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红”牛基因 传承沂蒙精神——“沂蒙红牛”保种故事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作者:陈淑才 王军一 曹文栋 韩雨桐    时间:2022-12-09





  蒙山牛是繁衍于沂蒙山区的山东省三大地方良种之一。该牛除具备其他黄牛品格外,且含长寿基因,平均寿命比其他黄牛长近1倍;性情温顺,易于调教,劳动性强,能听懂简单的生产用谚语。该牛在沂蒙山区农耕文明史上留下了光辉灿烂的笔墨,这里的很多老年人都和蒙山牛住在一起,老百姓都把它看作家庭的一员。因该牛在大青山战役、孟良崮战役、莱芜战役、淮海战役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沂蒙红牛”。


  历史悠久的优良地方品种


  东晋学者郭璞所著《尔雅注释》记载:“该牛祖先为山林中一种原牛,被当地人民捕获经长期驯养而成。”《费县县志》中记载:“清乾隆十六年(公元1752年)圣驾南巡,经兰、郯、费、沂、蒙等地,对贫民有牛无力喂养者,每户赐银九钱”以资养牛。当时人们饲养的就是蒙山牛。


  蒙山牛主要分布在临沂市的蒙阴、沂南、费县、平邑、沂水、莒南、临沭等县的山区、丘陵地带。这里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3℃,年均降水量800毫米左右,无霜期200-210天。饲料资源充足。


  沂蒙山区农耕文明中的生力军


  蒙山牛所处的沂蒙山腹地,山陡坡长沟深,路窄崎岖险要,耕地贫瘠、狭小。蒙山牛体躯略呈长方形,胸围开阔,具有良好的役用体型,两牛一犋,每天耕平原地4-5亩、山岭地3-4亩。在沂蒙山区漫长的农耕史上,蒙山牛始终肩负着耕犁耙地、拉车驮物等繁重劳动,把沂蒙人民从繁重的耕作中解放出来,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了沂蒙地区农耕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为各个时期的农耕生产作出了重要贡献。历代沂蒙人们把对蒙山牛的感激之情刻在了心底,每家每户也都把蒙山牛看作家庭的一员,悉心照料。


  战火年代的山区运输队


  蒙山牛体型小,善于登山爬坡。沂蒙山区山岭连绵,丘陵起伏,山路险窄,蒙山牛成为沂蒙山区腹地运输物资的主要交通工具。据大青山战役发生地88岁老人谭长起介绍,当时8岁的他跟随大人,积极帮助部队转移受伤军人和物资,山区没有道路,大部分用当地的牛来运。当时有一位伤员,就是用一头大犍牛运到了偏僻的蛤蟆石石洞里疗伤的。孟良崮山下崖子村82岁老支书顾祥生说,当时在打孟良崮战役时,他们村凡是能用的牛都征用到去驮物拉车。淮海战役中支前的谭宗友村支书老人儿子介绍,听老人讲,当时用木推车向临沂、徐州等地运送支前物资时,就是用自家牛拉车。蒙山牛不但在沂蒙山区运输史上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新中国诞生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谭善杰为保蒙山牛:十四年磨一剑


  一个物种就是一个基因库。要站在对历史、对国家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在大青山战役、孟良崮战役发生地出生长大的谭善杰,自小就放牧和饲喂蒙山牛,和蒙山牛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也听了老人们讲述了蒙山牛的许多传奇故事,从小立志做好蒙山牛保护工作。从事畜牧工作后,了解到蒙山牛是优质地方良种,更加坚定了对蒙山牛保护工作的信心。他认真向畜牧前辈请教、学习借鉴他们对蒙山牛的研究材料,并深度调研、挖掘等工作。通过调研发现,由于历史、经济效益等原因,没有及时处理好保种和利用的关系,蒙山牛数量急剧下降。虽然蒙山牛是地方良种,但都散落在民间老百姓家中,一直没有保种场。他就向有关领导、养牛企业家建议建立蒙山牛保种场。由于当时认识不足及无保种经费补贴等原因,没有企业家愿意涉足蒙山牛的保种工作。建立蒙山牛保种场,把蒙山牛优良基因传承下去的信念始终在谭善杰念头里,他一直在找寻志同道合的伙伴。偶然的机遇,他碰到了部队转业在家养牛的沂南县田园牧歌养殖场的商良友场长,同样怀着对国家、历史负责和蒙山牛有深厚感情的二位走到了一起。他们顶着世人的讥讽,用半年的时间,行程2万多公里,走遍了沂蒙山腹地偏僻的山山水水、村村庄庄。由商良友场长出资,从老百姓手里购买了36头母牛、6头公牛。十四年萦绕心怀,十四年奔波呼吁,十四年躬身实践,在2012年算是从形式上建立了第一个也是唯一的蒙山牛保种场。


  山东省省长质量奖、临沂市科学技术最高奖获得者谭善杰说:保护畜禽遗传资源的最终目的,就是利用其畜禽遗传资源,从经济效益上看,个别地方良种当前看上去没有保种的必要。我们不要急功近利地看待一个物种的作用,经过长时间的进化,地方品种都具有很好的适应性,由于技术原因,我们还没有发现其潜在的遗传性能,随着时空的发展,地方良种作为育种素材,将发挥重要的作用。


  担当作为的临沂市河东区创新养殖场


  保种场需要很高的运行费用,当时保种补贴非常少。在蒙山牛保种工作陷入绝境的关键时刻,2015年临沂市河东区创新养殖场的魏玉波董事长凭着对畜牧业的深厚情怀,毅然决然地接过蒙山牛保种工作,随后成立了临沂蒙山牛原种繁育基地有限公司。目前,蒙山牛保种场存有纯种公牛6头、纯种母牛74头,基本满足种群繁衍需要。


  在2016年至2021年6年间,临沂蒙山牛原种繁育基地有限公司在蒙山牛保种项目上累计亏损达300万元。当有人问临沂市河东区创新养殖场魏玉波场长是否准备放弃时,他说:“无论怎么样,既然接过来,保种还得继续下去。要让全世界知道,我们临沂除了有‘沂蒙母亲’‘沂蒙红嫂’‘沂蒙六姐妹’,还有‘沂蒙红牛’。”老魏的话说得铿锵而坚定,充分体现出了一个有责任的企业家对蒙山牛的热爱,对沂蒙家乡、对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有力保护的无悔情怀。


  为进一步做好蒙山牛保种开发工作,近期临沂市河东区畜牧发展促进中心和临沂市河东区慈善总会成立了5000万元的蒙山牛保种基金,目前已筹措到位2800万元。


  基因传承:保种永远在路上


  按照保护中发展,传承中利用,有效处理好保种和利用的关系。近年来,谭善杰团队相继实施了《蒙山牛种质资源调查收集和保种核心群组建》重大研发计划、《蒙山牛》山东省地方标准等课题,创新建立了蒙山牛产区分散式登记活体保种、中心保种场活体保种、超低温冷冻精子和耳组织保存遗传材料等三种方式的系统保种体系。三种保护方式相互补充,有效节约保种成本,大幅度提高保护效果;建立了蒙山牛核心群保种——良种群选育——商品群生产的一体化模式,形成了蒙山牛保种、选育、利用相结合的良性循环,促进品种保护、利用与发展。团队正在与有关专家联合,就蒙山牛长寿基因进行系统研究开发。


  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十一次、十二次党代表谭善杰深情地说:保护蒙山牛,保护的不仅是濒危的畜禽遗传资源,也是红色基因、红色江山、红色血脉,更是赓续的“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沂蒙精神,亦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具体实践。(通讯员 陈淑才 王军一 曹文栋 韩雨桐)


  转自:大众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