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实责任、奖惩分明!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乡村振兴责任制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提出乡村振兴责任制。
这为建立健全乡村振兴责任体系、推动建立强有力的乡村振兴推进机制和加快形成全党全社会合力促振兴的工作格局提供了重要制度"引擎"。党的二十大报告和刚刚结束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的关键之一,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取得极佳开局。老杨认为,《办法》此时出台,标志着乡村振兴正式转向全面务"实"新阶段!
何为务"实"
为何说,乡村振兴转向全面务"实"?这还得从乡村振兴整体发展阶段说起。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乡村振兴成为今后"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而过去两三年,各地一方面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巩固,另一方面,乡村振兴开局良好,农村面貌焕发新气象。
这段时期,可以用三个词来形容:脱贫攻坚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之间的过渡期、探索期以及顶层设计期。特别是从顶层设计角度,随着《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乡村振兴促进法全面实施,党领导"三农"工作的体制机制逐步完善,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乡抓落实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逐步成形。而本次《办法》出台,则为这种顶层设计提供最佳保障和护航。通过压实责任,以责任倒逼乡村振兴工作开展的方式,加速推动乡村振兴从顶层设计期、过渡期、探索期,进入全面务"实"新阶段。
责任之"实"
责任制,责任制,这个"实",首先就是压实责任。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系统工程,具有典型的"条块结合"的特征,不只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领域的具体工作,需要全党全社会总动员,部门和地方齐发力。
从整体上看,乡村振兴责任制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乡村振兴各级责任分工和考核机制,为促进乡村振兴提供了一个有力的抓手,为乡村振兴战略落实提供了重要保障,将有助于推动乡村振兴落实,是乡村振兴战略一个非常必要的机制。
具体来看,本次《办法》的亮点,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责任更加明确:
其中省级负总责,确保责任制逐级落实;市级负责本地区乡村振兴工作,上下衔接,以市带县;县级是一线指挥部,统一资源要素,组织落实;乡镇作为中心任务,一村一策,精准指导;村级党组织动员农民积极参与。
特别是,《办法》明确了明确了各级党委和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这必然会推动各级各部门关注乡村振兴、研究乡村振兴、支持乡村振兴,同时,也将极大地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形成党委政府引领掌舵、行业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强大合力。
发展之"实"
本次《办法》中提到两个更多,"把产业链延伸环节更多留在乡村""把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这两个"更多"点出了乡镇振兴转向全面务"实"的另一个关键:发展之"实"。这个"实",是通过产业振兴的方式,最终要以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为最终检验标准和结果。
之所以,强调两个更多,也是由两点决定:第一,各地乡村振兴中,相对普遍存在的问题。各地产业振兴中,产业发展主要的利益获得者往往不一定是农民,而且但=如果产业失败,农民的利益一定受损。所谓产业兴旺,应当是最终好处主要是农民受益,如果产业利益的主体不留在乡村,乡村便振兴不了。当然,这里说的所谓的利益留在乡村,并不是说让产业链里的其他环节、其他从业者得不到利益,而是实现更合理的分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如果只强调做强农业、扮靓乡村,却无法给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则全面小康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都会打折扣。第二,为了进一步提高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热情和积极性。通过两个更多,能够更加充分发挥好农业农村的巨量资源,支持和鼓励更多市场主体投资农村、投资农业,并把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从而更好地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让农民一起投资兴业,共同分享改革发展红利,实现共同富裕。这方面,入选2022年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单位的河南省清丰县,堪称样板和代表。
乡村产业如何振兴?,可以学习借鉴:清丰作为,即构建清丰特色产业体系。
包括围绕发展食用菌、红薯、叶菜"红白绿"特色产业,清丰通过强基地、优品种、延链条、促效益,通过实施"党建+产业"工程,强力推动特色产业发展。包括"三产融合""三链同构"的产业路径,清丰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围绕食用菌、红薯、养殖等产业,积极推进农业规模化经营,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集群化发展。更为关键的是,两个更多的理念,也在清丰作为中得到了极佳的贯彻和落实。
遍地开花的特色产业,带动清丰2.2万余名贫困人口脱贫增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迈上了新台阶。2021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89元,同比增长11.1%。
作风之"实"
全面务实,还又一个关键,就是作风之"实"。
乡村振兴不同于脱贫攻坚,是持久战,不是攻坚战,是全域、全员、全面的振兴,不能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提一些不切实际的指标,超越发展阶段急于求成,甚至大干快上乱作为。
本次《办法》,既强调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地寻找乡村振兴之路,也提到各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在乡村振兴工作中不履行或者不正确履行职责,存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
这里指向的就是乡村振兴,作风之"实"。
这种作风之"实",指向从各地实际出发。特别是,我国农村地域辽阔,各地情况千差万别,经济发展水平不一,社会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
推进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把中央的要求和地方实际结合起来,考虑到不同阶段、不同地区、不同群体的差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创造性开展工作,确保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同地域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分级分类找到适合各地情况和农民需要的模式路径。比如,河南省清丰县既是传统平原农区县域典型代表,也是传统农区高质量发展的典型代表,乡村振兴清丰之路,对于数量众多的平原农区、传统农区的示范、引领意义。也因此,清丰提出努力走出具有清丰特色的传统农区赶超发展、稳步崛起、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平原农区乡村振兴打造新样板。
这个提法和定位,非常务"实"。这种作风之"实",还指向要处理好政府主导和农民主体的关系。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农民群众才是主体,只有把农民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才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力量、注入强大活力。
这就是需要各地坚持乡村振兴为农民而兴,乡村建设为农民而建。建立自上而下、村民自治、农民参与的实施机制,政府为主干的要把农民带上一起干,农民群众愿意干、能干的事情尽量交给农民自己干,让农民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美好生活。(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 杨建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