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更省钱了 医保新变化给患者带来哪些实惠?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12-11





  最近一段时间,与医保有关的新闻很多。本周一,全国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工作启动,在9个省份的31个统筹区,个人账户里的钱不仅能给省内的亲属使用,也能给省外的亲属使用。此外,还有一项与我们就医息息相关的改革也在推进之中,国家医保局陆续公布了17批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那么这项改革,能怎样改进就医体验,给患者带来实惠呢?


  到医院做几个检查,动辄几百元上千元,而且同一个项目,在不同省份价格差异很大,这是很多患者就医时的共同感受。针对这些“又贵又常用”的检查检验项目,今年10月,国家医保局部署各省开展医疗服务价格规范治理,对血栓弹力图试验等四个项目开出指导价,价格高的省份需要下调项目价格。在辽宁省大连市,11月中旬,新的项目价格已经在各级医院正式落地。


  薛女士的妹妹,因为急性心肌梗死住进医院。她的心血管中发现了严重的血栓,在药物治疗和心脏支架安装的过程中,有一个要多次进行的检查项目“血栓弹力图试验”,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血栓弹力图试验”是近几年新兴的检查手段,此前在各省价格差距较大,根据国家医保局的数据,价格最高的是辽宁,为360元每次。国家医保局在规范治理中给出了170元每次的指导价。薛女士的妹妹在住院期间,这项检查已经从360元降到了170元,降价超过50%,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她的负担。


  医疗服务的价格,是患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在过去一年,在牙科门诊选择种植牙的患者,也享受到了价格大幅下降的实惠。


  国家医保局部署的种植牙专项治理,去年在浙江全面落地。治理的亮点之一是实行“技耗分离”,把种植体、牙冠等耗材的费用和医疗服务费剥离开来,并通过国家集采实现了耗材的大幅降价。


  前不久,国家医保局公布了产科类、护理类等17批立项指南,其中口腔种植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与此前种植牙专项治理时确定的项目保持一致。在其他类别的指南中,也延续了此前的改革思路,对相同服务产出相关的价格项目“合并同类项”,统一指导各地规范价格项目。


  26岁的代灿,3个小时前刚刚顺产生下一个六斤二两的男孩。虽然是第一胎,但聊起生孩子的过程也没有觉得害怕。她说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医院提供了“亲情陪产”,丈夫可以进入产房,一直在旁加油、鼓励。


  这项“亲情陪产”服务,就是最新的《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项目立项指南》中单独立项的项目之一。在重庆市妇幼保健院,目前“亲情陪产”的价格是30元/小时。家属按照医院的要求佩戴好口罩、头套、外套、鞋套后,就可以进入产房,共同迎接新生命的降临。许多丈夫除了见证了孩子人生的第一个重要瞬间,也对妻子的辛苦有了感受。


  在产科类医疗服务价格立项指南中,另一项引发关注的独立项目就是“无痛分娩”。这项技术通过从椎管对产妇进行局部麻醉,减轻生产时的剧痛。


  除了最为群众关注的医疗服务项目外,此次新编制的立项指南,还将最前沿的人工智能技术,纳入临床应用中,分别在放射检查、超声检查、康复类项目,设立了“人工智能辅助”扩展项。


  今年7月,程渡洋因运动导致的膝关节损伤,在重庆南川区人民医院接受了核磁共振检查。到了11月底,他转诊至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骨科门诊接受进一步治疗。


  原以为需要再次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但出乎意料的是,医生直接在电脑上调取了他之前的检查影像资料。因此,原本需要3天才能确定的治疗方案,现在仅用1天就完成了。这种效率的提升,归功于当地建立的市级医疗检查结果互认体系。这不仅减少了患者的重复检查负担,也显著提高了医生的诊疗效率。


  针对检验数据中心云平台技术的运用,不久前,国家卫生健康委等7部门公布《关于进一步推进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的指导意见》,其中提出2025年底,各紧密型医联体(含城市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实现医联体内医疗机构间全部项目互认,各地市域内医疗机构间互认项目超过200项。


  此次指导意见提出2027年实现省域内互认超300项,除此之外针对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地,提出实现跨省互认。此指导意见发布前,成渝两地便联合印发《关于全面推进川渝两地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工作的通知》,明确四川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扩面至741家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互认项目扩增至161项(临床检验80项、医学影像81项),实现四川省内互认、地区互认、川渝互认“三并轨”。


  除了优化就医时的检验检测流程,减轻患者经济负担之外,本周二,国家医保局提出,将在两年内逐步推广医保个人账户跨省共济,实现全国范围内的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这一举措将进一步为患者带来实惠,特别是在降低就医成本方面。在川渝地区,重庆市医疗保障局作为试点,已经成功完成了川渝地区首笔“医保钱包”跨省双向转账业务的验证。除了用于就医和购药,医保钱包的应用场景还将得到进一步拓展。


  转自:央视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