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F报告:强化深层次改革才是推动经济长期健康发展治本之策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1-03-18





  3月17日,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举行了CMF宏观经济月度数据分析会(第45期),本期论坛聚焦“经济复苏凸显制度优势,政策尴尬呼唤深层改革”,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教授、中国宏观经济论坛(CMF)主要成员刘瑞明代表课题组发布报告。报告指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在中央及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国上下进行了快速、有效地疫情防控,新冠疫苗的研制和大范围接种使得疫情受控前景逐步明朗。与此同时,复工复产有序推进,加以国家一系列刺激政策支持,中国经济实现V字型反弹。然而,经济快速复苏的同时,也在局部市场上出现了泡沫激化和投机炒作。经济“脱实向虚”压力增大,不利于我国未来实现高质量增长。而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是要素市场的改革迟滞,啃下改革的“硬骨头”、强化深层次改革才是推动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治本之策。


  报告结合大量数据和事实梳理,得出了以下几个重要判断和建议:


  判断一:各项经济指标快速复苏,中国宏观经济未来依旧向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稳步回升;失业率总体稳定;工业企业效益改善;外贸形势持续向好;各类信心指数上行。


  判断二:我国经济体制具有重要优势,外部环境短期内相对稳定,有利于我国经济恢复,但长期内需警惕拜登政府对华政策。自疫情爆发,我国体制优势帮助疫情得到迅速控制,国外疫情近期拐点也已显现,具有快速改善趋势,短期内外部环境相对稳定。但是,拜登政府上台后对华政策不会出现根本性扭转,长期仍需警惕。


  判断三: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十四五期间、2035目标的一系列长远规划已经布局,为经济恢复提供了坚实支撑。中央在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释放更多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做出一系列长远规划,各地也积极响应,为宏观经济恢复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


  判断四:尽管总体向好,但是局部市场泡沫凸显,政策效力出现“事与愿违”的尴尬情形。第一,房地产价格结构性扭曲较为严重,不同区域分化明显;第二,资金持续流入股市,拉动股指波动攀升;第三,上游大宗商品价格涨幅明显,推动工业品价格不断攀升。


  判断五:实体经济复苏乏力的根源性问题未能破解,长期内持续存在“脱实相虚”风险。第一,信贷规模增速放缓,难以满足实体企业融资需求;第二,企业利润进一步收缩,成本及费用呈扩张态势,企业效益有所恶化;第三,实体经济内部所有制分化,民营企业处境更加艰难。


  判断六:政策尴尬的根本原因是改革滞后,导致脱实向虚存在根源性难题。上下游非对称竞争结构严重挤压了下游民营企业的利润空间,在供给侧,导致要素价格大幅上涨;在需求侧,导致居民收入分化,抑制内需扩大,实体经济不振。


  判断七:以要素市场化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能够破解政策尴尬,而且能够实现激发改革活力、推动经济长期健康发展的效果。以要素市场化为核心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破解政策尴尬,实现经济长期发展的内在要求,如果改革迟滞,将进一步诱发创新能力难以有效突破、金融市场发育难以提速、劳动力流动障碍难以有效缓解等衍生风险。


  基于此,报告建议:在短期内,合理运用宏观调控手段,通过房地产市场精准管控、优化货币、信贷政策、发放消费券等方式,为长期基础性制度改革赢得时间;在长期内,坚定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因地制宜”差异化指导,全面推动各类要素市场化改革,并从产权保障机制、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反垄断监管等完善配套保障措施,为要素市场化改革保驾护航。


  本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和中诚信国际信用评级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并邀请多位国内政界、学界、企业界经济学家对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进行联合解析。


  转自:中国发展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