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报告:我国国民经济保持恢复态势,向温和复苏迈进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2-18





  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12月17日举行月度数据分析报告会发布月度报告《从筑底企稳迈向温和复苏的中国宏观经济》。CMF报告认为,从11月经济数据来看,当前宏观经济承受巨大压力,但也显现出较强韧性。随着疫情防控措施更加精准优化,预计经济不会持续筑底。报告认为,我国国民经济总体上保持恢复态势,正向温和复苏中迈进。


  发达经济体需求不振致我国出口减少


  报告提出,从生产端来看,11月工业生产走弱,但温和增长态势未发生根本改变。11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2%,较10月回落2.8个百分点;1月至11月累计同比增长3.8%,较1月至10月小幅回落0.2个百分点。其中,高技术制造业起到一定支撑作用,仍保持正增长。新能源、新材料、高技术产品高速增长。


微信图片_20221218190308.jpg


  固定资产投资方面,1月至11月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3%,增速连续第二个月下滑,且呈加速下行趋势。基础设施投资连续加快,1月至11月同比增长8.9%,连续7个月回升。高技术制造业和社会领域投资增长较快。


  消费方面,疫情对消费市场短期扰动影响明显,消费持续回落。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9%,较上月回落5.4个百分点,连续三个月回落。消费信心有待提振,消费者信心不足,消费预期不稳。疫情还通过就业对消费造成间接影响。


  出口超预期下滑,外需严重不足。11月我国进出口额5223.4亿美元,同比下降9.5%。其中11月出口同比下降8.7%,为2020年3月以来最低值,降幅较10月扩大8.4个百分点。究其原因是发达经济体需求不振,导致我国出口减少,也导致东盟国家对我国原材料和中间品需求出现下降。


  制造业PMI反映了本轮疫情持续冲击。制造业景气水平持续下降,四季度受疫情超预期冲击,工业生产难以延续之前的弱企稳趋势。11月PMI除主要的原材料购进价格外,均在枯荣线以下,绝大多数指标低于10月,且呈加速下行趋势。


  明年经济有望在政策带动下实现复苏


  报告认为,针对各种问题,11月底至12月初已出台相关政策加以解决。有利政策和因素将对温和复苏提供支持。首先随着“新十条”出台,疫情防控政策更加科学精准,经济发展重回主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明确的稳增长信号,2023年经济有望在政策带动下实现复苏。


微信图片_20221218190315.jpg


  疫情防控持续优化过程中,地方政府主动性增强。在经济回归发展主线同时,官员激励将逐步向经济增长回归。地方政府陆续出台措施,主动作为,回应微观主体诉求。进入12月以来,一些省份基于本地区情况制定出台政策措施,为企业纾困解难提供政策支持。例如《北京市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助企纾困的若干措施》。


  财政政策持续发力。在供需走弱预期不稳压力下,财政千方百计打开政策空间,为保障财政支出力度提供较为充足的资金支持。政策接续已有保障,预计力度将进一步加强。多地已于11月下达2023年专项债提前批额度,有助于保障项目接续。1月至11月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同比增长20.3%,投资项目到位资金增长21.5%,为投资持续稳定增长提供有力支持。


  房地产行业“三箭已发”,效果初现。新房情况好于二手房,得益于政策端中央“保交楼”政策叠加部分城市购房政策特别是限购措施调整,以及融资端“三支箭”从债券、信贷、股权三方面疏解资金压力,房企资金面改善。


  针对民间投资动力不足问题,国家发改委10月底印发意见,支持民间投资参与102项重大工程等项目建设,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建设。近期一些地方政府也结合辖区情况出台地方版的“民间投资发展计划”。


  为应对外需不足局面,地方政府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积极出海洽谈订单。目前已至少有浙江、江苏、广东、福建、山东、四川、海南、湖南等8个省份“出海抢单”。从出海目的地看,集中在日本、东盟和欧洲等地区。


  让温和复苏更好地回归长期发展主线


  报告分析,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发展关键时期,短期国内疫情超预期冲击具有持续性,叠加国际环境承压,导致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任务仍艰巨。长期如何让温和复苏更好地回归长期发展主线,对政策设计提出更高要求。


  报告建议,短期宏观政策需要把握好三个层次主线。在宏观层面应坚持以我为主,稳定宏观经济,维持经济增速。在制度层面应完善政府间协调机制,畅通市场与政府沟通机制。在政策制定层面,继续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制支持政策,并考虑对特定行业给予一定支持,临时性的政策退出不宜过快。考虑加大消费券发放力度,提振短期消费。


  长期来看,应增强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加大科技投入,保障事关国计民生的基础产业安全稳定运行。扎实推动共同富裕,持续优化初次分配格局,逐步健全再分配机制,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健全现代市场和流通体系,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