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新闻办公室9月12日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国家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公立医疗机构是我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主体,占全国每年门急诊服务量的80%以上,要保障和改善公立医疗机构的公益性,加强综合监管,严控医药费用不合理增长。
我国将建立公立医院编制动态调整机制。公立医院编制动态调整,就是要根据当地的人口数量和结构的变化、老百姓医疗服务需求的变化以及财力的变化,动态调整公立医疗机构应该设置多大规模,应该保证多少工作人员,使有资质、有能力、有良好医德医风的医疗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得到编制保障,安心服务。建立以医疗服务为主导的收费机制,价格改革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医保基金筹资水平变化、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节省的费用空间以及医学技术新的发展趋势,把已经证明临床有效的、得到专业认可的服务项目和技术,及时纳入价格管理和医保支付范围,对于一些长期偏低的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要进行必要调整。完善公立医院薪酬体系。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表示,薪酬制度改革的任务可以简单概括为两句话,第一句话是“两个允许”的政策要落地,第二句话是“做好三个结构调整”。“两个允许”是指有关部门在核定公立医疗机构人员绩效工资时,要把总量核准,要动态调整,使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与经济社会和物价水平的变动相同步。“三个结构调整”,第一个结构调整,公立医疗机构要坚持把公益性作为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逐步缩小公立一二三级医疗机构之间的绩效工资水平差距。第二个结构调整,要逐步调整和优化不同专业、不同科室之间薪酬待遇差距问题,使相对比较短板弱势的这些专业,比如儿科、病理、精神卫生、麻醉、全科、产科等专业的医务人员的收入待遇得到改善。最后一个结构调整,要按照公益性的要求,使得医务人员绩效工资中固定收入所占的比例逐步提升,使得所谓的灵活收入的奖金部分的比例适当进行调控,更加符合公益性的定位,也更能够鼓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多钻研技术、多提供良好服务,而不是简单地把个人收入与创收能力与水平相挂钩。
转自:央视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