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批国家集采进入落地阶段。目前,全国多省份已下发通知,明确规定第三批国家集采11月1日开始执行。
业内人士认为,随着集采常态化,没有技术壁垒的普通仿制药将逐步回归制造业利润水平,仿制药的“高毛利”时代宣告结束,同时,原料制剂一体化的企业头部效应将显现,未来考验的是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
从目前各地的通知看来,都明确提到“鼓励未选择本省的中选药品按照供应地区中选价格供应本省”。
“这也反映出各地中选价格相差比较大,因此,中选产品价格较高的地区,希望中选价格更低的产品也来本省挂网。”一位医药行业人士对记者表示:“连中选品种都是能低则低,在这种情况下,那些国家集采未中选的或者是根本还没过评的品种,将会面临更严峻的处境。”
近年来,我国药品集采逐渐常态化,已组织开展三批带量采购共涉及112种药品。第三批国家集采中选药物涉及55个品种,都是患者普遍用药。据了解,第三批集采中选药物全国平均降价53%,降幅最高品种下降超过90%。
据国家医保局测算,对于三批集采的112个品种,按约定采购量测算,每年药品费用从659亿元下降到120亿元,节约539亿元。按报销比例60%计算,可为患者节省216亿元,同时也为医保基金节省323亿元。
与此同时,中选产品销量均大幅增长。第一批11个城市试点25个产品有20个市场份额增幅超过10%,原研药销量占比从33%下降到17%;扩围地区原研药销量占比继续下降到11%,过评仿制药对原研药实现有效替代。而随着药价下调,患者用药可及性得到提高。例如,我国高血压患者约2.45亿例,药品集采后,高血压用药氨氯地平、厄贝沙坦等销量普遍增长1倍左右。
业内普遍认为,在这一背景下,没有技术壁垒的普通仿制药将逐步回归制造业利润水平,仿制药的“高毛利”时代宣告结束。有专家认为,仿制药将进入巨头“垄断”的微利时代:“集采中能报出低价的都是百强企业,小企业是没有话语权的,企业未来要么放弃市场、要么牺牲利润,或者说考察的是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
此外,集采落地也带来了药企销售模式转型的转型。随着药品集采推进,医院反腐加深,让企业对“带金售药”的依赖度降低。药企销售模式转型势在必行,未来产品研发、质量把控将成为药企竞争新的焦点,具备品种持续推出能力的仿制药企和高研发投入的创新药企会更容易找到生存空间。(记者 李唐宁)
转自:经济参考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