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背火“出圈”,但三伏养生不可盲从


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   时间:2024-08-09





  转眼间,又到了一年中最闷热潮湿的三伏天。今年夏天,冬病夏治、养生祛湿的三伏天晒背火热“出圈”。此外,三伏贴、三伏汤、三伏灸等夏日养生法也受到关注。


  这些夏日养生法对身体有何益处?它们适合哪些人群?就上述问题,记者专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健康管理部(治未病中心)副主任医师王一战。


  各种方法疗效不同


  “三伏天晒背、三伏贴、三伏汤、三伏灸等养生方式与中医学中‘天人相应’的思想和‘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理论相合。”王一战告诉记者,三伏天是一年中阳气最盛的时期。此时人体内阳气生发、经络通畅,正是温阳散寒、扶正祛湿的好时节。


  根据中医理论,晒背可温补阳气、祛湿驱寒、调理脏腑功能,达到防病强身的目的;根据现代医学理论,晒背还具有促进钙质吸收、改善血液循环、提升睡眠质量等功效。


  三伏贴是将具有温阳散寒、止咳平喘的中药熬制成膏,贴敷于特定穴位,激发经气,因携带和操作方便,广泛应用于冬病夏治。所谓“冬病”,即冬天或天气转凉时容易发作加重的疾病,包括小儿、老人体虚感冒,以及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过敏性鼻炎等。这些疾病可通过贴三伏贴缓解。


  三伏汤是根据个人体质调配的药膳汤剂,药物成分可因人而异、灵活调配、对症下药。根据功效,三伏汤主要包括五类:补气养血类,如黄芪乌鸡汤,适合气血不足、体质较弱的人群;健脾益气类,如四君子汤,适合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的人群;清热解暑类,适合盛夏出现中暑症状的人群;祛湿化痰类,如六君子汤,适合痰湿较重的人群;养心安神类,如生脉饮,适合心慌失眠、心神不宁的人群。


  三伏灸应用广泛,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呼吸系统疾病,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还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等免疫性疾病的治疗;可以缓解妇科、男科疾病,如月经不调、痛经、阳痿早泄、慢性前列腺炎等。除治疗外,三伏灸也可调整身体的亚健康状态,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常用的穴位包括大椎穴、神阙穴、命门穴、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涌泉穴等,不同穴位治疗的病症有所不同。


  “不同体质的人要科学选择适合自己的养生方式,这样会收获事半功倍的效果。”王一战说。


  并非所有人都适合


  “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采用晒背、三伏贴等方式来养生治病。总体来讲,三伏天晒背、三伏贴、三伏灸多适用于阳虚体质的人群。反之,阴虚火旺、湿热体质的人群则不建议采用。”王一战解释,阳气有温暖肢体和脏腑的作用,而阳虚是指机体阳气虚衰、机能减退或衰弱,通常伴有四肢冰凉、面色苍白、腰膝酸软、精神疲乏、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三伏汤因药方调配较为灵活,适用人群相对较广。


  具体而言,不建议皮肤病患者、紫外线过敏人群,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患者以及孕妇等特殊人群通过晒背养生。夏日晒背伴有高温和强紫外线双重刺激,或将加重原有病情、引发不适。不推荐严重心脏病患者、糖尿病患者、孕妇以及正在发热的患者贴三伏贴。皮肤病患者、孕妇以及正在发热的患者也不建议使用三伏灸。


  “除了要注意适用范围,三伏天养生还有很多讲究。”王一战说,三伏天晒背应选择合适的时间和时长,建议在每天上午7点到9点或下午3点以后进行,避开阳光最猛烈的中午时段。成人每次晒背建议控制在15—30分钟,儿童每次应少于15分钟。三伏贴贴敷前后应保证贴敷部位清洁干燥,成人贴敷时间应控制在4—6小时,儿童贴敷2—4小时即可,以免贴敷时间过长导致皮肤损伤。三伏汤应适度饮用,并非喝得越多越好。三伏灸应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和专业的艾灸师进行治疗,避免烫伤。


  王一战强调,不论选择何种养生方式,都应以舒适、适度为准则。若出现不适,应立即停止,严重不适则要及时就医。


  “合理的养生方式还应辅之以科学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清淡饮食,作息规律,避免熬夜。”在王一战看来,任何养生手段均非一次即成、一蹴而就。养生其实养的是坚持,是习惯。(于紫月)


  转自:科技日报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



版权所有: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京ICP备11041399号-2京公网安备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