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国: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为何强势领跑产业创新?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2-11-22





  河南省濮阳市濮阳县,正在强势领跑产业创新!


  这两年,濮阳县规模以上战略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这两项关键数据的增速,领跑濮阳全市,科技经费支出总量同样在全市各县居首位,而且科技投入与产出成正比;包括濮阳市绿色化工公共研发中心,濮阳县构建了以“一院两基地两中心”为核心内容的创新平台和创新体系,促进产业蝶变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包括全球唯二的呋喃二甲酸中试装置,濮阳县落地了一批攻克核心技术,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的关键项目;濮阳县先后引进清华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4个科研创新团队,柔性引进科研高层次人才90余人,实现了应用研究“从1到100”的跨越,打通了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濮阳县一方面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发展、向中高端延伸,实现内生蝶变,另一方面,通过开放招商,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氢能与储能等新兴产业链,强化延链补链强链,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濮阳县已经成为濮阳全市,乃至河南全省产业创新活力最强、产业创新成果最多、产业创新氛围最浓的县域之一。


  河南创新看濮阳,濮阳创新看“龙乡”,这样的态势,已然成型!


  产业创新已经成为濮阳县经济发展新的动力源、新引擎,成为了濮阳县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气质、新面貌。


  “产业创新”成为县域高质量发展“新王牌”,濮阳县凭什么?


  01 新路径——以产业创新引领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给出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路径:三个“第一”和四个“新”:“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如何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濮阳给出的答案是锚定“两个确保”,实施“十大战略”,打出了一套全域创新的组合拳:立足石油化工“老饭碗”,打造四新两能产业“金饭碗”,换道领跑发展四新产业,抢占先机发展氢能产业,无中生有发展人工智能产业,成功挺进了高质量发展新赛道。


  具体到濮阳县,县情更有代表性。一方面,该县是人口大县,也是农业、油气资源大县,曾经辉煌的中原油田及现在的中部地区最大的储气设施都在这里;另一方面,濮阳县又是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濮阳龙头”,2021 年濮阳县全县生产总值完成302.8 亿元,正式突破300亿大关,完成了历史性突破;河南省第二批践行县域治理“三起来”示范县(市)名单,濮阳县作为全市唯一成功入选。


  在这样的市情、县情基础上,濮阳县以创新驱动发展“濮阳模式”为基准,找准了“产业创新”的突破口和关键点,率先成为创新转型的县域“先锋”“龙头”,积极探索出了一条以产业创新为抓手,引领创新驱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和模式,为中国式现代化的创新路径探索县域破题路径。


  在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上,濮阳县给出的回答是,以产业创新为核心,突出换道领跑,在产业发展赛道转换的关键周期,抢抓机遇,打开产业发展新格局,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新跃升。


  具体说来,濮阳县在开辟产业发展新赛道上,主要做好了两件事。


  一方面,高位嫁接传统产业,推动传统产业提质发展、向中高端延伸。


  依托良好的化工产业和农业基础,濮阳县推动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加工等传统产业与前沿技术开展“高位嫁接”,围绕专用化学品、电子化学品、电子电器、耐火材料、农副食品加工等重点领域,实施“三大改造”,加快传统产业技术更新和设备更新,推动传统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高端化转型。


  另一方面,强化延链补链强链,把新兴产业培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战略新引擎、新支柱、新主导。


  这方面,濮阳县按照濮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新两能”产业发展思路,对照濮阳县发展实际,重点明确聚焦新能源装备制造、智能家居制造、电子及精密器械制造、化工新材料、非金属新材料、氢能与储能等新兴产业,培土奠基生态圈层,打造产业集群,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未来产业前瞻布局。


  这方面,尤其以濮阳县无中生有形成的新能源装备制造与开发应用“全产业链”联动发展模式,最有代表性。


  这方面,濮阳县以濮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为载体,成功引进华能风电、天顺风能、远景智能风机等项目,实现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从无到有;成功招引德力西集团,并以商招商引进恒源电工、博美、同德等配套企业十余家,实现电子电器装备制造产业从零到链;成功引入全球500强中国建材集团,相继落地光热光电玻璃地化隔薄膜太阳能电池等项目,中建材超白光热光电玻璃项目填补了国内生产空白。


  目前,天顺风能产值20亿元,四个基地达产后预计实现产值50亿元,成为冀鲁豫地区最重要的生产基地和制造业中心。


  依托招引的天顺风能、中建材等龙头企业的高强度投资和集团强大的研发优势,逐步实现新能源装备制造与开发应用“全产业链”联动发展,已成为河南省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基地,2025年预计产值突破100亿元。


  产业创新的路子走对、走准了,如何走得更快更好?


  02 新打法——双长制、项目为王、金融保障


  想要真正把“产业创新”的新逻辑、新路子落地成型,当然少不了围绕“产业创新”的一整套新打法。


  这方面,濮阳县给出的是:包括“双长制”、“项目为王”,以及“金融保障”等一揽子极具濮阳县特色的产业生态创新之举。


  第一,先说说“双长制”。


  这两年,链长制成为各地产业发展的标配,并不新鲜。但濮阳县却在链长制基础上,重点围绕新产业,趟出了一条产业创新但“双长制”新路。


  这方面,濮阳县在濮阳全市率先成立由书记和县长任双主任的县科技创新委员会,谋篇布局,高标准制定全县“十四五”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出台《濮阳县支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十条意见》等一批硬举措,增设产业专业股室,优化科技管理和服务职能,强化科技创新考核,推出科技创新政策“组合拳”。


  具体来说,濮阳县围绕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食品3大主导产业,打造5大集群13条产业链,其中4个集群11条链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建立县级先进制造业集群重点产业链“双长制”,彰显了濮阳县委县政府对产业创新的高度重视。


  与此同时,濮阳县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双长制”基础上,按照濮阳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四新两能”产业发展思路,进一步梳理、强化了战略新兴产业的发展重点。


  以濮阳县重点发展的未来产业之一氢能与储能产业为例,濮阳县明确氢能产业要以应用为基础,适时启动氢能应用先导示范;要以装备制造为重点,引进优势企业,加快氢能装备、氢储存和加注等产品设计和制造,实现本地规模化生产。


  储能产业要盯紧风电、光伏企业需求,合理布局共享储能电站和空气压缩储能电站,大力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加快引进培育一批头部企业和拥有核心技术的零部件企业,努力打造具有全省竞争力的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先行区。


  第二,再来说说“项目为王”。


  产业强则经济强,项目兴则产业兴。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产业项目。这方面,濮阳县在创新落实“项目为王”,并且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濮阳县坚持“项目为王”理念,建立健全重点项目推进机制,滚动开展投产一批、开工一批、签约一批“三个一批”活动,高起点谋划、大力度推进、全方位服务,不断掀起项目建设热潮,扎实推动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


  濮阳县纳入河南全省前六期“三个一批”项目达到86个、总投资579.8亿元,其中数字经济、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62个,占比72.1%。引入的项目都有较清晰的产业方向,集中在新能源装备、新材料等领域。


  第三,说说“资金保障”。


  当下产业、企业发展,资金保障是一个极为关键的“要素”和难题。


  这方面,濮阳县更是走在了全省最前。


  在做好资金保障方面,濮阳县与中原再担保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和资金池托管协议,成为豫北第一家县域“千企万户”专项支持项目;出台《全面推进企业上市(挂牌)五年攻坚行动计划的实施方案》,深入开展企业上市及“新三板”挂牌业务培训活动;稳步推进“万人助万企”活动,组织辖区内银行机构深入企业一线走访,指派专职“金融顾问”,帮扶企业解决金融难题。


  当然,县域创新不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新思路、新打法,也需要“新引擎”。


  濮阳县,如何围绕平台、主体、人才这三大关键要素,打造产业创新的“新引擎”?


  03 新引擎——建平台、壮主体、聚人才


  想要真正在创新转型中“当先锋”,还需要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这方面,濮阳县围绕平台、主体、人才这三大关键要素,分别给出了精彩的回应。


  第一,平台方面,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


  建平台容易,难的是构建创新平台体系。


  在布局重大创新平台方面,濮阳县有计划、有重点、高起点建设实验室、科技创新平台等措施,其中濮阳市光电重点实验室、濮阳市橡胶助剂重点实验室、固定式压力容器重点实验室海林特种装备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已成为创新发展“主引擎”,科技力量培育取得新突破。目前,全县省级、市级创新平台达到30家。


  其中,濮阳县以绿色化工公共研发中心为载体,找到了突破口。


  濮阳市绿色化工公共研发中心由濮阳县先进制造业开发区和蔚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打造,立足于濮阳新型化工基地对绿色化工新技术、新装备的迫切需要,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打通上下游,充分发挥公共平台科技研发、中试放大、人才培育、服务全市检测分析作用,实现应用研究“从1到100”的跨越,打通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构建以“一院两基地两中心”为核心内容的创新体系,促进产业蝶变升级,引领高质量发展。


  何为“一院两基地两中心”?一院是指产业研究院,两基地是指中试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两中心是指检测分析中心和人才培训中心。


  濮阳市绿色化工公共研发中心主要具备产业及政策研究、技术开发、检测分析和人才培训四大功能,是一个开放、共享的创新平台,以引进高层次创新团队为根本,贯通产学研用,将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实现“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应用-成果产业化”有机衔接。


  这就是创新平台体系的魅力和效应。


  第二,主体方面,壮大高水平企业创新主体。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必然要成为最活跃的创新主体。


  这方面,濮阳县始终坚持把企业作为创新的主体、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通过强化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体的地位,发挥企业作为技术创新主力的作用,定期开展科技型企业“面对面、点对点”服务,分层分档、动态建立科技创新企业培育清单,“小变中,中育高”梯次培育壮大创新主体。


  目前,濮阳县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2家,省级创新引领型龙头企业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3家,一批成长有序、梯次递进、生态良好的科技型企业队伍初步形成。


  第三,人才方面,引进培育高层次创新人才。


  产业创新的平台有了,资金有了,当然也少不了高精尖的创新人才。


  这方面,濮阳县的做法是,把“塔尖人才”聚在“产业链”上。


  一方面,通过加快创新人才聚集,建立完善人才引进、培育长效机制,探索“引项目+引资金+引人才”和“研发中心+引进人才+成果转化”等新型引才模式,柔性引进领军型、紧缺型人才(团队),为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学历、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实施“人人持证、技能河南”素质提升工程,发挥职业教育院校作用,加强创新型、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培养,壮大高水平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队伍。


  总之,这两年,濮阳县以产业创新为突破口,以创新驱动全面转型高质量发展,通过新路径、新打法、新引擎等创新之举,进一步释放科技创新强劲动能,加快建设产业创新集群,加速推进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建设,聚力建设新城市、大力发展新产业、全力布局新赛道,为全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经验。(中国产业集聚研究专家、老杨会客厅创始人   杨建国)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