤)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