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中药配方颗粒行业试点(政策)结束后新玩家不断入场,以及15省集采的“意外提前”,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格局或面临重塑,有业内人士表示,行业或将进入“大鱼吃小鱼”的阶段。
在采访业内人士的过程中,财联社记者感受到从业者的“期待”与“不安”——中药配方颗粒市场一面在快速扩张,同时各家企业“跑马圈地”,市场竞争环境加剧。
市场整体持续扩张,国标数量加速提升
自2021年结束试点后,中药配方颗粒的市场从仅允许在二级(含二级)以上中医院销售扩展具有中医执业资格的各级医疗机构,由于全等级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市场空间打开,中药配方颗粒市场快速增长。有中药配方颗粒企业工作人员表示,现在(河北)省内主要三甲医院和一些县医院基本都有配方颗粒企业入驻。
从上市公司2023年半年报来看,主要中药配方颗粒企业的业务收入也较2022年有明显增长。
老六家的代表企业中国中药(000570.HK)2023年上半年,中药配方颗粒销售额为49.3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78%。省级配方颗粒试点中龙头企业神威药业(02877.HK)2023年上半年,中药配方颗粒销售额为6.29亿元,同比增幅34%。业务规模相对较小的佐力药业(300181.SZ)也有较明显增长,2023年上半年,中药配方颗粒及饮片销售额为2.61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超过20%。华润三九(000999.SZ)及红日药业(300026.SZ)2023年半年报中虽未单独分类配方颗粒项,但公司药品营收均较上年同期出现较大幅度增长。
医药数据分析专家、药融云副总经理朱凌峰告诉财联社记者:“在政策支持下,中药配方颗粒目前还是处于正增长阶段,我们可以看到日本的配方颗粒对饮片的替代量超过了80%,而目前中国这个比例只有10% 左右,参考山东省《关于做好中药配方颗粒医保支付工作的通知(试行)》的文件,医疗机构中药配方颗粒的使用量不得超出中药饮片的30%,未来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中药配方颗粒行业联盟秘书长孙跃武表示:“中药配方颗粒除对于饮片的替代作用外,由于配方颗粒的产品特性,更容易与中医一人一方、辨证施治的理念结合,因此也会对部分中成药有替代效应。”
根据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中药配方颗粒市场规模达到252.45亿元,随着市场扩容,华经产业研究院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将达到532.18亿元。
在市场整体扩张的同时,中药配方颗粒的国家标准颁布速度也有所提升。2023年国家颁布了两批共73个中药配方颗粒品种国标,2024年1月又颁布了第六批31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使中药配方颗粒国标数量超过了300个。
中国医药健康发展促进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盛世康来中药营销策划公司董事长申勇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现在国家备案的配方颗粒的省级标准有约4000个,由于目前山东牵头的15省联合集采已经于2024年初开始试行,考虑医院的临床用量的实际需要,预测中药配方颗粒可能国标品种达到500种以上时会启动全国层面的配方颗粒集采,所以我们预测2024年中药配方颗粒国标制定速度或将加快。”
集采早于预期行业、未来或“大鱼吃小鱼”
但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放开的同时,由于新玩家的增加,以及中药配方颗粒集采的提前开启,市场竞争格局也明显加剧。
河北省一家三甲医院工作人员告诉财联社记者:“原来在我们医院只有一个配方颗粒品牌,现在增加到了五家。”
申勇表示,“随着中药配方颗粒市场放开后新玩家的进入,现在市场格局虽然依然是以老六家为主,大概占据70%-80%的市场份额,但是其他企业占有20%-30%的市场份额,市场整体规模在增长的同时,也在存量市场有竞争。
而山东十五省中药配方颗粒集采提前拉开了中药配方颗粒集采的大幕,市场竞争环境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此前财联社记者在与业内交流时了解到,作为标准化的产品,由于配方颗粒国标数量尚不能满足医生开方需求,仍需等待中药配方颗粒国标的推进,因此业内预期中药配方颗粒的集采时间或在2025年后。
但2023年8月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中药配方颗粒采购联盟集中采购文件(征求意见稿)》,山东、山西、内蒙古、辽宁等15个省级单位组成的省际联盟对具有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的200个品种开展集采。
根据集采文件公布的拟中选企业确定规则,申报品种报价降幅达到40%(按最高有效申报价计算)及以上的企业,全部获得拟中选资格。中标结果显示,此次中药配方颗粒集采降幅在44%左右。申勇表示,40%左右的降幅相对温和,整体降幅基本符合业内预期。
红日药业2022年财报显示,公司配方颗粒及饮片毛利率为67.36%,佐力药业2022年中药配方颗粒剂产品毛利率为57.25%。
但从省际联盟中药配方颗粒集中带量采购中选结果公布表中,财联社记者发现,多家企业报价明显低于其他中标企业,部分企业申报的品种平均降幅率高达60%至70%,其中杜仲配方颗粒降幅达到94%。
而此次集采在规则设计上,采取多家中选,每个品种划定统一的最高报价和中选规则,在用量确定方面,企业先自主选择意向供应的联盟省份,再由医疗机构从中选本省份的企业中自主确定意向供货企业,供需双向选择确定约定采购量。
由于集采后仍需医疗机构自主选择供货商,这也使得集采中标价格较低的企业在与医疗机构中获得一定的谈判优势。某医院内部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当地还没有进行集采,但是未来如果集采的话,可能选择三家供货商。
申勇告诉财联社记者:“集采的规则让老企业和新入行企业中标机会一致,因此有激进的企业为了进入集采名单,扩大市场份额,将价格降的较多,部分品种甚至以低于成本价竞标,这也将导致未来行业竞争加剧。未来2-3年市场或出现‘大鱼吃小鱼’的市场格局,部分实力较弱的企业或将难以为继,而实力较强的企业或将扩张兼并。”
上述观点也得到了其他专家的认可,朱凌峰认为,由于各地对本土企业有支持政策,可能出现部分经营不善的企业,未来会被大企业收购,来增强在当地及周边区域的布局。(记者 张良德 王平安)
转自:财联社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本网所属版权作品,转载时须获得授权并注明来源“中国产业经济信息网”,违者本网将保留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的权力。凡转载文章及企业宣传资讯,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网观点和立场。版权事宜请联系:010-65363056。
延伸阅读