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营养保健食品的市场潜力仍在持续释放。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健康事业部日前发布的2019年上半年营养保健食品进出口贸易分析显示,上半年,内地营养保健食品进出口额达24.17亿美元,同比增长14.72%。其中,出口额8.93亿美元,同比增长13.23%;进口额15.24亿美元,同比增长15.62%。内地营养保健食品进、出口均实现较高增速,且消费需求、跨境电商和备案管理都在助推营养保健产品进口升温。
进口需求热度不减
从数据中可以看到,内地营养保健食品的进口额和进口增速持续高于出口额和出口增速。鱼油、蜂花粉、燕窝等产品的进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在各进口来源地中,澳大利亚、美国、泰国、德国、印度尼西亚和日本的进口额排在前列。其中,除德国进口额有所下降外,源自其他国家的进口均实现了增长。Blackmores(澳佳宝)、Swisse(诗微仕)、Healthy Care(澳世康)等澳大利亚保健品品牌深受内地消费者的青睐,进口额排在第一位的澳大利亚市场保持了较高增速,上半年进口金额3.4亿美元,同比增长32.98%。新西兰、日本和加拿大市场也释放了更多潜力,进口额同比分别增长了61.39%、47.354%和32.39%。
除内地市场的需求外,跨境电商等新业态的发展为营养保健食品提供了便捷的进口通道。医保商会健康事业部分析称,从进口主体看,以往营养保健食品进口额排在前列的贸易公司正逐步由电子商务公司替代。目前,内地从事营养健康产品贸易的企业共2387家,多分布在上海、广东、福建、浙江、山东和北京等地,这些地区也是进口额排名靠前的省市。
对保健食品备案审评审批进程的加快也在推动一般贸易进口。目前,中国对保健食品的管理采取备案和注册双轨制。医保商会健康事业部注意到,今年9月份,市场监管总局共批准了11个保健食品新产品、135个延续注册产品、3个转让产品和3个变更产品。新批准的11个产品多为以传统理论组方的产品,如西洋参地黄胶囊、人参枸杞子灵芝酒,也有益生菌和蛋白粉类等热门产品。
截至2019年9月,共有56个进口保健产品获得备案许可,其中来自美国的产品30个,来自加拿大和香港的产品各8个。相比注册,备案所需周期短、费用少,不少维生素及矿物质类保健食品均获得了备案许可,解决了以一般贸易方式进口的市场准入问题,并可进而通过数十万家药店、商超等线下渠道进一步丰富消费者选择。
原料出口增减不一
上半年,内地营养保健食品出口保持了合理增速,江苏、广东、上海、广西的出口额较大,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香港、日本、缅甸和泰国等。其中,对香港、缅甸、泰国市场的出口额均实现了较大幅度增长,同比分别增长55.48%、30.78%和46.46%。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对美出口金额为1.5亿美元,同比下降9.8%。
在制成品之外,膳食营养补充剂原料种类繁多,包含维生素类、矿物质类、氨基酸类、提取物类(植物类、动物类)、益生菌类等。中国是世界膳食营养补充剂原料的生产和出口大国,并在维生素、氨基酸、植物提取物等膳食补充剂原料的生产及出口方面具有较突出的优势。
今年上半年,内地植物提取物出口额12.52亿美元,同比增长5.52%,主要出口市场为美国、日本、印度、香港、韩国、马来西亚等,其中对美国和香港的出口金额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马来西亚、印度和韩国出口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分别为82.46%、56.5%、30.61%。排名前五位的出口品种为桉叶油、薄荷醇、非柑橘类精油、甘草提取物和银杏叶提取物。
在各营养保健原料出口中,辅酶Q10的出口降幅为30.26%,出口额0.63亿美元,其中对美国、加拿大、德国、澳大利亚等主要出口市场的出口额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对印度和日本市场的出口增速较高,分别为40.82%、193.35%。维生素类原料出口额为13.62亿美元,同比下降22.59%,出口主要市场为美国、德国、荷兰、日本和印度。其中,除对印度市场出口持平外,对其他国家出口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汤莉)
转自:国际商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7254。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